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46805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欧盟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社科院欧洲所 吴弦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深广,欧盟也愈来愈重视这一发展 趋向。在全面分析其动因、特征、及 对欧洲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执委会的态度与对 策,也日趋明朗化。它主张积极参与全球化 进 程, 应 付挑战,进 而最大限度地从中 获 益。 为此,在内外两个方面,欧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深化自身的经济 一体化进程,同时全力开拓外部市场,以提高欧洲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并为其全球性 经营创 造条件。 这些 举措,无疑又将对全球化进程本身,产 生影响,故值 得我们密切注意。作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全新阶段的集中体现,“全球化”趋向的出现,对于国别经

2、济和区域经济的各个方面, 包括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领域,都在产生着愈来愈广泛、深刻的影响, 故而引起了普遍关注。特别是应当如何面对这一发展趋向,更成为各方决策者的关注焦点,因为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利害得失, 进而对自身的地位, 产生重大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深广,欧洲联盟(主要指作为欧盟主体的欧共体)也愈来愈重视这一发展进程,在对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力求采取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和政策,以应付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当强调指出的是, 欧盟的这种动向,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这是因为,作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集团,其态度与政策如何,又

3、必将反转来影响到全球化进程本身, 乃至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介绍和分析。一历来以一体化实施为目标的欧盟, 之所以力求确定其对“全球化”的态度与政策, 首先基于它对这一历史进程的确认。近些年来,欧盟对于全球化势头的感受, 已益发深切,因而执委会在有关文件中,试图较明确、全面地指出其动因和种种表现形式,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执委会指出,“全球化”确实是世界经济最突出的发展趋向之一,尽管该进程可以说是发轫于 19 世纪中叶,但自二战结束、特别是“在最近的 20 年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通讯与运输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贸易”与“资本流动

4、”的“持续自由化”,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战略的变化,以及南方与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开放和体制转轨,它“已获得了额外的势头”,较前相比出现了诸多带有“本质性差别”的“新特征”,从而大大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 1 执委会进一步指出,其1 European Commission, , No. 63, 1997, p 45.2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1) 作为经济国际化最悠久、最基本的形式,战后以来世界贸易增幅, 长期高于生产增幅 。1950 至 1973 年间,两者年均递增率 , 曾分别为近 8%和 5%, 即前者对后者的弹性为 1.6。此后 10 年,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两者增速曾大大放慢,但自

5、 83 年以来,贸易增长再次加速,年均增幅达 5.7%,又大大超出生产增幅 (3.4%, 弹性为 1.68)。尤其是进入90 年代后,这种势头更加强劲,使得贸易对生产的弹性已超过 2。其结果是,在世界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翻了一番(1950-73 年)的基础上, 1995 年这一比重已近 25% 。63/97 /47 页 。同时,还应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服务业正在加速进入国际分工,成为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引起了欧盟官员的高度重视。(2) 更值得强调的是,世界范围的对外直接投资(它直接体现了国际生产分工)增幅,无论“从绝对值看,还是与贸易流量和产量增幅比较”,都“增

6、长非常迅速”。欧盟报告指出,其年均流量,从 1981-85 年的 500 亿美元,跃至 1986-90 年的 1550 亿美元( 90 年为 2000 亿美元)。90 年代前几年虽有较大下降,但自 94 年起,又出现“极为强有力”的反弹,1995 年全年已高达 3150 亿美元。又据统计,近 10 年来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增幅, 是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幅的 2 倍多。(3) 除实质经济外,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向,格外引人注目。8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管制放松、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资本流动, 已有极大增长,主要工业国的跨国债券和股东权益交易,从 1980 年仅占国内生

7、产总值的 10%,跃至 1995 年的 150-250% 。再者,世界范围的外汇交易,也飞速上升,目前日交易额已高达 15000 亿美元(主要涉及金融资产流动,包括政府债券),并能够对“极小的利差即刻作出反映”。(4) 随着贸易和资本的快速流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扩散速度,也大大提高。这一点,曾为欧盟一再强调。 2(5) 最后,近 20 年来,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已表现得日益突出。目前世界共有 4 万家跨国公司,其子公司为 25 万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 40% 。这些公司, 通过调整组织形式和发展战略,包括确立“网络性而非科层体制”,“国际转包合同”,“许可性协议”,“战略联盟及

8、其它形式的公司联系”,以及利用“集中化或分权化的指令结构进行自身或公司间的管理和协调”,DENT P8 成为促进全球性生产与销售的组织者,即国际 贸易和投资的主要载体。据统计,全球贸易中的 40%,实际上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而且这一比重还在增加;1995 年,跨国公司对全球投资的累计总额,已达 2.6 万亿美元,其在全球分支机构的销售额,高达 6.2 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当年世界出口额(4.71 万亿美元)。因此,欧洲学者和欧盟官员都曾指出,跨国公司“通过将各国纳入国际生产体制,而编织了国家间的全球相互依赖联系网络” 3,“形成了今日国际经济关系的真正架构”。 42 European Co

