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292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III 自闭症缺乏经验分享的人生为什么自闭症患者在经验分享互动中都有共同的缺陷?产生这种缺陷的关键元素是什么?是他们的大脑出了问题吗?许多专家认为,我们永远都无法找到自闭症患者神经缺陷的根源。在伦敦世界知名的塔维斯塔克机构,像彼特哈布森这样的科学家指出,自闭症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在在显示,这个病症的神经缺陷根源绝对不只一个。我们常常听到:“没有两个自闭症患者是绝对相像的。”我在这个领域行医的经验,也能证实这个观点。我有的病人展现出非常优秀的语言与字汇能力,好到可以让文学教授感到羞愧;但也有其它病人现在、甚至一辈子都无法与人谈话。有的病人表现出非常典型的自闭症行为,例如:不停地拍打、

2、缺乏眼神接触,以及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强烈密集的重复行为;但也有病人不会展现特异的行为癖好,有良好的眼神接触,似乎也能承受变化,看起来与我认识的正常人毫无两样。无论自闭症的起源问题是什么,哈布森相信,这些不同的病原都迅速且默默地汇聚于社交发展的某个阶段,这个阶段就像个十字路口,自闭症患者到这里,学会工具性的互动,却错过了继续学习经验分享的路标。究竟在这个十字路口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丧失了经验分享能力,却还能保有工具性互动的能力?哈布森提出一个假设:自闭症孩子与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社交意识,关键在于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情感谐调机制”。我们在上一章提过,情感谐调机制需要孩子观察自己与

3、互动搭档的情绪反应,判断两人互动的程度适当与否,这个机制是调控自己与他人互动的一把量尺。“我是不是走得太快,搭档会跟不上我 ?我的搭档对我现在所说的话感兴趣吗?”哈布森提出极具说服力的研究文献指出,自闭症孩子在社交发展过程中,没有发展出情感谐调机制。尽管一般孩子能看来毫不费力地执行情感谐调机制,哈布森指出,其实情感谐调机制是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结合大脑的不同区块共同运作。要成功执行这个运作机制,需要迅速的注意力转移、细心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情绪状态评估;此外,还需有个人空间的认知,以及对其它因素的内在反应。在任何时刻,只要其中一项无法运作,整个情感谐调机制的运作就会瓦解。哈布森的理论为我

4、们点了盏明灯,使我们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不同类型的精神官能症病童都被诊断为自闭症。但是,为什么情感谐调机制的运作一旦瓦解,就会令孩子丧失经验分享互动的能力,却还保有工具性互动的能力呢?我们在“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里找到答案。每当人们互动时,其集体行为形成一种暂时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本质会限制可能发生的互动内容。两种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系统同时存在,各自为不同类型的互动布置好上演的舞台背景。“动态系统”(Fluid System)的建立,是为了要处理互动双方所制造的大量新讯息。动态系统在本质上是无法过度限制的,所以只需透过部份的结构要素,便能调控、维护动态系统。规则提供的是简单的

5、空白架构,决定在互动双方之间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此外,动态系统不需有特定目的来引导互动双方的行为,参与互动者无法依赖特定的一连串动作来提供可预测性。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动态系统不至于沦为一场混乱呢?参与动态系统的互动者非常努力地要平衡新奇的经验与变化,才能维持互动的组织架构。连续的共同控制调控行为取代特定的结构要素。参与动态系统的互动者非常努力地平衡新奇的经验与变化,才能维持互动的组织架构。连续的共同调控行为取代特定的结构要素,互动参与者时时刻刻地参照搭档的情绪反应,并且使用这个信息,决定应该增加或减少下一个动作的变化程度换句话说,这个过程就是“情感谐调机制”。相对地,“静态系统”(Static

6、System)是用来限制新信息流入该系统的多寡。静态系统具有高度可预测的结果。在许多社交运作中,静态系统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在超市里结帐、到银行办事要排队这种事情,被我们视为高度可预测的行为。同样地,我们希望精确的程序动作能在相对的静态系统中产生。静态系统是根据特定的规则、具重复性的一连串动作,并带有某种清楚目的,以维持互动结构的完整性。因此,用剧本式的方法来教这类静态系统的行为,其实相当简单。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家银行办事都一样,所以,用逐步的方法来教排队的规则,会非常雷同而简单。因为排队的规则使这个活动的架构不具弹性,互动参与者在静态系统中毋须不停地维持互动。此外,静态系统中的互动对象可随时替

