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0548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张树彬 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 摘 要: 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源头活水。本文在回顾近年来农行宁夏分行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从绿色金融战略导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角度入手, 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理念性、机制性、制度性问题, 并围绕发展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政策以及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产业; 激励约束; 收稿日期:2017-08-04Received: 2017-08-04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源头活水, 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推进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未

2、来五年, 我国绿色产业年均投资不低于 2 万亿元, 其中 85%的绿色投资需要社会资本介入, 绿色金融体系将是引导社会投资的主抓手。本文结合农行宁夏分行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 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并就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农行宁夏分行推进绿色金融的实践探索(一) 主动构建绿色政策体系。自 2012 年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以来, 农行宁夏分行就把绿色金融服务作为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向, 主动压降煤炭、钢贸等环保非友好项目贷款规模。2014 年以来, 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 主动调整经营策略, 抢抓动能转换机遇, 牺牲部分利差, 攻坚绿

3、色产行业大项目, 拓展了一批核心客户, 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 年, 在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 出台宁夏分行十三五发展规划, 细化农总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严格落实行业限额管理办法, 大力支持绿色交通、生态农业、清洁能源、城乡安全用水等自治区重点发展项目, 全力打造绿色银行服务品牌。(二)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 大力支持绿色交通事业, 向自治区交通厅授信 125 亿元, 全力服务银西高铁、城际铁路等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 已发放绿色交通贷款 24.2 亿元。针对宁夏经济倚能倚重实际, 精算“

4、加减法”, 着力提升绿色信贷运营效率。一方面, 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覆盖风电、太阳能、天然气等多个环保产业, 贷款余额 13.5 亿元;另一方面, 狠抓环保缺失项目退出, 持续压降“两高一剩”及电解铝、水泥、造纸、火电等行业环保缺失项目贷款。一加一减, 2016 年节省标准煤 7.6 亿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5 亿立方米。截至 2017 年 6 月末, 绿色信贷较年初增加 2.6 亿元, 余额 22.4 亿元。(三) 着力拓展绿色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客户服务与产品创新领域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服务。成立网络金融部, 将互联网业务作为创新发展战略之一, 强化资源配置和考核引导

5、, 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大力推广网络金融产品, 电子协议、电子凭证、电子印章广泛应用, 金融性电子渠道交易占比达到 95.6%。从客户结构看, 电子银行用户逾百万户, 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四大行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保持 50%以上。近年来, 掌上银行、网捷贷、快农贷等新型互联网低碳产品快速发展。2017 年上半年, 掌银用户增速和交易量增速均超 200%, 互联网个贷产品网捷贷增加 2 亿元, 占同期个人贷款的 77%。(四) 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引导, 通过增加经济资本系数、重点行业名单制管控等手段, 引导基层行逐步退出环境非友好项目。2016 年“两高一剩”贷款占

6、比 7.5%, 较绿色信贷指引发布时下降 5.6 个百分点。完善绿色信贷指标体系, 构建“大一统”的集中审批体系, 内嵌绿色风险控制要求, 坚持环保问题项目一票否决, 最大限度减少审批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对于发展前景广阔且资质优良的绿色信贷项目, 实行差异化授权审批, 开通“绿色通道”, 确保项目资金需求。(五) 全面推进绿色银行建设。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于内部运营与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着力推进绿色银行建设。在网点建设与改造领域注重节能减排, 外部门楣灯箱、照明系统全部采用更为节能、高效、安全、无污染的 LED 光源。持续推进节能型机关建设, 树立“办行如持家”的管理理念, 实行中

7、央空调限时管控, 办公用纸双面打印, 调研出行拼车管理等措施, 把“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的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文化。二、农业银行具备引领绿色金融发展的多重优势(一) 理念优势。商业银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难点在于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与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具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如宁夏分行三农板块主体业务近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资产质量始终保持系统前列, 截至 2017 年 6 月末, 拨备前利润、拨备后利润分别占全行利润的 52%和 61%, 价值创造力不断提升, 走出了一条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其

8、“六单管理”模式、差异化政策体系、精细化管理方式等, 可直接应用到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二) 定位优势。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产业, 最终落脚于“大气、水、土壤”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 涵盖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第三方综合治理产业, 需要城乡两端同时发力, 与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战略定位以及转型方向高度吻合。与同业金融机构相比较, 农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人员分布、政策导向、资源配置等方面储备了较为充分的战略资源,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具有先天的定位优势。(三) 服务优势。在国家铁腕治污力度空前, 社会各界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绿色金融基数低和市场需求巨大的背景下, 农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优势将逐渐

9、显现。从绿色评级及服务流程看, 实现赤道原则本土化, 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内嵌等, 农业银行具有强大的顶层设计优势。从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看, 农业银行率先发行中资金融机构绿色债券, 推出了节能减排顾问、合同能源管理、排污权质押贷款、碳交易预付账款融资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 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宁夏将“生态立区”作为三大战略之一, 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为我行发展绿色金融带来重大机遇。(四) 规模/集团优势。绿色金融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国家队入场责无旁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是“自上而下”展开, 政府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起着主导作用。当前, 各级政府主导的绿色环保基金、绿色

