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763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探讨以牡丹江市为例 池敏 孙书军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 在利率市场化及社会融资日趋股权化的大背景下, 银行传统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需要, 兼具传统信贷与股权投资属性的投贷联动业务开始受到青睐。投行业务具有融资规模大且成本低的特点,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银行贷款业务的局限性, 能较好满足项目建设及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且在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 投贷联动模式在帮助银行实现利息收入的同时, 还可享受股权投资的超额溢价收益, 发展前景广阔。牡丹江市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情况早在 2016 年 4 月份全国投贷联动试点正式启动前, 牡丹江市一些银行已开始涉足投贷联动业务领域

2、, 截至 2017 年 6 月末, 牡丹江市已有 4 家银行机构与 3 家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投贷合作关系, 共支持项目或企业 26 家, 累计投资 15.43 亿元, 发放贷款 8.98 亿元。从开展的情况看, 目前开展此类业务的银行主要采取与子公司或外部产业基金合作的投贷联动模式, 具体如下:(一) 农业发展银行重点建设基金模式。农业发展银行利用其全资子公司农发重点建设基金, 以股权投资方式向牡丹江市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输血”, 该模式中牡丹江市政府与农发重点建设基金签订股权回购协议, 在项目投资三年后逐年回购股权, 直至入股股权全部转至政府所有。中央财政对重点建设基金投资入股部分贴息 90

3、%, 贴息后项目使用基金成本仅为 1.2%, 使用期限一般为10-20 年。具有额度大、时限长、成本低、整合性强的特点, 已成为解决牡丹江市中长期大项目资金缺口的新引擎。2015 年起至今, 农业发展银行牡丹江分行利用建设基金已投资项目 20 个, 基金投资总额 9.15 亿元, 支持了牡丹江市奋斗水库、大庆路老工业区、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柴河污水处理厂、绥芬河市棚户区改造异地购置安置、林口县集中供热热网改造工程等项目。在子公司农发建设基金以股权投资入股方式提供基金 1.9 亿元支持项目建设的同时, 农业发展银行牡丹江分行跟进为奋斗水库项目提供了 9800 万元的贷款支持, 这种“股权+贷款”的

4、融资模式既拓宽了传统投贷联动业务的支持边界又为牡丹江市项目建设提供了大额低成本无抵押资金来源。(二) 中信银行投行业务+信贷支持模式。为满足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长期资金需求, 中信银行牡丹江分行为牡国投设计了向银行间市场特定机构投资人发行 3 年期私募债的融资模式。随着 2016 年 9 月 6 日, 华金证券、东北证券、宏源证券三家机构 5.5 亿元投资额度及哈尔滨银行 4.5 亿资金到位, 该笔10 亿元私募债成功发行, 融资成本为 6.3%。中信银行牡丹江分行还以贷款的方式跟进为牡国投旗下子公司恒丰集团、新闻传媒、龙盛投资提供信贷资金 8 亿元。该笔业务不仅给中信银行沉淀了大量低成

5、本存款, 还加强了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互动, 且投行业务对资金使用的限制较少, 项目或企业使用发债资金用途广阔。(三) 地方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牡丹江科技投资基金模式。地方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的运转模式主要是阶段参股, 通常由政府专门部门领导并授权专业管理公司负责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与投资运作实务, 扶持创业投资行业发展。2016 年初, 牡丹江市政府、黑龙江省科技厅旗下科力投资公司、中公基金三方合作设立了牡丹江市 5000 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由北京水平投资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公司, 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牡丹江市科创项目或企业, 约定以大股东回购股权、股份重组、新三板上市等方式确保基金

