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20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嘉荫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我县是伊春市的黑木耳重点产区,“十一五”期间全县黑木耳总产量占全市的 15%。在本规划期间,我县黑木耳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黑木耳产业发展面临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以产品结构调整、循环生产、效益提高为主要特征的黑木耳集约化、标准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同时,黑木耳产品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消费结构需求升级。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加快推进现代黑木耳产业发展,根据嘉荫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入实施“两创战略”的总体要求,特编制嘉荫县黑木耳产业(2012-2016)发展规划。 一

2、、产业现状(一)产业基础与特点上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县坚定不移地把黑木耳产业放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效益产业,产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对全县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资金原始积累作用,并为本规划期黑木耳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黑木耳从山区农民的脱贫产业成为致富产业。上一个五年规划期间,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继续保持嘉荫县农业主导产业地位。根据业务统计,各类袋栽食用菌年均生产规模 4500 万袋,总产量11250 吨,年均 2250 吨。同时产业效益不断提高,2011 年,袋栽食用菌生产总规模 4700 万袋,其中黑木耳 4600 万袋,香菇 50 万

3、袋,猴头等其他菇类 50万袋。整个产业年产值近 1.2 亿元。1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特色明显。上一个五年规划期间,食用菌产品仍然以黑木耳为主打品种,生产规模总体呈平稳发展状态,形成青山乡黑木耳专业乡及 17 个年生产规模百万袋以上黑木耳专业村。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黑木耳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香菇、元蘑、猴头等珍稀菇类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22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和成熟。至 2011 年底,全县已拥食用菌初加工企业 6 家,这些企业为提高产业的现代化和经营水平作出了贡献,也为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成熟起到重要作用。食用菌相关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食用

4、菌原材料和设备生产、销售集散地。3产业科技推广取得积极进展,食用菌科技得到较快发展。小孔无根黑木耳袋栽技术等一批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为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发展,效益提高,质量提升产生了巨大作用。4出台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发展与稳定的政策环境有了改善。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县政府连续 6 年出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提出了“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目标。对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安全、集约化与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技术推广、精深加工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政策扶持措施。(二)面临的主要问题过去一个时期,我县黑木耳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和产业经济

5、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县黑木耳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扰产业全面发展的问题。1、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存在区域性不平衡,影响产品整体品牌的提升和农民的收益的提高。2、集约化程度低和深加工能力弱的问题。千家万户的、无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导致盲目生产、无序竞争;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层面上,利益得不到保障,以菌物为特色的产业开发利用进展缓慢。3、贸易壁垒问题。国外对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壁垒不断设立,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出口。4、

6、管理、服务队伍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食用菌生产形势和管理状况的变化,食用菌生产管理的工作量和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增加。而管理机构越来越小、人员越来越少的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了在产业引导、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方面等存在缺位的现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3照 “两创战略”的要求,以加快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为目标,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持续、集约化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强做精黑木耳产业、根据市场导向积极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加快食用菌加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发展,强化食用

7、菌市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推进以食用菌为原材料的生物医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力。开展资源的多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力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进一步发挥食用菌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投入,加快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适应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全面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稳定发展黑木耳生产规模,扶持和培育黑木耳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促进生物医药、保健产品以及罐头食品等食用菌精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聚产业

8、规模,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竞争力。坚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推进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探索标准化、集约化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产业资源,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共同推进。深化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现代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政府对产业服务与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各层次、各工种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宏观引导和调控,健全政策保护和诱导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9、,不断拓展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和领域,走外延拓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三)发展目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规划期间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高效生态的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结构和产品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进一步发挥和拓展,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和服务能力得到强4化和完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产业功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技术高新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质量安全化、产业发展持续化。主要目标是:稳步发展黑木耳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市场与资源发展趋势,本规划期黑木耳年均生

10、产规模为 0.72 亿袋;年均总产量 3600 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春栽和秋栽的生产比例,积极扩大大棚生产规模。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民从产业获得的收入持续增加,力争年均栽培效益增长 6%以上。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对食用菌科技的投入,提高食用菌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中心的物质装备;显著提高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力水平,菌种质量鉴别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积极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努力加大对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项目实施的形式,完善生产基础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黑木耳基地,新建上规模有特色的食用菌示范基地

11、5个。鼓励发展工厂化和半工厂化的生产,新建工厂化生产基地1-2个。通过相关标准的整合和重新编制,形成一整套科学、严密、完整和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全面推行黑木耳系列标准。生产基地建设达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行业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重视菌种产业安全,加大对菌种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规范菌种生产,提高菌种质量安全水平,建设 2 个黑木耳菌种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加工、销售和物流企业。在青山乡建设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或以食用菌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培育年加工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上的食用菌龙头企业 5 家以上。积极培育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支

12、持销售大户和专业物流企业的成长,在食用菌原材料和产品主要集散地培育有较强实力的食用菌物流企业。发展食用菌材料、机械制造业,提高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主要以黑木耳生产适用的材料和生产加工机械设备为基础,开展新产品研发、推广,5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加大食用菌机械的推广力度,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三、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种类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县食用菌产业的优势,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产业种类结构调整,培育产业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根据我县的食用菌产业种类结构现状、

13、效益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在产业区域布局上,以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规模效益为主要出发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的区域化布局:1、黑木耳区域布局:在青山乡形成黑木耳产业区,发展黑木耳露地及大棚栽培。2、菌种生产区域布局:扶持青山乡建华村、红光乡燎原村二个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地,稳定和提高生产规模;提高菌种生产能力和对外供种能力,逐步形成香菇菌种产业化发展。3、加工与资源再利用:以朝阳镇为重点,开展食用菌加工与深度开发,逐步建立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发展集约化生产大户、工厂化生产基地和资源多级利用区。(二)大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水平以提升科技水平、加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统

14、筹科技资源,深化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结构优化的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增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1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建设。坚持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建设食用菌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扩建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重视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开发。根据高效生态产业要求,及时调整产业科技开发目标,强化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协作攻关,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研发与现阶段产业相适应的技术和生产模式,力求在新品种培育、野生菌资源开发、生物医药保健

15、产品开发、菌种质量检测、与工厂化栽培相适应的品种特性精准化、质量6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保鲜、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开发技术、病虫害防控、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产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水平。2深化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原则,创新组织形式,落实经费保障,理顺科技推广体系。在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队伍的同时,发展民办科研,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事业,建立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3加快食用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与高校合作,以开设食用菌专业或食用菌

16、课程、定向办学、举办在职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适合在市乡基层工作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通过向国内高校招收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形成不同人才层次、适合各个岗位要求的食用菌人才梯队,使食用菌技术服务力量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三)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高生产经营水平1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分期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生产加工基地,新培植和加强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加工型和外向型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以黑木耳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工业的结合。加强产业对外合作和交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及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力度,提高企业发展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到规划期末全市新增加工型、外向型产业龙头企业 1-2 家,产品出口创汇 5000 万元以上。2.加强和完善食用菌产品销售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产业的流通服务业,增强产品的销售能力。根据产业布局、交通运输通讯等物流基础以及产业物流的发展状况,建设 1 个专业批发市场,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