9、mmission, , No.63,1997, pp45-523 Christopher M. Dent , Routledge, London, 1997, pp8-113正是根据对以上各个方面的概括,在 97 年的经济报告中,欧盟执委会曾极为精当地总结说:“世界经济正在变得全球化”,而其可以被“定义”为,“由于商品和劳务贸易、资本、技术流动的推动,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正在日益变得相互依赖的进程”。 5鉴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和冲击力, 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一样,欧盟开始日渐重视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特别是认真考查和分析其对自身经济的影响, 而此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就构成了它决定自身态度与政

10、策取向的主要着眼点和依据。概而言之, 近些年来, 执委会的结论性意见, 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 指出竞争压力加大,而欧盟的竞争地位又不十分有利,因而面对“严峻挑战”。执委会一再强调指出,“毫无疑问,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竞争加剧”。在促成全球化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它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竞争地域扩大,对手增多。目前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讲,不仅相互之间的市场渗透加强,而且愈益重视对世界更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份额之争夺。同时,重要的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已促成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加入竞争行列( 欧盟文件多次强调,80 年代初以来,“更大的全球金融资本流动

11、和更容易获得技术”,对于亚洲国家对其出口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部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较为有力的竞争态势。鉴于上述状况, 执委会文件指出, 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 使得竞争不仅“体现在欧盟市场内部”,也“体现在欧盟市场外部”。而“新的竞争者已经出现”, 则是“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 6 二是竞争领域扩大,层面加深。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不再限于商品市场,而是愈来愈表现为服务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对此欧盟贸易官员曾强调指出。而资金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又使得竞争日益深入到生产领域,直接表现为跨国公司在要素配置、管理方式和经营战略方面的竞争。更重

12、要的是,随着市场扩大和生产领域竞争的深化,各国经济政策的横向比较问题,显得愈加突出:对内宏观调控愈得当, 市场环境愈优化,对外愈积极开拓市场,就愈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包括同时利用本国、本区域和区域外的资金技术) ,最终大大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反之,任何政策失误,乃至表现相对欠佳, 都可能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导4 See Dr H.-F. Beselers speech (Director General for External Relations of European Commission): Commercial Policy and Relations with North A

13、merica, The Far East,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19975 , No.63,1997, p456 European Commission, ,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Supplement 6/1993, p614致生产要素迅速外流。正因为如此,执委会文件强调说, 随着生产的全球化,“为欧盟产业提供有利的环境, 是成员国与欧共体当局的责任”。竞争的日趋激烈化,迫使欧盟开始认真审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认为与新老对手相比,都确有值得关注乃至忧虑之处。从自身的经济地位出发,欧盟历来将美、日视为主要对

14、手,因此与两者之比较,自然成为关注焦点。作为衡量“国际竞争力” 的主要尺度之一,劳动生产率的横向比较,历来为欧盟看重。而 1993 年执委会白皮书指出,欧共体制造业的“名义劳动生产率”,“仍大大落后于美日产业”,与美相差 10%以上,与日则更高达 40%上下。 7 值得指出的是,从一个较长时期看,尽管欧盟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仍与美日有一定差距,如按 1995 年价格和汇率计算,仍低于美,更逊于日。能否“实现高水平就业”,是欧盟衡量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尺度,事实上也是其最为关注的方面。众所周知,70 年代以来,欧盟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80 年代后半期除外),年均失业率从 4.0%

15、升至 80 年代的 9.0%,不仅始终远高于日,且已超出美近 2 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更一直徘徊在 11%上下,差距进一步拉大( 如 97 年欧盟失业率高达 10.8%, 而美日则分别为 5.2%和 3.2%), 故执委会反复指出,欧盟在“就业”方面的“表现远不如美日”。由于高失业率已不能完全归结于“周期性”原因,而明显具有“技术性”和“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8成为许多深层矛盾的集中反映,故引起欧盟高度重视,益发强调其在创造就业方面与美日的差距。由于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及其广泛、深刻的影响,“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之市场份额,已是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而对这一领域, 欧盟

16、同样表现出明显忧虑。早在 1993 年白皮书中,执委会即指出,70 年代初以来欧共体在世界商品出口市场份额中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敌美日,其份额占欧共体总出口的比重为26%,而美日则分别为 30%和 35% 。报告指出,欧共体出口虽在某些增长缓慢的市场上地位有所改善,但在办公自动化、信息技术、电子、 医疗与外科设备等领域的表现, 却在“恶化”,由此说明(欧洲的产业 )“结构尚不适应于扩张中的新市场 ”。 9 此外,出于种种原因,对欧盟在亚洲新兴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大大低于美日,执委会也深感不安。对于来自新兴工业国家的竞争,执委会所忧虑者,主要仍集中在商品领域,特别是其制成品出口对欧盟的冲击。执委会指出,10 多年来,东亚国家占欧共体进口比重“急剧上升”(95 年时已达 18% ),故而“正日益确立其在欧共体市场中作为重要竞争者的地位”。至于形成这种势头的原因,执委会认为有两点。一是南方国家在某些传统产业部门(如服装和纺织品) 所享有的低劳动成本优势 (欧盟文件指出,这是 “一种我们根本不可能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