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2598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化县发展“大城关”情况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德化县“大城关” 发展情况介绍德化县发展和改革局2010 年 11 月 25 日德化县辖 18 个乡镇、202 个村(社区),面积 2232 平方公里,人口 31.6 万。地处闽中腹地戴云山麓,境内海拔超千米的山峰 258 座,群峰连绵不断,地势起伏跌宕,峰回路转,没有超千亩的平地,交通相对不便。要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全面发展,难度大,投资量大,且发展慢、效益差。县委、县政府立足城关地处浐溪河谷盆地,浐溪横贯城区,地势相对平坦,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实际,提出“大城关” 发展战略并坚持实施,走出了一条较为适合德化城市发展的路子。一、主要做法(一)以产业集聚带动城市发展1.扶持发展陶瓷产业。德化陶瓷生

2、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晚清以后,由于战祸连年,德化陶瓷业渐趋式微。改革开放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德化县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精心制定并认真实施德化县陶瓷业发展规划,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传统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1988 年至今,聚集在城区及周边的陶瓷厂家从229 家增加到 1100 多家,从业人数从 1.2 万人增加到 8.3 万人,产值从 5400 万元增加到 71.3 亿元,成为我国最大

3、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被授予“ 中国陶瓷之乡”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 “中国瓷都德化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等称号。22.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往城区集聚,原有的城市承载力明显不足,县委、县政府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立足城关地区条件较好的实际,广泛学习借鉴国内优秀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小县大城关 ”发展战 略,旧城改造与新区建 设并举,先后建设了 26个住宅小区,实施了四期旧街改造,完成了 9 个“城中村” 改造和 18处房地产开发,动工建设了省级陶瓷民营科技园区等 6 个工业项目园区,城市骨架不

4、断拉大,城关建成区面积由 1978 年的不足 1 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 10.5 平方公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在城关落户的条件;规划建设一批适宜中低收入者购买的保障性住房,满足部分无房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需求;积极破解就学难题,免收中小学生借读费,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通过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城区人口由 1978 年的 1.03 万人发展到目前的18.65 万人,城区集中了全县 69.2%的劳动力、72.77%的中小学生、67% 的经济总量、67.6% 的税收收入,城市化水平达 59%。(二)以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崛起1.致力保护良好生态。改革开放以后,德化县陶瓷业迅猛发

5、展,而传统陶瓷工艺以燃薪龙窑为主,每年烧毁木材 10 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了不少秃头山,林瓷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县委、县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展开关于解决“林瓷矛盾” 的大讨论 ,并于 1982 年作出“ 以电代柴, 发展瓷业”的战略决策,之后,又推广应用柴油、液化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实现了清洁生产,目前全县近 90%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0%左右使用液化石油气、柴油,结束了“以柴烧瓷 ”历史,解决了“林瓷之争” ,3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并实施封山育林,森林资源储量直线上升,全县林木蓄积量 1245 万立方米,占泉州市的一半以上;森林覆

6、盖率 77.3%,居泉州市首位,是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全国绿化模范县。2.致力推进污染治理。落实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 制度,禁止引 进审批重污染型项目,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同时不断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和垃圾收集点,提高了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率达 82.2%,2007 年以来共削减化学需氧量 1187 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7%。扎实推进污染治理,抓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脱硫项目,2007 年以来共削减二氧化硫 433 吨。通过环境保护和治理,德化的空

7、气和水质优良,城区 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96%以上,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遥感卫星图像和有关统计数据,德化县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 29 位,福建省首位。3.致力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循环经济先进县为抓手,深入实施德化县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循环经济关键节点技术攻关,抓好微纳米钙系列产品、竹制品废料回收利用、废瓷回收再生陶瓷等循环经济项目,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由 2003 年的 2.58 吨标准煤下降到 2009 年的 1.26吨标准煤,形成了独具德化特色的“1+3+1”(前 1 指经

8、济社会生态循环,3 指产业间、产业内、企业内部循环,后 1 指社会废旧资源处置再生利用和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4“三赢”发展,全县呈 现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三)以陶瓷文化铸造城市灵魂1.注重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德化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本着“不让城市在改造、 扩张中失去记忆” 原则,以续写历史的心态,正确处理好历史文物保护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的关系,科学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开发中保护、在开发中传承,延续瓷都历史文脉。如位于城东的屈斗宫古

9、窑址,1988 年 1 月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 陶器外销和宋元 时期中外贸易友好往来重要的历史见证,在开发城东时,不仅制定了屈斗宫古窑址保护方案,还对其进行了维修保护。2.注重陶瓷文化载体建设。为更好地展现精湛的制瓷工艺和悠久的陶瓷历史,在加强历史文物保护的同时,注重加强陶瓷文化载体建设,建成了陶瓷街、全国唯一一所由县级财政支撑办学的大专院校德化陶瓷职业技术 学院、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的陶瓷专业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并在瓷都广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瓷雕“渡海观音 ”及陶瓷五行柱,在瓷都广 场沿溪 栏杆成功设立了展示陶瓷名家名作的玻璃柜,成为展示德化

