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笔记3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98900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笔记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建筑史笔记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建筑史笔记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建筑史笔记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建筑史笔记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笔记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笔记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第一讲曾尔达三 片山车熊 辰野金吾 佐立七次郎建筑是一定的技术与艺术的文化综合体,具有实际用途和审美文化两重性,包括建筑造型、空间、技术、人的行为与思想等中国建筑史主要内容一图(地图) ,一表(历史时间表)一面(地狱表现) ,一线(每个时代的发展特点)注重时代性、地域性、人文性、社会性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的创建、中国营造学社及重要学者外国:日本伊东忠太、关野贞英国叶慈德国艾克、鲍希曼瑞典希仑中国:中国营造学社1930 年 3 月成立,社长朱启钤主旨:研究中国固有之建筑术,协助创造将来之新建筑分为文献组和法式两组文献组,组长朱启钤:以古典文献为主,如园冶 、 工部工程做法 、 哲匠录 、

2、 营造大事年表 、 营造算例 、 工程营造录法式组,组长梁思成:重实物测量1932 年,刘敦桢为文献组主任1933 年,梁思成出版清代营造则例1937 年 7 月,解散,梁刘南行1938 年 2 月,梁刘二主任1943 年,刘离开学社,去中央大学任教抗战胜利时,仅余梁思成、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四人,到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学系早期研究:开山之作乐嘉藻中国建筑史1933 年喧宾夺主之作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里程碑式的范本梁思成中国建筑史1944 年重要而富有意味之部王璧文中国建筑1942 年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主流多样类型:住宅、陵墓等多样风格:干阑、毡包、窑洞、井干主流:木构架建筑优点:取材方便,实

3、用性强,抗震性强,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原材料越来越少,易受火灾,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需求两大体系:抬梁式(大空间,费木材)和穿斗式(小空间,省木材)陈薇:为什么选择木结构?1. 四大学说刘致平“自然环境说”中国建筑结构与类型徐敬直“经济合理说”中国建筑李允和“价值观念说”华夏意匠梁思成“用石方法之失败” 、 “环境思想”中国建筑史2. 生产工具与建筑构件相关3. 一体化发展的表征,稻作的传播途径和木构技术普及的暗合(社会意识)4. 多元文化进化的结果第二讲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1. 简明、有机、真实 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 “间”为相邻两组木结构之间的空间 真实:结构暴露无

4、疑。展示中国建筑的结构美,保护木构架 有机: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割,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以流通渗透;中国建筑讲究空间、院落、组合,不注重单体2. 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性 屋顶形式:单坡、平顶、回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 斗拱:宋(铺作)清(斗科、斗拱)江南(牌科)由斗、拱、昂、枋组成 台基:最早为御潮防水,后来出现了外观与等级制度的需要;由台明、月台、台阶和栏杆组成台明分平台式和须弥座平台式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砖砌,用于普通房屋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全部包石,重要族群的一般殿座须弥座: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六朝佛教传来,台基的形式产生了巨

5、大变化;原为佛像座“须弥”山名,即喜马拉雅古代注音;从希腊经印度传入中国;有木制和玻璃制宋须弥座 层次多,横线条,自身主次分明,纤细、秀气,造型复杂清须弥座 层次少,不强调自身,粗壮、庄重,造型简化 踏跺(台阶)H:L=1:2,分御路踏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礓嚓3. 建筑群组合(院落、轴线)4. 建筑与环境善择基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第三讲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建筑一向以取得与自然的协调而著称于世 能形成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建筑文化的格局和体系,除受制于地狱、气候、民族、制度以及历史等因素外, “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审美观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源于孟子“知性知天” , “性天同一”之说 儒家

6、的“天人合一”最人伦教化,强调礼、仁、乐及礼、乐中和 主张依礼治国,重人与人之间的登记秩序,倡导依顺天地阴阳秩序以便实现“天人合一” 儒、道互补是中国历史传统所经历的没的历程,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风水“天随人愿,人不违天”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礼制建筑 宗教建筑 商业与手工业建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 园林与风景建筑 市政建筑 标志建筑 防御建筑工官制度清代各工种、匠师 木作:大木作、小木作、斗拱(需要木匠、锯匠、壮夫、菱花匠) 雕銮作:室内装修部分(需要雕銮匠、镟工) 锭铰作:金属配件(需锭铰匠) 石作:石造地基、砖造壁、屋顶瓦、砖铺地(需要砍砖匠、瓦

7、匠、壮夫、銮衣匠(对砖、瓦雕刻) 、窑匠(琉璃瓦) ) 搭台作:搭台匠 土作:夯夫、壮夫 油作:油匠 画作:画匠 裱作:裱匠主要建筑师隋 宇文恺 鲜卑人隋都大兴城(古代城市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宫室、宗庙、 “观风行殿”宋 李 诫 河南人王府、辟雍(重要礼制建筑) 、尚书省、太庙、朱雀门,著营造法式明 蒯 详 苏州吴县人宫殿、长陵、前三陵、献陵、裕陵、隆福寺徐 昊 重建北京三殿、重建西苑永寿殿、卢沟桥一带建筑并修复此桥计 成,字无否 苏州吴江县人造园叠山,著园冶清初 雷发达六代为皇家匠师,被称为样式雷模型用草板纸热压而成,故称烫样,可拆,可上色第四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7000BC200

