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93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403)指导书重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李跃文 第 1 页 共 22 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书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家庭第一节 家庭的概述第二节 家庭结构第三节 家庭关系第四节 家庭的功能第三章 家庭教育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概述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第三节 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第四章 家长与子女第一节 父母的职责第二节 祖辈的职责第三节 子女的职责第四节 亲子关系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与类别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

2、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第 二 节 学 前 儿 童 家 长 教 养 方 式 对 其 教 育 行 为 及 幼 儿 发 展 的 影 响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类别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因素第八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第九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第一节 产前

3、保健与胎教第二节 乳婴儿的家庭教育内容第三节 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第十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述第二节 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方法第三节 管教的策略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403)指导书重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李跃文 第 2 页 共 22 页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第三节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第四节 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第五节 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第一章 导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四个要素构成 一、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

4、具体过程为 P11.四个对象: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家长直接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导的组织管理者P1/2/12.四个过程 P2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总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四个过程 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3.两种环境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5、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两大类。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P4/2/D14.社会大背景 P4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变化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要求:能分辨比较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领会概念)1.情报研究概念: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P5过程:P6/2专题情报的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内容摘要、

6、专题情报研究综述。是以下几种研究方式的先导!P5/D1/12.调查研究概念: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P6/D4/1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自然状态下,作为实验研究的准备。P6/D3/D1 过程:P6/D2确定调查的课题 判断调查研究 所属的类型 提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案,调查内容的设计方案,调查的手段和调查资料的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403)指导书重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李跃文 第 3 页 共 2

7、2 页类型分为现状研究、相关研究、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发展研究 3.经验总结概念 P8/D1/D4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和类别 P9/4/过程: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经验类别:分为具体经验、一般经验和科学经验三个层次。 具体经验总结一般有家庭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和教育体会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般教育经验总结以具体教育经验总结为基础。 4.实验研究概念 P9/D1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

8、,以此推断施加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适用对象是家长对子女和指导机构对家长。P10/2/1研究变量: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 P10/3过程 P10-11实验研究计划 按照计划由执教者实施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实验效果对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分析后撰写报告。 指导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一般采用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不采用 轮组实验 。P11/45.质的研究,也称为参与观察研究法概念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的资料加以分析,并将结果予以归纳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个案研究)P11/D1过

9、程 P12/D1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90 年代质与量的研究并重,采用质与量的途径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趋势。P13/3/D26.行动研究概念 P13/D2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特点 P13-14自然性、行动性、角色一体性、供体与受体的统一性、合作性、反馈-调整性、目标的具体性、结果的非普遍性基本过程 P14“找出起始点” ;“理清情景” ;“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 ;“分析与理论内化”适用对象也是家长和指导者!P15/D250

10、年代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P13/D3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1.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教育的四大支柱 P161996 年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EQ P16五个内涵: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终身教育 P17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403)指导书重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李跃文 第 4 页 共 22 页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P18-19(1)把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上。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终生教育。 (个人

11、要求) (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社区)幼儿园指导是目前的主要渠道 P19 (3)创建学习型家庭,20 世纪 90 年代末面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学习型家庭。时间的共享、共同的活动和情感的沟通是学习型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在非正式状态下,在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的。 (家庭)第二章家庭一、 家庭的概念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P 23/5二、家庭的本质和特征 P 231. 两性结合,延续后代 2. 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3. 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的需要。 三、家庭

12、发展的四种形式 1. 血缘家庭:属于群婚制的最初阶段,按辈份来划分,凡属于同一辈份的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是兄弟姐妹间的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性关系,这种同辈而婚的群婚制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态血缘家庭。P24 2. 普那路亚家庭 P25普那路亚家庭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的性关系。这种家庭成为“普那路亚家庭” 。它也属于群婚制家庭,仍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家庭。 3. 对偶家庭 P25对偶家庭是人类家庭发展是上的第三种形式,属个体婚姻制。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相对一夫一妻家庭

13、来讲,是一种不牢固的夫妻关系,它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式态。4. 一夫一妻制家庭 P26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伴随私有制的出现。 四、家庭的生命周期 P27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孕育孩子阶段为人父母并养育孩子阶段孩子长大成人阶段老年阶段 五、家庭结构的概念组成和稳定的联系!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有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P29划分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分类和家庭成员的多少两个方面。P29/41. 家庭成员的分类构成了家庭的类型结构 2. 家庭成员的多少构成了家庭的规模结构 六、家庭结构的类型就是家庭结构的整体模式,

14、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夫妻为中心。P29/6 1. 核心家庭(对幼儿的影响)P29/D1-30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人口少,结构简单。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父母与子女互动机会多,更易建立亲子感情;父母工作压力大,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完全承担了教养孩子的重大责任,一旦教育失误,引发严重后果。 2. 主干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P30/1-31.主干家庭的特点是代际关系比较复杂,人口也相对于核心家庭较多,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等等。有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403)指导书重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李跃文

15、第 5 页 共 22 页利的影响:弥补双职工家庭在料理生活及照顾、抚育孩子时间、精力的不足。两代人可以取长补短;不利的影响:不同代际在家庭教育时出现矛盾,削弱家庭教育功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3. 残缺家庭(特点)残缺家庭包括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有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一方责任更加重大,而且经济上有困难。P32 单亲家庭4. 隔代家庭隔代家庭是指(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影响亲子关系,教育能力差。P34 留守儿童5. 联合家庭(特点)联合家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联合家庭家庭成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除了亲子关系

16、、兄弟姐妹关系之外还有连襟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表(堂)兄妹关系等等。关系复杂,矛盾多,相互之间自由度较低。P34七、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有两个很明显的走向小型化、核心化。P35、36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家庭发展也是螺旋式地向前迈进,总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核心化。八、家庭关系的概念所谓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36九、家庭关系的特点 P37 1. 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 2. 最为持久、稳定。 3. 有连续性和承前启后性 4.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 十、家庭关系的类别:夫妻关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