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2739 上传时间:2016-11-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讲义- 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顿财经00址:信公众号:第十一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第三节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会计政策概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特点: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性。第二,会计政策的强制性。第三,会计政策的层次性。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

2、信息。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经营租赁设备租赁期届满又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签订续签合同,由经营租赁会计处理方法变更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低值易耗品由一次摊销法变更为五五摊销法。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三)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

3、更作为判断基础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四)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高顿财经00址:信公众号:(二)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

4、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需重新编制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期初)。用未来适用法处理。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一、会计估计概述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三、会计估计

5、变更的会计处理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一)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二)会计估计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三)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关注】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除有确凿证据表明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6、和经营成果,不得随意变更。【例题】2014年12月31日发布公告称,由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机器设备的使用率,在调整完成之后,部分机器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发生改变。以备从据计而其预计使用寿命从10年缩短到8年,剩余使用寿命从4年缩短到2年。设计净残值为0,截至2014年9月30日已使用6年。要求:(1)说明2)计算答案】(1)由于致其预计使用寿命缩短,属于某一特定事件导致的会计估计变更,应该从定为2014年10月1日)之后开始按照新的预计寿命计提折旧。注意:新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最近一期尚未公布的定期报告(如季报、半年报)开始使用,原则上不能追溯到更早会计期间。(2)100006)23/12=50(万元

7、)。第三节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高顿财经00址:信公众号:一、前期差错概述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一)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二)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追

8、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例题】甲公司2013年度实现账面净利润15000万元,其2013年度财务报表于2014年2月28日对外报出。该公司2014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在本题涉及的相关年度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要求:根据资料(1)至(3),逐项说明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1)甲公司于2014年3月26日依据法院判决向银行支付连带保证责任赔款7200万元,并将该事项作为会计差错追溯调整了2013年度财务报表。

9、甲公司上述连带保证责任产生于2011年。根据甲公司、乙公司及银行三方签订的合同,乙公司向银行借款7000万元,除以乙公司拥有的一栋房产向银行提供抵押外,甲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乙公司无力偿付借款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013年10月,乙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借款。2013年12月26日,甲公司、乙公司及银行三方经协商,一致同意以乙公司用于抵押的房产先行拍卖抵偿借款本息。按当时乙公司抵押房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甲公司认为拍卖价款足以支付乙公司所欠银行借款本息7200万元。为此,甲公司在其2013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上述连带保证责任进行了说明,但未确认与该事项相关的负债。2014年3月1日,由于抵押的房产

10、存在产权纠纷,乙公司无法拍卖。为此,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014年3月20日,法院判决甲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假定税法规定,企业因债务担保产生的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答案】资料(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2014年3月20日法院判决甲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时,甲公司2013年度的财务报表已经对外报出,就支付的赔偿款7200万元不能再追溯调整2013年度的财务报表,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更正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 7200贷:盈余公积 72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480(2)2014年4月20日,甲公司收到当地税务部门返还其2013年度已交所得税款的通知,4月

11、30日收到税务部门返还的所得税款项720万元。甲公司在对外提供2013年度财务报表时,因无法预计是否符合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故全额计算交纳了所得税并确认了相关的所得税费用。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收返还款凭证中注明上述返还款项为2013年的所得税款项,为此,甲公司追溯调整了已对外报出的2013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高顿财经00址:信公众号:【答案】资料(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属于政府补助,应按政府补助准则的规定处理。在实际收到所得税返还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不应追溯调整已对外报出的2013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更正分录如下:借:盈余公积 72利润分配未分配

12、利润 648贷:所得税费用(或营业外收入) 720(3)2014年10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某管理用同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10年调整为20年,该项变更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董事会会议纪要中对该事项的说明为:考虑到公司对某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变化,将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调整为20年,这更符合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上述管理用固定资产系甲公司于2011年12月购入,原值为3600万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年限最低为15年,甲公司在计税时按照15年计算确定的折旧在所得税前扣除。在2014年度财务报表中,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

13、照调整后的折旧年限计算的年折旧额为160万元,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40万元。【答案】资料(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自变更日开始在未来期间适用,甲公司不能根据董事会决议的规定将该项变更应用于批准变更日之前的期间。2014年应计折旧额:2014年19月折旧额=3600/10/129=270(万元)2014年1012月折旧额=(360002(201223=2610/2073=元)2014年112月应计折旧额=270+元)2014年应补提折旧额=元)2014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6000元)2014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360053=288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元)更正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计折旧 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 题】011年,入了当年度的营业外支出。该担保与013年,担保责任实际履行完毕,不考虑担保损失,司认为,上述担保损失符合税前扣除的条件,但能否扣除最终需主管税务机关认定,而税务机关的认定存在不确定性。未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就担保损失扣税认定的批复文件,因此在2013年年报中确认了应缴所得税负债0.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注册会计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