8、0BC)陕西临潼姜寨,西安半坡村,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田螺村穴 居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母系氏族) 陕西临潼姜寨、西安半坡村遗址(大家族生活的痕迹)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奴隶社会(2070BC476BC)夏(2070BC1600)首都:安邑(山西夏县)斟鄩(河南堰师)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尧、舜为首领的部落联盟,建立夏,历 16 君,400 余年统治中心在嵩山附近的豫西一带河南堰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从柱列整齐、开间同意来看,木构架技术有了提高 没有发现瓦当,但以茅草为屋顶、夯土为台基的“茅茨土阶”形态 反映了早期庭院风貌“茅茨土阶”:商朝以前的一种建筑形态,

9、以茅草为屋顶,以夯土为台基商(1600BC1046BC)首都:亳(河南商丘)隞(河南郑州)殷(河南安阳)统治中心在河南中部,黄河两岸,先后迁都七次,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时期,有了文字记载,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 对居民区、宫殿区、墓葬区和作坊区无严格区分 反映奴隶主的残忍 未发现瓦,仍属“茅茨土阶”阶段西周(1046BC771BC)首都:丰、镐(陕西西安)等级制度严明: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建筑城市特点: 假设王都面积为 1,则诸侯城 1/91/51/3 城墙高度、道路宽度及各种重要建筑物均有规定 瓦的发明,使建筑从“茅茨土阶”向比较高级阶段发展陕西歧山凤雏

10、村西周建筑遗址早周遗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组群,显示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久远历史 第一个出现的完整对称的严谨组群 第一次出现“前堂后院” 第一次出现用“屏”(影壁) 最早用瓦东周、春秋(770BC476BC)建筑城市特点: 鲁班(公输班)瓦的普遍使用 高台建筑出现“高台榭,美宫室” 砖的使用高台建筑:春秋时出现,战国时盛行的一种建筑形式,建筑内部为夯土,外部为木构的建筑,以增加建筑的体量感封建社会前期战国(475BC221BC)建筑城市特点: 城市建筑高潮 高台建筑盛行 建筑技术发展(工具、施工、结构技术) 装修用砖出现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11、 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空间用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 是木架建筑不发达的情况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法 遗址中还发现取暖、冷藏、排水、洗浴等设施 工具的应用,使木建筑施工质量与结构技术大为提高 筒瓦、板瓦出现,在宫殿建筑广泛使用 砖的应用第五讲秦(221BC206BC)首都:咸阳(陕西咸阳)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皇朝,历 15 年统一法令、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废除分封诸侯制明器:墓葬里的陪葬物品,又做冥器骊山陵(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动用 70 万余人,前后持续 30 年 陵园东边有始皇诸公子、公主殉葬墓 埋置陶俑、活马的葬坑群 模拟军阵送葬的兵马俑坑 形

12、体最大的陵墓汉(206BC220AD)首都:西汉长安(陕西西安)东汉洛阳(河南洛阳)建筑城市特点: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抬梁式、穿斗式形成)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斗拱已普遍使用,结构作用较为明显,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宅的基础 大块空心砖产生阙: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建筑所属的性质,分宫阙、城阙、墓阙和祠庙阙三国两晋南北朝(220AD589AD)建筑城市特点: 主要继承和合运用汉代的成就,东南地方开始崛起 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发展,高层佛塔出现,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 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自然山水式园林(秦、汉时兴起

13、,两晋南北朝有重大发展) 起居方式在北方十六国时期有变化,席地而坐(增加垂足坐的高足凳) ,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空间和室内景观的嬗变 “舍宅为寺”“宅院式” (中国) “中心塔” (印度)北魏洛阳永宁寺 可能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木构建筑, “高一千尺” “四十九丈” “四十余丈” ,复原图为四十九丈,加塔刹 147 米,是应县木塔高度的 22 倍 北魏熙平年(公元 516 年) ,洛阳建 9 层木塔 含有台榭建筑的遗意,以高 6 层的土木结构的土台,解决了塔心的结构 建成后 18 年毁于雷火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建于北魏正光年(公元 523 年) 是中国现存最早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塔 砖砌

14、密檐式,全高 39.8 米,底层外径 10.6 米,内径 5 米隋(581AD618AD)首都:大兴(陕西西安)东都(河南洛阳)兴建都城,大兴、洛阳均被唐朝所继承,发展为东、西二京河北赵县安济桥(李春)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古桥 大拱由 28 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 37 米唐(一) (618AD907AD)首都:长安(陕西西安)东都(陕西洛阳)建筑城市特点: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设计与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建筑形象呈现雄浑、豪健气质长安明德门 位于唐长安城郭的南面正门,与皇城正门(朱雀门)宫城正门(承天

15、门)位于一条轴线上 木构 5 门道的城门形制,每门道面宽 5 米 门楼面阔 11 间,进深 3 间,单檐庑殿顶,体量宏伟,造型简洁,气势雄健第六讲唐(二)唐长安大明宫 位于长安城外东北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 8 年 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内朝紫宸殿含元殿 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等重大仪式的场所 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 661 年)麟德殿 规模宏大的宴乐场所,赐宴群臣,观赏伎乐 推测建于初唐麟德年间(公元 664665 年) 估计面积达 5000 平方米,相当于明清太和殿的三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殿堂五代(907AD960AD)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其他地方先后有 10 个地方割据政权“十国”首都:梁东都(河南开封)唐洛阳(河南洛阳)晋汴梁(河南开封)汉汴梁(河南开封)周汴梁(河南开封)建筑城市特点: 五代的建筑主要继承唐代传统,很少创新 只有砖木混合塔的建造比唐代有很大进步,如苏州虎丘塔宋、辽、金、西夏(960AD1279AD)宋(960AD1276AD)首都:北宋东京(河南开封)西京(河南洛阳)南宋临安(浙江杭州)政治上、军事上较为衰弱,但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发展,产生了指南针,活字版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