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664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万娟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 近年来,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非常快速, 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的经济水平。在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问题, 并对其风险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总结了一些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供参考借鉴。关键词: 荆州市; 农村小额信贷; 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万娟 (1986-) , 女, 湖北荆州人。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是依然存在的, 所以必须要把握好风险控制的方法和对策, 才能够保证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在有效的控制之中, 避免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出现问题。1 小额信贷概述所谓小额信贷,

2、是指为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型企业 (个体工商户) 等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群体提供小额度的信用贷款服务, 其基本特征是非抵押的信用贷款。由于小额信贷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着小额信贷的额度, 所以有必要对社会绩效、财务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既能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又能维护良好的农村金融秩序。因此, 规避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风险, 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制约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风险因素农信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主要是面向“三农”服务。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市场、技术及

3、政策等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性的产业。由于其风险防范措施与信用评定与监管制度不健全, 从而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1) 流动性风险。小额信贷机构存在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到期的资金偿还需求和未能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付的现金需求的风险, 从而使其自身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原因一是因为总部自身的资金并不一定充足;二是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计划性不强;三是分支机构和总部间的现金传递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 存在无法及时满足分支机构的资金需求可能。(2) 信用风险。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来源主要有借款人、贷款人和政府三个方面。借款人方面主要是在履约方面出现

4、了问题;贷款人方面是因为内部人员素质不够, 不能科学、系统地处理信贷资金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的调查、决策、信息处理和风险管理等工作;政府方面在于在风险控制力度与措施选择上出现失误以及没有为小额信贷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3) 利率风险。央行对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执行统一的利率水平,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实行的是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 而农村信用社对大部分农村小额信贷实行的则是不浮或少浮的优惠利率政策, 这导致农村信用社两边的利率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而使小额信贷的利率风险在贷前就暴露出来。(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即由于小额信贷机构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损失

5、的风险。除此之外, 还包括由于诈骗和技术问题而产生的风险, 其中信贷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是最重大的操作风险。3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对策(1) 完善信用评级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评级机制, 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客观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农户建立诚信档案, 农户历次的还款情况、其诚信评价等进行统一记录, 从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信誉状况四个方面进行衡量, 以此为评定农户信用的可靠资料。加快建设全面覆盖农村信贷领域的信贷登记系统, 通过征信制度强化熟人社会的约束能力, 同时结合信用村镇建设工作, 加大宣传工作, 增强农民的信用观念。这一措施不仅增加了向农户

6、发放贷款的倾向, 也可促进农户贷款和还款的积极性, 对整个小额信贷过程的良性循环产生促进作用。(2) 乡村基层组织参与建立“信用户”和“信用村”建设,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广泛开展创建农村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 扩大创建的覆盖面, 做好农户、个体经营户的个人征信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 建立信用信息数据资料档案。农村基层干部参与到对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偿还付息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以及评定农户信用等级, 催收贷款等过程中来。农村基层组织将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因此利用小额信贷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他们分担了农信社对小额信贷管理的压力, 降低了管理成本。农村

7、基层组织和信用社, 通过评定“信用户”和“信用村”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对习惯于小农经济的个体农民, 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 为小额信贷的开展和农村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村镇创建工作, 使农户诚信意识、信用观念明显提高, 有效地降低了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3) 尽力减少农民收入变动的不确定性。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其还款能力的根本性原因, 是贷款的重大障碍。现今, 已经出现了多种新方式减少由于自然灾害等带来的不确定性, 应鼓励农民采取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订单农业等方式, 降低农业本身弱质性和农产品结构趋同带来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由于贫困弱势农户从事传统的单一

8、种养殖业生产、经济基础较差、致富技能缺乏, 还可以予以小额贷款者优先就业权, 使其在凭借农产品收入无法偿还贷款时可利用工资还款。这些措施将增强农民的还款能力。(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 有效分散农业信贷风险。农业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 没有相应的保险系统, 大部分风险势必转嫁到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身上。因此, 应尽快在农村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体的农村保险体系。农业保险的主要功能在于化解贷款农户在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风险, 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设计和推广, 政府在财政上予以合适比例的补贴, 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确保贷款农户农业生产稳定。加快涉农保险业务发展,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9、 鼓励保险机构在积极开办针对小额信贷的保险业务, 建立起小额信贷风险转移与补偿机制。例如, 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推出, 给农信社设立了第二道风险防护网, 也增加了农信社的中间业务收入, 同时给贷款人提供了保障。产品一经推出, 就得到农信社、保险公司和农民的欢迎。农业的高风险性使农信社在小额信贷的推广过程中, 为保证小额贷款的良性循环, 可以尝试让农户投资的农业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是一种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转嫁给社会的有效途径, 并且符合风险分摊的互助原则。4 结语综上所述, 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荆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更加健康, 为荆州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参考文献1黄忆寒.小额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016, (12) . 2黄庆河.格莱珉银行模式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启示J.西部金融, 2015, (12) . 3徐家庆,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12) . 4尹继志, 刘秀兰.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及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河北金融, 2015, (10) . 注释()2017 年第 7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