7、换,只要对方遵照既有的规则与剧本来进行。银行出纳员可能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去上教堂,不过,只要接替他位子的下一个出纳员能立即迅速处理交易,那些排队等待办事的人是不会反对的。相对于动态系统,在静态系统中,试图加入新信息,或做结构上的变化,都会打断互动,静态系统的互动成员通常会制止互动对象从事这类打断行为。例如,学生突然从教室座椅站起来,并且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这样的行为通常会被老师处罚。尽管这个学生的动作对互动成员是很有意义的,但该行为其实是破坏规则的行为,必须立刻制止,而非当作在互动中制造更多兴奋刺激的新奇变化。经验分享的基本目的,是搭档间共同努力创造出新的意义。即使在参与互动者感到不知所措或困惑的

8、状态下,这个系统必须要能高度承受快速汇入的新讯息,也必须随时做出适当的响应,以便维持互动结构。只有动态系统才能符合以上这些条件。另一方面,工具性互动则是要达成某种可预测的目的,如果可能的话,变化越少越好。所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工具性互动属于静态系统。最后,正常的动态系统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不是获得兴奋喜悦的泉源,而是令他们不知所措的陌生环境。若我们将哈布森的结论与系统理论合并起来看,那么,自闭症患者的缺陷问题便有了较合理的解释。由于自闭症患者的神经缺陷,他们无法在动态系统内运作。患者的脑部线路缺陷,使其无法学会参照他人的情绪、行为与认知,来调控自己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一旦发展不出情感谐调机制,经

9、验分享的能力也就永远无法发展出来。最后,正常的动态系统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不是获得兴奋喜悦的泉源,而是令他们不知所措的陌生环境。麦克是个患有亚斯伯格症候群、聪明而温和的九岁小男生,他参加了国王学校(The Monarch School)计划,这个计划以我们的人际发展介入为基础。现在是麦克的班上发明笑话的时间。他的同学中有好几个是非自闭症患者,而他们的老师正在用好玩的方式即兴创作笑话。没有任何明显的协议,这个互动进展到,任何人都可以丢一个问题当笑话的开头,接着,大家都能回答这个问题来搞笑希望能因此得到出乎意料的回答。其中一个小孩不加思索地说出:“德州的州鸟是什么?”另一个孩子便回答: “是布什鸟!

10、”此时,麦克耐心地坐在桌旁,等着轮到自己的时机。不幸的是,其它人根本就没有要轮流的意思,大家的互动都是自发而流畅的。最后,麦克终于受不了地说:“到底轮到我了没?”因为班上其它人希望麦克也能一起玩,所以大家都回答:“现在就轮到你啦。 ”麦可笑了笑,开始讲他的笑话:“德州的名产是什么?”泰德立刻回答他:“ 是薯条(French Fries)!”其它人都顿时好玩地大笑起来,并不是因为泰德回答的逻辑而好笑,而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这种意想不到的矛盾回答。但是,麦克一点都不觉得好玩。他大喊:“法国不是一个州,法国是个国家。你的答案错了。”其它人有礼貌地不去在意麦可刚刚爆发的情绪。接着,布莱恩想要帮麦克有台阶下

11、,他做了另一个让步的回答:“是德州法国土司。 ”这时,麦克竟然大哭了起来,他跳离他的桌子,跑出教室,边跑边大喊:“我痛恨笑话。我讲得好烂!我再也不要讲笑话了!”老师追出来想要安抚麦可。同时,其它学生在教室里继续玩他们的即兴笑话。五分钟过后,麦克回到教室。他好好地冷静下来之后,准备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坐在桌子旁,继续等待轮到自己的时机。现在笑话问题的范围,已经从州、国家进展到一大堆不同的新区域,但麦克是健忘的。他再一次问大家是否轮到他了,然后等待所有人的同意,大家也都欣然同意。他竟然开始对大家演讲起来:“我想通了。现在我可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轮流说你们的答案,然后我再告诉你们正确的答案。”其

