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3152307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1章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2、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一、人类的起源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二、人类的进化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师活动2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放录像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

3、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 、 “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 3 题)小组讨论: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教师主导活

4、动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下地生活进化成人类?同学们课下可继续找资料,3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探讨。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共同

5、努力,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道现代类人猿和人有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为什么同一祖先会朝着两支发展呢?学生主体活动聆听、思考、做笔记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神创论、进化论类人猿的定义、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方式(略)观察图片、思考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 ,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总结、记笔记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