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996921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不褪色的旗帜活动探究型教案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教材分析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爱我中华中的第十四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本课在第四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提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能力。提高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教学的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难点: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二、学情分析针对的问题:八年级学生正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享受者和履行者。但因较大的学习分化,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学生的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变化。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就身边事联系课本知识,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收集身边发生的变化。(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事例和图片。五、教学过程

3、: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引入:中华民族求强求盛的发展势头,如长江之水,如黄河之波,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如电光石火划破神州大地沉沉长夜,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有正确思想作指导,中国这艘巨轮才能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一指导思想就是我们永不褪色的旗帜。教师: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追溯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和探索现代化的历史足迹,事实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正是在正确思想的指

4、导下,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了解这些内容了。环节二:情境体验多媒体出示图片开国大典 、 邓小平南巡环节三:新知探究学生思考:1.两张图片分别反映的主角是谁?(毛泽东、邓小平)2.各用一句通俗形象的话来评价他们的功勋。引导学生参考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三个的内容回答:(略)教师总结: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同时两位伟人与老一辈革命家一道把中国实际和马列主义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一、两次历史性飞跃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结合自己已有知识,讨论后完成下表:学生自

5、学,小组讨论、探究,完成上表。教师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表格,并在此基础上,和同学一道完善:(如下表)教师过渡:通过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创举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的内容。教师过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

6、义理论为依据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意义何在?这就是下面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历史回放,有条件的可展示相关视频: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的内容。学生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内容,说说对“三个代表”的内容及其理解。学生回答:“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

7、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代表”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事例,思考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行为是怎样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村党支部书记郭

8、秀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村小学使村民们一天天富裕了,他却从富裕户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的事实,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的崇高精神风范。请同学们再谈谈你所知道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事例。学生回答:略。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体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师可再举下例补充说明。多媒体展示:略(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学生齐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指点迷津”,思考“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略。(5)“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结合教

9、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相关内容,让学生思考: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4 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略。教师总结,用多媒体重温以下内容:略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的“指点迷津”,让学生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环节四:心灵感悟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现有面积 17.3

10、6 平方公里,1.63 万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西村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走共同富裕道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果。十多年来一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近几年,又先后获得了“全国规范村民委员会” 、“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先进荣誉。1998 年 4 月 20 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华西村时,称赞“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1992 年 5 月,李鹏总理视察华西村时,欣然挥笔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2000 年 2 月22 日李鹏委员长再次视察华西,又挥笔题词:“华西村,真正有希望!”环节五:行为提升图例: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变化环节六:课堂小结

1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确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我们也要坚信,在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环节七:当堂达标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说明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 中央政府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

12、中央政府努力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央政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B C D2、一位踏着改革开放春潮来到延安的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这体现了(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民族精神是不会变化的 A B C D环节八:教学评价1.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探究、讨论中来,小部分学生在整节课中只是听,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被动。这一点未能及时给他们引导,帮助。2.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较少,这对学生思维发展不利。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研究,多尝试,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