12、它学生尽管听了觉得颇困惑,但是并没有直接和麦克杠上。接着,麦克开始说他的笑话:“德州的名产是什么?”其它同学回答了几个不合逻辑的答案,麦克再一次感到严重的挫折。“你们没有一个一个轮流讲,你们都没有听到正确的答案!我讨厌我自己!我再也不要跟小孩说笑话了,我以后只跟大人说!大人才会照规则来。”其中一个老师试着跟麦克讲道理。老师说:“我们并没有要伤害你的意思,麦克,我们只是在玩而已。”麦克很激动地回答:“你们觉得好玩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惩罚!”其中一个老师试着跟麦克讲道理。老师说:“我们并没有要伤害你的意思,麦克,我们只是在玩而已。”麦克很激动地回答:“你们觉得好玩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惩罚!”像麦克

13、这样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会勇敢地尝试弄懂如何加入他们的社交世界,他们学习社交互动,为自己寻找解开社交互动之谜的各种线索。不幸地,他们错把能在静态架构中成功的工具性互动的目的,当成所有互动的主要目的。在上个例子中,其它同学并不在乎同学回答的是州还是国家;重要的是,说笑话的过程中,大家共享的喜悦和兴奋。他们高兴地愿意舍弃特定的规则,改变游戏的架构,为了分享共同创造的时刻与荒谬的搞笑。但麦克却一直忘记同学玩这个笑话的目的,他认为在社交互动中,最重要的是要把规则弄正确,才能达到他想要的结果。他想要其它同学能开心地大笑,但他要的是,同学在听完他的正确解答之后才大笑,而非任意地开心大笑。不过,即使高功能自

14、闭症患者在社交情境中的努力并不成功,他们并不会对同侪发飘,反而是对自己感到挫败,觉得是个人的自我失败。然而,尽管他们一而再、再而三要尝试了解社交情境,没有了情感谐调机制,他们的努力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除非其它的互动参与者都愿意照规矩来演出,让自闭症患者高兴,否则与他人的互动对患者来说,永远都只是重复不断的沮丧来源。由于自闭症患者理解社交情境的能力受限,即使是能力最好的患者,他们的社交发展不得不局限于非常少的几个范围:孩子为了与他人在社交情境里互动,而累积固定的“步骤”,以获取他想要的结果、物品、参与和讯息。他发展出避免负面结果的方法,能适当融入社交情境。他找出能在社交互动中注意他的群众,自己决

15、定在何时与何人从事工具性的互动才是正确的。正常孩子与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社交科学原理对照两组人都是小小科学家,要发掘并测试出自己在社交世界的行为原理,但他们在神经上的差异,引导至全然不同领域的研究。正常孩子的社交科学原理一般孩子的专长是探索社交宇宙,他的社交宇宙的各种元素,以各种好玩而有意义的方式,不断地分离又结合在一起。他的原理是以持续不断的新奇变化为背景,去找到其中的连结关系。尽管这样的连结可能像放射性同位素一样短暂,他的脑袋允许他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寻求连结的状态。由于他特殊的工具与能力,对他的研究来说,动态系统中的经验分享互动是最有趣、也最具挑战的现象。孩子在生命开始的第一个年头,花了很多时

16、间来研究这个现象。他是个着迷的科学家,鞭策自己去判断如何与周遭他人一起分享更多的世界。每次的互动若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认知、感受与思考方式,他的社交科学原理就成功了。高功能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候群)病童的社交科学原理高功能自闭症病童的专长是尝试研究宇宙中的社交关系,在这个宇宙中,纯粹的噪音会不断侵袭他的脑部,使他感到不知所措。他培养出的专长是排除与逃避各种有关新奇、变化的元素,以避免混乱;他的专注焦点放在环境中不会产生变化的面向,保持不变的元素,使他感受到重要性与连结关系的美好经验。他执着在他的社交宇宙中,寻求稳定的模式与不变的感情关系,像是数学里不变的法则、电玩游戏里不变的破关进程,以及使他可以预测到的其它一再重复的连续动作。他专注在一种使他可以存活的互动模式,他唯一能享受社交互动的方法就是,找出能预测以及(或)调控社交互动的方法。只要每次他参与的社交互动,是他能够先预测好的,他的社交科学原理就成功了。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发展自闭症孩子就在头一年的生命中,走上另一条不同于正常孩子的社交发展道路。这条路没有包含正常孩子所花的几千个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