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笔记整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6127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文献学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学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学笔记整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方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 义理学派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中国古文献学史分 7 个时期:先秦(含秦)、两 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

2、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 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 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 释与评论, 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 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孔门弟子“四门十哲” 中,子游、子夏 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

3、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 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 记禁绝尤甚, 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 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 4 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 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 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 熹平石 经”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 :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 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

4、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为:第一、经书写本不同。1.书写字体不同:今文经以汉时通用的隶书写本,而古文 经则是先秦保存下来的六国文字抄本;2.彼此有异文,即文字或语句不同;3.篇章不同。 第二、 说解不同。表现在训诂名物典制等方面。第三、宗旨不同,今文家标榜“ 经世致用”,古文家 强调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求得对经书本身的确实理解。今文家往往借 题发挥,穿 凿附会,例多伪说;古文家则追求以经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因此比较质实可靠,但二者不能绝对 而论。在古文献史上,今文学对后世义理派产生较大影响,古文学 对后世的训诂考据派产生较大影响。纬学 :兴起于西汉末年,与方术、 图谶有关,思想上与今文经学

5、关系密切,都宣扬天人感 应的迷信理论。广 义的纬书包括图谶纬候等书在内,狭 义的专指七纬(即七经纬),内容多托古作伪。董仲书:西汉今文学家,以治公羊春秋而著名,代表作春秋繁露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代表作 史记。对文献学贡献:保存;考辩工作;训诂代本字,通俗,但有不准确地方刘向、刘歆父子:西汉末年古文献学家,代表作别录七略。目录学上有开创之功,表现在撰写叙录和分类编目方面的辨章、考镜源流。王充(2796):东汉,著有论衡,主要贡献:辨伪学方面,辩驳“天人感 应”迷信学说许慎: 东汉著名经学家与文字学家,代表作五经异义(私论经义之始)说文解字(把小学视为古文献学基础)。郑玄:两汉古文献

6、学的集大成者 ,著述今存毛诗笺三礼注。文献学特点:1.经通古今,兼综博采,遍注群经;2.精通小学,长于训诂、校勘;3.辨章学术,综考六经。郑氏立足古文学,兼取今文学,而成一家直言,表现出博通、兼综、独创的特点,在古文献学上有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字、声韵、训诂方面的成就对古文献学产生的影响有:注音普遍采用反切法,便利、准确;音义之学大兴;留意古今字的辨别。魏晋南北朝以“外崇孔教,内实道家” 为特点的玄学盛行,援道入儒成为这一时期古文献学的主要特点。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 、张湛列子注我国古书按四部分类自晋荀勖 新簿始,自隋经经籍志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道、佛附于后,四部分类成为我国古代目

7、录的正统于主流。何晏: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与人合著论语集解,首创注释中的集解之体。王弼:玄学代表人物。 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例,思想倾向:牵合儒道、以道为本。玄学从文献学的意义上讲,是一种 牵强附会的义理之学,在古文献学上产生不良影响。杜预 :代表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在史书的整理、校释方面创造可贵经验。魏晋南北朝史书注家:裴骃 史记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刘昭后汉书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献学家。观点及成果主要表现在颜氏家训的劝学书证音辞诸篇中。其古文献学以训诂考证为本,学兼南北,以北学为基础。隋唐儒、佛、道并重。中央集权对古文献学的影响:南北统一;集中。

8、壁经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国子儒官勘校经本后书于壁者;石经经则以唐开成石经与五代蜀石经最有影响。 雕版印刷九经始于五代。陆德明:(550630)由南入北,代表南北学术合流,著有经典释文,是集汉、魏古注与六朝音义之大成并且精于校勘的一部重要著作。唐代诸经注疏:孔颖达五经 正义(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疏不破注”是共同遵守的原则;贾公颜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颜师古:隋唐一位精通小学、成就很高的唐代古文献学家,有五经定本匡谬正俗 汉书注,代表 本时期古文献学最高水平李善:唐, 文选注。号称对李善注本补偏救弊的文选注家“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

9、 吕向、李周翰,发起、组织、集注者:吕延祚。刘知己:中唐,著名史论家、古文献学家,代表作史通,开“六经皆史 ”论之先河司马贞、张守节:唐著名史记注家,分别著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以南北朝时期裴骃的史记集解为基础宋代古文献学独有特色:疑( 经)辨(伪)成为古文献学中的普遍风气。义理之学为主流,训诂考据之学也在 发展,并向 义理之学渗透。北宋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 ,体现考据家特点,又具义理家作风。北宋蜀学,代表人物为苏轼、苏辙与张末(加一横)、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等,儒、释 、道三教会一,是其宗旨。南宋闽学,朱熹为代表,即程朱学派,在古文献学上以义理为主,但亦不废考据;陆学 ,以 陆九渊为代表,主张“

