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0474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民主集体提升生命质量“新基础教育” 以面向 21 世纪、创建中国基础教育新型学校为主要课题,以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为基础,强调更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为每一个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力的勃发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基础;强调更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使之由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1在班级建设方面,我们体会到, “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是:“创建民主集体,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班级建设的目标:在民主集体中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在学校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中,作为教育性组织的班级主要有管理集体、学习集体、团结集体、自主集体、民主集体等几类存在形态。其中,民主集体应当

2、成为 21 世纪学校教育中班级建设的新目标。下面是对几种班级存在形态的简要比较: 班级形态 发展目标 人际关系 学生发展 管理集体 在班级建立严格的规范,以便控制学生,保证学习知识所需的课堂秩序。 师生是管理者与服从者的关系。班级工作重心在于维持秩序、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学生被要求配合教师、服从管理。 在学生之间,一方面,依据管理规范形成明显的层级节制关系,另一方面,分数尺度将学生划入不同类型或层级。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中,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个性难以得到充分展现和发展,常常被动接受管理、被动接受知识。 学习集体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形成集体学习氛围。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参与班级建设。在集体

3、学习过程中,班级成员间有充分的相互作用,包括补充、激励、争论、帮助等。 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会与他人合作,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知识学习。 团结集体 形成有共同价值、共同目标与任务,并具有凝聚力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 以反映人与人“最本质关系 ”的社会性为基础,强调以亲社会的价值为导向,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重视统一性、标准性,较忽视学生个性。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向学生灌输社会价值目标,同学之间的交往也主要以是否符合集体利益为标准。 形成亲社会的、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是个性发展普遍被忽视。 自主集体 班干部能自主制定班级活动规划并有效实施,学生能够互相协

4、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自主处理班级事务。 强调在集体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教师主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并协助实施;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组成小队,由此凸显小群体和班级的自主性。强调民主平等,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在完成各项事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能力与特长。同时,在与“团结集体” 相对的意义上,强调培养学生个性,而不限于统一思想和行为。 民主集体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并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使班级成为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师生关系主要是发现者与主动展现的关系,促成发展者与发展主体的关系。为了学生能主动发展,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

5、适当点拨。 每一位学生都在创建民主集体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通过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学生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在参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丰富个体的生命实践,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个体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和与人合作,在民主参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 在本世纪初,我国学校变革面临着“实现转型” 的任务,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

6、为人类社会更新性的再生系统。 ”2其中,班级生活对于学生以清晰积极的自我意识主动理解各种关系、创造性地追求发展空间,从而成为社会的更新性再生力量,具有无法替代的本体价值。因此,面临新的社会要求,有必要主动地系统开发和利用班级的教育功能,让班级的教育性从隐蔽走向凸显,让班级教育作用从附属工具地位提升为学校教育的关键部分之一。相比之下,我国学校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探索创建的“自主集体” 还存在着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中的“自然进化” 而获得发展的痕迹。现在,我们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关注具体的学生个体3,使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在师生、生生

7、之间的充分交往中,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并使之成为 21 世纪新型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 班级建设的策略与措施:让个体主动参与创建民主集体 创建民主集体的主要策略 1研究学生成长需要,开拓新的发展方向。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首先要从个体需要和社会要求两个方面考虑其内容。不过, “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期,但并不全然知晓该时期对于自身的价值,他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体验;尽管他们拥有多方面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但并不全然清楚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 ”4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个体是否意识到这些发展需要的维度进一步细化这一

8、研究。例如:在一个初中实验班上,我们发现,学生在个体、群体和集体等层面表现出这样一些成长需要:自我形象正在形成,亟待走出卑微,展现青春气息。相互交往内容丰富,需要深入内心,提升生活品位。集体生活呼唤民主,期待互相欣赏,共创精神家园。这些也昭示着他们当前最关键的发展方向。 2展现学生真实生活,激发主动发展动力。教师发现学生成长需要、发展空间的目的,是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让学生敞开心扉、展现真实生活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班上,为了让学生能够立足于自身实际、独立自主地寻求更高的发展目标,我们组织了一些班级活动。例如:利用布置教室环境、竞

9、选各种班级岗位、举行“十四岁生日庆祝仪式”等机会,让学生袒露心声、呈现他们的真实生活,以图让他们在理解自身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发展目标,从而获得主动发展的更多动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澄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理解,明确发展目标。体会与教师、同学交往的感受,形成积极意向。表达对班级生活的认识,激发民主意识。 3促进多向真诚互动,更新日常生存方式。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最终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发展需要层次,让他们主动发展,并使班级生活的质量得到提高,将个人发展融入班集体发展之中,并由此学会共同创造民主集体,学会参与创建民主社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主要着力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

10、和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此,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汲取力量,树立信心,勇担发展责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审视自己在班级事务、学习、家庭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白自己主动努力所起的关键作用。欣赏他人,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共创新型班集体。 4生成更高发展需要,参与创建民主集体。当今,个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极大地依赖于其与他人、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因此,有必要通过班级生活,让学生生成更高的发展需要:拓展精神世界,与他人和社会建立更丰富的联系。在主动参与创建民主集体的过程中体验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断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创建民主集体的具体措施

11、创建民主集体需要借鉴已往班级管理的可取经验,包括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形式。但是,班级建设不应满足于维持秩序,不应满足于形成集体学习氛围,不应满足于形成团结精神和统一意志,也不应满足于有了共同参与、平等交往的形式,更不能满足于有了随机性的自主活动,而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使他们能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中掌握他自己的命运,并在主动参与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这方面, “新基础教育” 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包括班主任),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1建设民主的管理体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根据班级需要,设立多样化的岗位,民主推选班干部和其他岗位负责人。设立各种岗位,不仅是为了便于管

12、理,而且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需要;被推选的负责人,不仅要完成必要的任务,而且要在为同学服务中实现主动发展。通过对学生在不同岗位上的表现提出要求和进行评价,逐步生成班级生活规范和管理制度。只有经过内化和相互评价的过程,外在的要求和内在的需要才能有机结合。 2建立开放的活动机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活动内容上,主要是自下而上地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呈现学生生活的真实内容,将其纳入到班级活动规划之中,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灌输预定思想,或者让学生被动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活动方式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执行学校预定的计划。 3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拓展和提升学

13、生的生活意义。创设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让各种资源都服务于学生发展。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的心灵能够互相滋养。让个体生活与班级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建立有机联系,让学生学会以主体的姿态参与班级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建设。 在采用这些策略和措施、发动学生共同创建民主集体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主动地参与管理班级事务;不再是埋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有着丰富的学校生活;不再是单向地服从社会利益,而是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更大发展。总之,在将班集体建设落到实处后,每一位学生的生命质量都有望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澜 “新基础教育”研究简介 “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教师指导用书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叶澜实现转型: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 探索与争鸣,2002,(7) 3叶澜教育创新呼唤“ 具体个人”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xx,(1) 4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 21 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1998, 叶澜 “新基础教育” 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