6、的安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 业务总量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难以满足众多项目或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2016 年, 牡丹江市 460 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有 40 户战略性新兴企业, 涉及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领域。2016 年末牡丹江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 26.6 亿元, 同比增长 8.9%, 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4 个百分点。2017 上半年, 全市科技产业项目贷款余额 26.72 亿元, 占各项贷款比重 4.18%。而就投贷联动业务总量而言, 贷款余额仅 8.98 亿元, 仅占 1.4%, 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7、不甚匹配, 较难满足面广量大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二) “投+贷”联动中银行更多是单纯的资金跟进支持, 投贷双方合作深度不够。投贷联动是银行与风投或投资子公司之间较为深度的合作模式, 双方直接联系较多, 但目前牡丹江市投贷联动业务全部采取“投资+银行贷款”的平行合作模式, 银行与投方联系较为松散。由于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的领域性质、风险容忍度均不同, 导致部分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减弱, 也影响了“投贷一体化”业务整体决策的延续性与准确性。且“投”和“贷”联动中, “贷”主要是在分支行层面分散审批, “投”是由风投机构或投资子公司集中决策, 两个决策

8、主体如何结合是个难题。(三) 银行审慎经营理念增强, 注重抵质押的传统信贷模式制约投贷联动业务推广。传统银行信贷投放机制不够灵活, 更多注重对抵质押物的考核, 缺乏对企业或项目未来成长性的考量。而投贷联动更注重企业或项目的成长性, 对抵押物要求较少。商业银行追求的是信贷资金 100%安全收回, 而目前投贷联动业务的客户群主要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通常难以达到银行传统授信要求的抵质押门槛, 银行对此类企业信贷投放较为谨慎, 成为投贷联动业务发展的绊脚石。调查显示, 牡丹江市除 4 家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银行外, 其余 9 家银行机构中有89%表示防范信贷风险为当前主要任务。(四) 企业有后顾之忧,

9、不愿银行参股。对牡丹江市 25 家省级重点科创企业的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企业不愿银行参股企业, 90%以上企业担心银行投资比重过大后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 部分企业担心银行投资入股后企业注册资本会增加, 超过新三板上市对注册资本的限额。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 发展前景较好, 牡丹江市多家银行机构已跟进企业, 想为其开展“股权投资+贷款”的融资模式, 但企业法人担心银行入股后, 会影响其主导地位, 甚至干预企业经营, 不接受股权投资模式。当前, 仅中信银行以专利权质押方式为其提供 4000 万元的流动资金, 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与其发展需求极不匹

10、配。加快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一) 进行模式创新, 拓宽投贷联动业务范围。一是在现有的“投资+银行贷款”的平行合作模式基础上, 由于集团内部能更好地协调业务开展, 控制总体风险, 因此, 商业银行可优先通过与同集团股权投资公司, 特别是以直接成立风险投资子公司或基金的方式来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其次, 应对传统意义上的投贷联动边界进行扩展, 让投贷结合从原有的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向支持各种类型企业乃至大项目建设转变, 满足更多的发展需求。第三, 投的部分中股权投资比例不易过高。投贷联动中银行更多应以贷款人的身份出现, 原则上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内部管理, 投资比例一般控制在标的企业总股本的

11、1%-3%之间, 按照约定参与初创企业的经营管理, 适时进行投资退出和管理退出。(二) 加强风险防控, 建立隔离机制。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的过程中, 一要选择优质创新型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对风险投资机构所投比重与投资杠杆有所约束, 注意集中度风险防控, 分散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创新风险, 在银行贷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与股权投资协同配合。二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 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 实现商业银行与投资子公司在财务、人事、经营、风险等方面的有效隔离, 坚决杜绝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有效避免风险传染和扩大。(三)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为投贷联动业务营造环境。一是各级政府

12、要明确投贷联动业务的推广扶持政策, 对开展投贷联动的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投资风险缓释措施或贷款损失风险补偿。二是加快设立各层级政府背景的产业引导基金,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 撬动社会资本流入, 合作建立面向各类特定产业主体的股权投资基金。三是商业银行总部应建立投贷联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撬动更多的分支机构参与投贷联动模式中的信贷支持。(四)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与制度性文件,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修订商业银行法中关于商业银行投资标的的禁止性条款, 为投贷联动提供政策保障。二是修订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标的范围, 盘活资金, 优化结构, 解决期限错配困境。三是商业银行在参与股权投资时, 应提前锁定投资期限和退出方式。四是完善股权交易、转让平台。鼓励设置企业股权公开挂牌交易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 提高交易市场的活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