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勘查规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997917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有金属勘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稀有金属勘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稀有金属勘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稀有金属勘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稀有金属勘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稀有金属勘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有金属勘查规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察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察规范附录点击下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锂(Li)、铷(Rb)、铯(Cs)、铍(Be)、铌(Nb)、钽(Ta)、锆(Zr)、铪(Hf)等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各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本标准适用于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各阶段工作部署和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评审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以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2、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 013094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阶段对锂(Li)、铷(Rb)、铯(Cs)、铍(Be)、铌(Nb)、钽(Ta)、锆(Zr)、铪(Hf)

3、矿远景区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查明区内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3.2普查阶段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重砂测量工作和取样工程,寻找有工业价值的矿点、矿床,并通过可行性报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细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3.3详查阶段对详查区内采用各种有效的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3.4勘探阶段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有

4、效的勘查手段和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开展可行性研究,为确定未来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4勘查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程度4.1.1预查阶段收集预查区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地质以及有关的地质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和有效的物探、化探、重砂测量等辅助工作,初步查明预选区底层、构造、岩浆等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有关的矿化蚀变情况,对有找矿远景的物探、化探、重砂、异常和矿(化)体,用极少量的工程揭露。对已发现的矿体,应初步查明其规模、产状、品味及变化,初步查明稀有金属矿石物质组分。4.1

5、.2普查阶段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地质工作,大概查明区内的底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对发现的矿体、矿化点,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人工重砂等方法手段及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地表和浅部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矿体数量、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大致查明稀有金属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评价。4.1.3详查阶段对普查阶段圈出的详查区,通过(1:5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矿体部位也可用1:1000),应用各种有效的综合勘查方法和手段,投入比普查更密的系统取样工程,

6、基本查明底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通过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矿体的产状、形态、厚度、品味变化、矿体规模、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基本查明矿体的连续性以及矿体中的夹石分布情况,控制矿体界限,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根据矿床的风化带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风化深度、矿物组合和可选性能,基本确定全风化带、半风化带、原生矿带的界限。综合各种勘查资料,为矿区转入勘探或为矿山(区)总体规划以及矿山项目建议书提供依据。4.14 勘探阶段4.1.4.1矿区地质通过(1:2000)(1:1000)(必要时矿体部位可用 1:500)比例尺填图,加密取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区地质特征;详细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

7、岩的岩性、岩相、产状、形态、规模及其含矿性;详细查明空矿构造特征以及成矿后构造的破坏影响程度;详细查明与成矿有关的蚀变类型、蚀变强度和蚀变分带及分矿范围、变化规律及其矿化关系。4.1.4.2 矿床(体)地质通过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区内的矿体数量、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分布范围、详细查明工业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厚度、品味及其变化特点,肯定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体内部的无矿地段及夹石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分布规律。对风化壳矿床,详细查明风化壳的发育程度、矿物组合,稀有金属矿物在各粒级中的分布与单体的自然解度以及可选性能。确定安风化带、半风化带、原生带的界限;对露采的矿床(体),

8、要对矿体四周采场底部矿体边界进行系统控制,掌握矿体底部界线的起伏变化规律。通过勘探工作,估算各种类型的矿产资源/储量,对矿床工业价值做出评价,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4.2 矿石质量研究4.2.1预查阶段 初步查明矿石品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矿石自然类型。4.2.2普查阶段大致查明矿石品味、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嵌布特征、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以及可供综合利用的有用组分。通过数量有限的人工重砂分析等手段初步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矿物种类和脉石矿物种类、共生组合、嵌布特征、结构构造;基本查明矿石的有用、有害组成部分含量、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基

9、本确定含矿品味和品级,基本查明主要稀有金属组分的集中率和分散率,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对矿石的工业利用价值做出评价,为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4.2.4勘查阶段4.2.4.1矿石组分及赋存状态研究:详细查明矿石的稀有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嵌布粒度特征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详细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共、伴生的有用组分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特征、赋存状态、分布规律;详细查明主要稀有金属矿物在矿石的各粒级段的分布及单位自然解离度,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组分进行综合评价。4.2.4.2 矿石类型划分研究:按矿石中所含稀有金属种类,结合脉(岩)体的内部构造(或岩

