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0540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组建设与校本教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莞市初中美术科组长研修活动资料(六)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研训为中心的科组建设东莞大岭山新风中学 廖定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首选策略越来越深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各学科教研组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核心组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基层的群众性组织,所以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对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我市初中美术教育现状,提出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研训为中心的科组建设理

2、念,以市级研训为主向以校内研训为主转移。角色转变:1、传达、组织为主向自我研训为主转变2、科组向研训组转变3、小科组向大科组转变不知科组长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科组建设的关键是什么?常言说“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 ,同理,一个好的科组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的科组,而有一个好的科组就意味着这个学校这个学科一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所以,科组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应是科组建设的关键。那么,科组长应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基本能力呢?(一)科组长的基本能力要求1、思想好。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因为只有爱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创造,才能出好成绩。其次要以身作则。在学校,教师看

3、校长,在科组,教师看组长。试想,一个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的科组长,谁会听他的,怎么带好这支队伍?。所以,“火车跑的得快,全靠车头带”。2三要有宽广的胸怀。组长组长,一组之长,不仅要你自己做好,更重要的是要带好科组一班人。所以,科组长既要善于团结人,还要善于培养人,要容得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容得别人超过你。科组长必须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要有容人之心,要甘当人梯,要成为科组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引领者和合作者。2、业务强。科组长这一职位虽然和班主任一样,是学校里最小的“官”,但它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招牌”,因为它代表着这所学校里这个学科的权威,体现了你个人的学术水平,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务

4、。因此,科组长必须业务上要过硬,这一条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所以对科组长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它必须是:教学上是好手;教研上是强手;管理上是能手。3、善管理。科组长是科组教研工作的管理者,负责科组教研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因此,科组长不但要懂得管理,还要善于管理。要学会组织、管理教研活动,包括:(1)会设计科组教研工作计划。计划是一项工作目标,也是一种工作思路。它要有前瞻性、规划性和操作性。科组计划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同时要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来策划科组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要有所创新,不能年年老内容、老方法、老形式;要根

5、据学校当前实际,操作性要强,即计划要做的事必须是经过努力能做到的,暂时还做不到的就不要列入计划,可作为目标来努力。同时工作计划一定要具体,要明确,让科组教师知道本学期要做什么,怎么做,切忌“假、大、空”。(2)善于组织活动过程。每个教研活动,首先都要做到计划周密。如活动时间、地点、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内容、形式等,还要预测可能情况和效果。其次是主题典型、切合实际、针对性强。主要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不要贪大求全。第三要形式多样,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形式要多样、新颖,既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要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3)能协调各种关系。一是与校领导的关系,争取学校领导对本科组工

6、作的支持;二是与学校各科室的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教导处、教研室的联系;三是与科组教师的关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科组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3大家可能会说,我要那么能干,不当校长了吗?是的,因为你也是科组的“头”啊,只不过你这个“头”比校长小些而已。(二)科组建设的途经与策略1、加强学习,创建学习型科组。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否则你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首先,要创设浓重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教师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程的实施,自己面临着“生存危机”、“本领危机”,而根本的出路在于学习,要使

7、学习成为科组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师认识到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一种享受,人生因学习而精彩。这一点,现在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开始重视教师的学习,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其次,要精心规划学习的内容。科组学习的内容必须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需要的,如新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模式、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课件制作等,也可以是师德师风方面的。针对性要强,要注意学习内容不要贪“大”求“全”,不能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脱离。第三,学习形式要多样化。如组织小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研讨、集体备课、读书交流活动等,也可以

8、是校外的学习考察、观摩交流,或尝试校与校之间的科组联片学习交流,等等。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要防止学习中的“东郭先生”和“准东郭先生”,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有的科组到科组活动时间,拿一篇文章或报纸来读一下就完事了;又如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上课老师自己备课、上课,然后科组教师听后就完事了,既不组织对教学设计的研讨,也不组织课后的评课、议课,这纯粹是应付式的,没多大效果。在学习中,教师既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是主讲人,通过学习达到共同提高,使学科组真正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场所。2、狠抓常规,创建规范型科组。学科教师的教学管理,不仅是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的工作职责,很大