10、六经注我”,附会义理宋代语言文字之学对古代文献的影响,体现在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P251欧阳修:北宋代古文献学重要学者,著有易童子问诗本义集古录等,参与编 纂崇文总目,撰其 类序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古文献学家,著有三经新义字说等,重义理,轻训诂,开宋学之先河。郑樵:南宋考据学家,著有通志,其古文献成果体现在通志二十略,目录学方面继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传统,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把小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洪迈 :南宋考据学家,著有容斋随笔, 义理考据并重。朱熹在古文献学上的成就与不足:朱熹(南宋) 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宋代古文献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

11、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及后人所编文集与朱子语类。其古文献学特点: 1.主张分析义理与训诂考证相结合,即集理学之成,又畅考据之流;2.考辩群书,指伪摘 谬,在 辨伪原则方法上成就显著;3.重视校勘,得失相兼; 4.力求说解文字简要明晰。王应 麟:南宋古文献学方面考据见长,著有困学纪闻王若虚:金朝著名古文献学家,著有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史记辨惑,考辩以史实为 中心明朝古文献学多官方组织编 纂,如永乐大典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简述元明古文献学的特点与成就:P253 元明两朝皆重理学,元义理与考据并重;明王守仁心学,向壁虚造、师心穿凿之风,也有求实考据之 风。元代 熊忠综合古今音之作古今韵会举要;周德清研究今音

12、中原音韵古音学方面,杨慎古音从目 转注古音略、 陈第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考、方以智 通雅,破 “叶音”说有功。胡三省:宋末元初史注家,著有资治通鉴注通鉴释文辨误,地理考证上贡献突出,详于制度考证王守仁:明代著名理学家,宣扬“心学” ,王文成公全书,空疏臆断之风。明考据学:杨慎丹铅录,焦竤焦氏笔乘。 陈第毛诗古考屈宋古音考,考证古音,彻底破“叶音”说明代著名辨伪学家:宋濂诸 子辨,辨诸子书之伪;梅族(下加鸟字)尚书考异,辨 东晋之伪古文尚书;胡应麟四部正讹,辨及四部中的 伪书。胡 应麟在辨伪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是空前的。 P255方以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著有通雅物理小识,把考据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

13、。在考据学上 远绍汉、唐,近承宋、元、明,是一位集大成而又有所开创的学者,在古文献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对清代考据学产生深刻影响。清代古文献学特点和各方面成就:(P255 ) 各科全面发展,以考据见长,尤以文字、音韵、 训诂成就最高。其分期为:1.清初期,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兼古文献学家为代表;2.清中期,为考据学全盛时期,形成乾嘉学派,此派按师承与地域,又可分为三派:吴派、皖派、浙东派,分别以惠栋、戴震、万斯同 为代表;3.清晚期,今文经学重新兴起,经历了由学术到议政的变化,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近代是清代考据学的延续,以章炳麟、王国维为代表。清代古文献学以古代语言文字学的成就为

14、核心和骨干,其他诸学前面开花,是我国古代文献学的一个高水平的总结,也是现代古文献学发展的一个 坚实的基础。顾炎武:清初著名思想家、古文献学家,著有音学五书日知录金石文字记黄宗羲:清初, 孟子师说易学象数论授书随笔明夷待仿录宋元学案王夫之:清初, 周易稗疏书经稗疏诗经稗疏春秋稗疏四书稗疏张子正蒙注,后人 编有船山全书清初辨伪学家:阎若豦(加王字旁)尚书古文疏证,辨古文尚书之伪,使其终得定 论;胡渭易图明辨;姚际恒诗经通论古今伪书考惠栋 :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中吴派代表人物,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易汉学后汉书补注,表 现出宗汉及兼通经史的特点。钱大昕:清中叶著名史学家、古文献学家,著有二十二史考异十驾斋养

15、新录,后人 编有潜研堂全书钱大昕全集。在古音声母研究学方面 贡献大。戴震:清中叶考据学派中皖派代表人物,清考据学派集大成学者。其著述后人编为戴震 遗书戴震全集。关于古地理学研究超出前人,以水经注的整理校勘尤为突出。段玉裁:清中叶著名考据学家,著有 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周礼汉读考。段氏长 于经学、小学与校勘,为皖派重要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清中叶考据学家中皖派代表人物,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卢文召(加弓字旁)、顾广圻:清中叶考据学家,以校勘名家。卢提出“ 相形而不相掩”的校勘原则;顾广圻奉行“不校校之”的原则,反对轻易改字。乾嘉时期,章学诚文史通义校 通义P 259,崔述考信录,不同于正统考据学派。章以古代学术史及目录、校勘、方志学研究见长,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