10、相带划分矿石品种;按矿石中稀有金属矿物晶体大小划分手选矿石和机选矿石;按矿石中所含的主要稀有金属组分的富集程度划分贫矿和富矿。对风化壳矿床,按稀有金属矿物种类、含量、组构特征、风化程度,划分全风化矿石、半风化矿石和原生矿石等自然类型。4.2.4.3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选冶特点划分主要和次要工业类型,并研究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矿石质量研究应满足矿山开采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的需要。4.3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3.1 预查阶段通过类比研究,做出矿石是否可选的预测。4.3.2普查阶段一般进行矿石选(冶)性能对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评价。对组分复杂、粒度较细,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的新类型矿石,应

11、进行可选性实验室流程实验,大致查明其可选性能。4.3.3详查阶段基本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矿石可选(冶)性实验或实验室流程实验;对生产矿山附近的,有类比条件的易选矿石可进行类比评价,不做可选(冶)实验;对成分或结构较复杂的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实验,对难选矿石或新类型矿石还应做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不论哪一种矿石,详查阶段的实验程度都应达到可设计要求。4.3.4 勘探阶段 对易选矿石,一般进行实验室流程实验。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流程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提高流程的可信度。对难选矿石和新类型的矿石,应进行半工业实验,拟建大型矿山进行工业实验,为确定矿山设计最佳工艺流程提

12、供依据。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4.1 预查阶段收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4.4.2普查阶段大致了解区域和普查去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依据与同类矿山开采条件对比,对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大致了解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的类型、水质、水量及近矿围岩的强度等。4.4.3详查阶段4.4.3.1 水文地质: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发育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基本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及其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

13、水力联系并评价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基本查明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矿体主要充水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充分利用地质工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及矿体围岩性质进行水文地质研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为估算矿坑涌水量提供依据。4.4.3.2 工程地质:基本查明矿体(层)围岩及矿石类型的主要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能;基本查明矿区内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软弱岩层的分布及其老窿采空区的分布和填充、积水情况。评价对矿体及其顶底板近矿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露天采场应对边坡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4.4.3.3 环境地质:针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范围,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环境的地质条件。未

14、开发新区,对矿床开采可能引发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基本查明矿山废水排放、废石堆放可能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成分、含量;搜集地震、泥石流、滑坡、岩溶等自然地质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对其矿山生产的影响,预测矿山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已开发的老矿区,基本查明矿山开采区的地面变形破坏、矿山废水排放与废渣堆放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治理意见。4.4.3.4综合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各类型的条件按 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附录 E(资料性附录)的要求进行划分。4.4.

15、4勘探阶段4.4.4.1水文地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圈定汇水边界,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详细查明矿区个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及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渗透系数,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量及其动态变化,隔水层的稳定程度和隔水程度;查明断层破碎带、节理、风化裂隙带、溶洞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含水性及导水性,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途径和程度等,评价其对矿区充水的影响;划分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和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床开拓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和公式,计算第一开采水平正常和最大的

16、矿坑涌水量,预测下一开采水平或最低开采水平的涌水量;对矿床排水、矿坑水利用、矿山供水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并提供水量、水质资料。4.4.4.2 工程地质研究: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岩的力学性质参数,如体积质量(体重)、硬度、湿度、块度、坑压、抗剪程度、松散系数、安息角、节理密度、RQD 值等,研究其稳定性能;查明构造、破碎带、风化带、软弱夹层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查明第四系的岩性、厚度和分布范围;对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做出评价;调查并研究老窿或溶洞的分布、充填和积水情况;划分矿区工程地质类型和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测矿床开采是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4.4.4.3环境地质: 详细调查矿区内的环境地质现象(岩崩、滑坡、泥石流、岩溶、地温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预测在矿床开采中,对环境、生态可能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