9、程度上要依赖于科组的管理。所以,教学常规管理是科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不论是市教育局还是学校,都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组教研有相应的管理要求。所以,科组要根据有关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和科组教研活动的管理。43、开展研究,创建研训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倡导做“研究型的教师”。那么科组就要为教师的转变提供平台,提供载体,使科组成为一个研究型组织。那么,怎么做呢?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教育研究就是课题研究,教育研究就是写论文,教育研究是神密的,是教研员、专家学者的事。要建立:研究就是想问题,研究就是为解决问题的思想,明确教育研究形式是多样化的,如

10、教育叙事研究(讲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研究、研究性教学研究、课堂观察研究(即带着明确的目的,依据课堂上的观察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的相应研究,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引入、资源利用等的研究)、课题研究等。一些学校根据教学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开展的小专题研究就很好,如“如何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如何提问”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可大力倡导。其次要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第三是要注重实际,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开展一些课题研究,但要防止课题“大”而“多”,要“少”而“精”;小的学校则可开展一些专题研究。教育研究重在过程,让教师在研究

11、的过程中去掌握研究的方法,感悟教育的真谛。4、打造精品,创建品牌型科组。科组建设重在特色,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科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如长安实验中学美术组开展的书法教学活动;大朗一中美术组长期开展的书法教学;大岭山新风中学美术组开展的藏书票教学;厚街湖景中学美术组开展的粉印版画教学;黄江中学美术组开展的陶艺教学等,都很有特点,已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并成为了我市初中的教研精品。5、注重合作,创建合作型科组。一个集体,没有一个整体的意识、团队的精神,很难有大作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因此,要全面提高教育

12、教学质量,就要强化科组教师的团队意识,充分发挥科组集体的智慧,做到问题共商、资料共享、取长补短,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取得突出的成绩。二、校本教研科组教研的提升我们讲科组建设就不能不讲校本教研,因为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我先讲一个故事: 江苏省泰兴市有一所中学,叫洋思中学,2001 年秋季,这所学校一下子调进了 50 多位新教师。校长非常发愁,如何让这 50 多位新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岗位,能上出像样的课?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在暑假内,组织校内 80 多位“老”教师,用 10 天时间为这 50 多位新教师上示范课,并要求新教师在每位老教师的课上最少发现一个优点。紧接着,新教师“依样画葫芦”,5

13、每人上一节汇报课,要求 80 多位老教师都去听,然后每人至少就每堂课指出一处不足。就这样,一个暑假几十天时间,50 多位新教师和 80 多位老师,当面锣对面鼓,听课、评课、议课、研讨、交流,到最后,人人都有了进步。尤其是那 50 多位新教师,开学时几乎是一走进课堂,就能像模像样地上课,课也上得像模像样。他们江苏称这为“洋思效应”。为什么在 50 多人和 80 多人这两个较大的教师群体里,能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这么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校本教研的功效,这就是校本教研的魅力所在。那么,什么是校本教研呢?(一)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也称校本研训或校本研修。它是伴随着新课程的脚

14、步,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们老师的职业生活的。校本教研,就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以学校为重要研究基地,以教师为主体,学用结合的一种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包括: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层面(或称主要形式,或三大要素)。所以,校本教研不能等同于“校内教研”。有人将校本教研简单地理解为“校内教研”,或是教师在岗的自修和同事的互帮互学,这都是有失偏颇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特点:(1)为了满足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和需求;(2)校长为第一责任人;(3)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即研究者);(4)注重学用结合。(二)校本教研“研”什么?校本教研,重在体现“

15、以校为本”,即: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以学校。所以,校本教研“研”的不是教育宏观层面的问题,而是学校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中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是放在第一位的。比如现行课改实验中遇到的“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偏紧的问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教学中遇的问题和困惑,也就是校本教研要研究的内容。(三)校本教研怎么“研”?61、自修反思式教研。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如很多学校开展的“写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活

16、动”、“读书活动”等。教与学之所能“相长”,贵在教学后能及时地反思,吃一堑长一智,教学反思是一种聪明之举,正是沿着这条看似平常,但又不平常的路,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出类拔萃、教学成绩显赫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他们的经验就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个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自我反思,才能主动研究,才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抓好教师的个人反思,以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2、“四课”系列化教研。“四课”活动即以“备课、说课、作课、评课”活动为载体,旨在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系列教研活动。这是一种常用且比较实用的教研活动形式。在组织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抓住活动本质,突出一个“研”字。重过程,重研究,重共同提高。不能只备不研,只上不评,那就失去的活动的意义。(2)抓计划措施落实,突出一个“实”字。即活动要有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