10、债券逐步成为绿色金融业务的主流趋势, 且监管部门要求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与银行净资产相挂钩, 对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商业银行提出了较高的规模要求, 为大型商业银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打开了时间窗口。此外, 农业银行作为集团型金融服务机构, 在绿色保险、绿色投行领域也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推进绿色金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滞后。一是概念界定不一。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局、环保部门对绿色金融定义不统一, 概念外延和内涵不够清晰, 绿色项目统计口径差异较大。二是环保信息体系不健全。虽然多部门建立企业环保信息平台, 但是信息发布的完整性、时效性以及充分性均严重不足。三是绿色金融的中介服务机构严重缺

11、失。目前大部分项目第三方环评均由四大会计事务所承担, 国内权威性环评组织亟需大力培育和发展。四是政府主导的绿色产业基金进展相对缓慢, 目前仅在十余个省区地市区展开试点, 绿色担保机制仍停留在研究阶段, 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二) 绿色战略准备不充分。一是商业银行普遍未出台长远战略规划。推进绿色金融业务目前停留在行业信贷等短期目标上, 有关绿色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和系统性安排尚未展开。比如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中, 农行发展业务相对多, 但发出声音相对较少, 参与顶层设计相对有限。二是商业银行普遍未建立绿色金融业务专业评审机构, 缺乏特定项目专业化环境评估和社会风险评价人员。支持生态农业项目, 对化

12、肥、农药超标使用情况的监测与控制亟需既懂法务又熟悉环保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绿色金融业务的学习与宣传相对有限。绿色金融产品相比普通金融产品, 审核内容明显增多, 信息披露要求大幅提高, 募集资金使用范围显著收窄, 客户选择绿色金融产品实际获得感不强, 需要进一步学习研究相关政策要求, 加强客户辅导和宣传, 提升绿色金融覆盖面。(三)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平衡难度较大。一是绿色金融环境正外部性无法有效内部化, 难以转化为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监管部门对于绿色信贷占比较高的商业银行尚未给予实质性的鼓励。而企业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往往满足于环保达标, 不愿增加更多的财务负担。二是排污权、排放权、用能权等环境交

13、易市场有待完善。目前, 我国仅在 11 个省市试点排污权交易, 在 7 个地区开展排放权交易, 在 4 个省区试点用能权交易, 环境权益市场的割裂, 容易造成“环境套利”行为, 同时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 也不利于绿色金融业务拓展。三是绿色金融投资群体尚未形成。资源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的群体往往出于“情怀”驱动, 如果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积分奖励等措施, 绿色金融产品对于大多数金融投资而言, 没有特殊的吸引力。四、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的几点建议(一) 积极参与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一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统筹制定绿色发展战略,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组织框架, 积极推动业务转型, 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

14、度, 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奠定基础。二是建立绿色资产池的统一评估和标识机制。研究适用于绿色资产和负债的单独会计科目和计价体系, 推进系统改造, 优化配套政策。三是密切与央行、发改委、交易商协会、环保部、标准化研究院以及绿色企业的专家接触, 提出银行方案, 参与相关标准制定, 提升绿色金融战略地位。四是鼓励一级分行积极参与地方环保项目, 发挥总分联动优势, 主动探索环境权益交易、绿色基金运作等模式, 为地方环保项目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市场份额, 树立绿色银行服务品牌。(二) 加快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一是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围绕“水、土、气、能”, 主动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15、优先选取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先进环保等技术较成熟、市场前景较好的行业重点深入研究, 进一步加大对相关领域客户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差异化绿色信贷管理体系。结合绿色信贷节能减排定量测算、项目可行性分析、抵质押物价值评估等业务特点, 建立一套符合其绿色发展要求, 符合产品特征、风险控制、绩效考评在内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加快绿色信贷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提高对环境风险的专业化判断与管理能力。三是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试点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提高资产流动性。密切与地方政府、证券、保险的跨业合作, 引导环保投资基金、证券、企业债券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资金参与绿色信贷项目, 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参

16、考国际金融机构的主流做法, 建立并完善符合农行信贷业务需求的绿色信贷评价和决策流程, 完善环境风险信息库, 在信贷管理系统增加绿色标识, 提升绿色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三) 巩固和扩大“三农”绿色金融引领优势。一是择优支持“三农”绿色产业。重点支持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以及节能环保、生态资源利用等低碳产业。二是积极拓展“三农”绿色客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地方节能减排政策,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城镇建设、县域制造业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和新兴战略产业, 加大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 争取为地方客户提供一揽子绿色金融解决方案。三是创新发展“三农”绿色业务和产品。创新引进碳贷款、碳基金、碳证券、排污权质押等绿色服务工具和产品。推广已有的政府购买服务业务、美丽乡村贷、农家乐贷款等产品, 推动绿色信贷在县域资产业务占比持续提高。(四) 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一是强化“互联网”思维, 积极开展自主品牌、商标专用权等企业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 探索实施“债贷联动”融资模式, 探索信贷与专项建设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