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590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格局的建设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发展。一、学校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体,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动力、导向、保证的作用,学校的各项活动,长期有意识地坚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思想品质教育,而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其一、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教书育人按国家德育规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按人的一生发展规律来讲这些都是在由少年到青年时代来实现的,学生时代接受正确的教育,就能树立正确思想,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不好,必然势得其反。其二、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雅的校园、整齐的校舍、干净的楼道,以及各种教学设施,环境的布置,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感染人的。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

3、,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其三、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一天中除睡觉、吃饭,几乎 100%的时间都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学习,全身心接受学校的教育,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其四、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二十一世纪国际在共处中竞争更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体现为知识、素质、能力的竞争,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具有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整体素质等。学校教育是主体,指青少年这时期受教育最集中、最系统、最牢固,为将来步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阶段。决定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学校,当然离不开

4、家庭、社会的配合,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中,学校教育具有更多的优势,所以学校教育是主体。学校的特殊使命:指导。家庭道德教育如此重要,似乎不应该有多大疑义。那么谁来进行这种教育呢?道德当然是“第一任教育” 。一个很不情愿又不得不作出的结论:目前我国大多数家长不能承担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教育。人们不是在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吗?其实首先要“救”的是父母,如果父母“救”不上来,能把孩子“救”上来吗?“救救父母” ,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谁来救父母?答曰:舍学校其谁也?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人做人,其次才是教人学问。而做人又首先是做儿子、女儿、兄弟姐妹,要是连儿子、女儿、兄弟姐

5、妹都做不好,怎么能做个好的社会成员呢?我们利用政教处和团委两部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提出了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在学习深入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共青团的活动。如:照顾孤寡老人,进行高速公路安全及财物保护教育以及学生共青团员自发组织假期“爱我校园”的除草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团的影响,也用鲜活的事例说明了团的宗旨及团的事物。在学生中主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其次,我校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讲座,如周三全校各班班会的讨论,以及各年级组甚至全校范围的中学生守则的学习,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促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教育整体中的有机组成

6、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助手和补充,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的思想品德的基础。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细胞,是育人的起点,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并和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特点。家庭教育首要任务是对子女进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配合学校、社会培养子女成为“四有新人” ,奠定孩子做事做人的基础。教育是随生命的开时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可塑性最强,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富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一个好的家庭教

7、育,帮助他们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真、假,形成一个正确的模式,树立一个正确的概念,为今后的成长进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家庭教育的好与坏,不仅对孩子早期能否健康成长起关键作用,而且关系到孩子在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等方面能否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庭的特殊使命:参与。家长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

8、育中绝不是消极被动的,家长应当主动参与学校的某些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是访问学校。二是家长联谊会或称家长教师协会。三是继续教育子女。为此我们在原来的建立的家庭培训学校的基础上,更注重家长培训的内容:第一,听取学校工作的汇报,反映群众的要求,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评议。第二,参与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第三,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的家庭情况。第四,讨论决定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办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召开先进家庭教育交流会。第五,组织学习讨论“家庭教育”的理论,教育方针等。而且建立家访家长访校互动制度,其成果为每天一次的家长联系本:学校方面班主任每天对学生的品行、学习及值日等情况做一简介,通过学生把介

9、绍以上情况的家长联系本每晚带回家;家长则把学生每天在家生活的简单情况如:家庭琐事、情绪波动、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通过家庭联系本反馈给教师,由于班主任言语得当,措辞有据,深受学生喜爱,无形中给了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社会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大众化,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日趋多样化,给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社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

10、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形形色色的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社会信息进行正确的反馈,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必须深入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引导到为将来参加祖国和家乡的现代化建设准备当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统”的过死过多,缺少个性培养的教育模式是重大突破。只有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好,才能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才能使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社会教育发挥学校与社会与环境的双向作用,即广泛接触社会,受到环境影响,有鉴别选择吸收营养抵

11、制不良影响,发挥主体改造社会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现代公民素质,学校与社会结合,打破了校园孤芳自赏似的宁静,为校园文化建设输送新的养份,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大循环中得到锻炼。这些都是在学校所学不到的,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分化。使教育以学校为主,并和社会一起共同影响人的社会化,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的社会化。实现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过程,树立现代德育观必须有社会参与的观念。社会的特殊使命:调控。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社会应在下述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坚持正确导向。必须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弘扬高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第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目前,社会有

12、关部门组织的某些抽奖活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尖锐冲突,与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相去甚远。第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本地历史文化纪念地。组织当地老干部、老党员、劳模、英雄给学生作优秀事迹报告等。在利用社会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聘请了柿铺派出所的杨波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每月定期为全校师生做法制教育讲座。同时,我们邀请了学生家长代表、柿铺辖区游戏机室、营业性网吧老板的代表及学校辖区八个自然村的村委会代表,与我校师生共同接受法制教育。并且,在会后我们讨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这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群众参与性、积极性很高,收到

13、了很的效果。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点感受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教育的网络新格局,同时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模式,促进大德育观的形成,有利德育时空的整体化,促进德育渠道网络化,有利于发掘德育资源,利用一切有形无形、有声无声的教育因素,起到课堂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充实德育内容。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教育起始于家庭,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终生教育,任何一个人成长不是借单一的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学校内外沟通,内部与外部目标方向上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围绕一个目标,同步进行、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种新的大德育体系,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有力保证。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从而形成一支多功能、全方位、网络化的社会教育队伍,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正如前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教育效果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劳动集体的共同努力和对学生要求的一致” ,教育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想全面、健康发展,必须树立整体教育的思想,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