10、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彰显了德化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增加了德化城市的厚重和深度。3.注重培育陶瓷创意文化。立足陶瓷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成了德化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吸引了20 多个国家 300 多位著名陶艺家前来创作交流,并成功举办中韩陶艺家交流研讨会、福建省陶瓷艺术与陶瓷旅游品设计评比大赛、中国5瓷都德化月 记窑国际当代陶艺家(柴烧)研讨会等一系列国际陶瓷技艺交流活动,推动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产业文化化、创意产业化”奠定了坚实 基础。(四)以管理创新提升城市形象1.坚持集约发展。德化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山区县,耕地极少,仅占总面积的 6.3%

11、,且由于 历史原因,城区企业厂房遍地开花,建设用地显得更为紧张。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坚持堵疏结合:一方面,从 2002 年起在县城规划区内停止审批新投产工业项目的零星用地,堵住了土地无序开发的漏洞;另一方面,根据山区的特点,积极向荒山进军,大力发展“ 工业梯田” ,将工业项目园区建在城区周边的山坡荒地上,先后建成了鹏祥、诗墩、宝美等工业项目园区,其中鹏祥、宝美等项目园区的土地 80%为山地,并提供资金、技术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上山,吸引了 147 家企业入驻,腾出了发展空间,实现了集约发展。2.实行从严管理。根据城市管理工作涉及职能部门较多的实际,建立了由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行

12、政执法、市政公用、环保、卫生、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实行部门联动,统一执法,不定时开展夜市餐饮、 “门前三包” 、流 动摊点、店外店、占道作业、 “牛皮癣” 广告、农贸 市场的卫生状况、营业秩序、车辆停放等专项整治,依法对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交通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增强了震慑效果,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明确部门职责,避免执法真空和重复执法,如道路开挖,都要经过县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审核同意方可动工,有效地避免了道路到处开挖。坚持“露 头就打” 原则,加强“两违”建筑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章建筑的产生。成立县建筑外观审查6领导小组,严格把好每一张建筑设施图纸,确保不变样、不走调。

13、通过实行严格的城市管理,1993 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并连续三次通过复评;2008 年荣膺首届“全国文明县城” 称号。3.推行市场运作。树立城市经营理念,依托县土地收储中心,以“完善设施,促使增值,再行出让”方式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促使土地增值, 2006 年以来共出让经营性房地产用地 36 宗 4.78 亿元,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功能,整合盘活各类城市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城市建设,以 BOT方式建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并将城市户外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推向市场。同时,积极推进市政公共设施由政府全部“买单” 向多元化投资、多主体承担转变,拓宽融资

14、渠道。如城区夜景亮化工程,先有政府统一规划,再按照“业主自筹为主,政府 拨补为辅” 的办法实施。二、经验体会1.要前瞻性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对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规划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就会出现“短命” 规划,城市建设就走不出“拆了建,建了拆 ”的死胡同,将极大浪 费人民群众的血汗钱。因此,要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近期与 远期相结合, 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的原则,前瞻性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工 业、商 贸、住宅、文化、休闲等功能分区,夯实城市建设基础。2.要个性化建设。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鲜明的特色是城市的品牌,特色不明显、没有独特风格的城市,不可能有影响力,更不可能有

15、吸引力。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一方面要善于挖掘自身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禀赋,并在城市规划、建设环节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明确城市7发展定位,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和富有表现力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3.要接力赛推进。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建得好就能流传百世,建不好就会成为历史的垃圾。因此,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到“一张图纸 管到底” ,严格项目各个节点建 设,加强项目跟踪督查,避免建设过程中“走样”和“ 变调”,而且决不能因 为领导的变更而变更,而应持续推进,即使确实需要调整,也要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这样城市建设才能建出精品、多出精品。4.要规范化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

16、健全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就会杂乱无章。因此,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 原则,形成系统概念,对城市事物进行分类,由此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注重公平和协调,加强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动,解决部门之间相互掣肘问题,才能避免城市管理产生缺位、错位、越位问题,推动城市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今后思路今后,德化将正视规划滞后问题较为明显,规划实施缺乏刚性约束,城市立面整体效果较差,城市文化内涵有待提升等存在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把德化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一是高起点规划。以城市发展的意识,对未来发展做前瞻性的预期,高起点规划,使城市建设跟得上时代,经得起检验。围绕把德化建设成为国际陶瓷艺术城、全国旅游养生村目标,聘请高资质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广泛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合理布局空间,围绕地形地貌,结合风象原理,对城区功能分区进行科学布局。在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指导下,8加快编制城区控制性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