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33892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114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年第 16 卷第 1O 期 JMedThcorPracVo1.16,No.10,Oct20O3626.1996,29(2):732A 蜘 M,AsolfssmR,Aplu.dK.Majdepressioninstrokepatients:83 一 m 西 hldillalstudy.Stroke,1993,24:9”/6982.3 张通,孟家眉.脑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收稿日期 2003 一 o403(编辑东林)血塞通和低右加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钱倩孙立群黄熙涯陈萍梅园地段医院内科病房,上海市 2

2、00120摘要目的:比较血塞通和低右加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50 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各 25 例). 血塞通组用 5%GS250mL+at400mg,低右加丹参组用低右 500mL+丹参 16mL,缓慢静滴,14d 为 1 疗程.结果: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eo60%,(P0.05).结论: 血塞通优于低右加丹参组 .关键词血塞通低右丹参急性脑梗死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它与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病因.在我院病房住院病人中,脑梗死患者约占 1/41/3.因此,选择安全有效治疗脑梗死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本课题旨在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血塞通和低右加丹参治疗作比较,以寻求

3、更适宜的治疗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随机收集我院 2002 年 310 月住院的脑梗死病人 50 例,其中男性 32 例,女性 18 例,平均年龄 68 岁,均经头颅 cr 证实为急性脑梗死( 包括再发脑梗死)的患者,符合内科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 u】.1.2 治疗方法随机分为 2 组,一组采用血塞通但用 5%GS250mL+血塞通 400rag,另一组低右 500mL+丹参 16mL,14d为 1 疗程,二组同时还使用脑复康.1.3 疗效评定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见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83),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评分,程度评分

4、是 015 分为程度功能缺失,163o 分为中度功能缺失,3145 分为重度功能缺失.总的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 91%一 100%),显着进步(评分减少 46%一 9o%),进步(评分减少 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 18%以内).2 结果2.1 二组疗效比较血塞通组基本痊愈为 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 显着进步+ 进步)96%,低右丹参组,基本痊愈4%,总有效率 60%,经检验 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 1.2.2 不良反应血塞通组出现 1 例(4%)的头晕,于 3d 后症表 1 两组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比较(n%)状消失,低右丹参组,1 例(4%)于用药后 5

5、d 血糖偏高而停用,2 例(8%),尿素轻度升高 .3 讨论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脑梗死患者逐年增加,其后遗症及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问题,如何安全有效治疗脑梗死,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问题.溶栓,抗凝,降纤有一定的疗效,但早期的出血率高,因此,疗效不一,观点有分歧,尚未达到一致的治疗规范,其危险/疗效比还需明确【2】.低右在治疗脑梗死是希望能减低血粘度以增加脑血流,适用于血粘度高的病人,因血流动力学因素引起的脑梗死,腔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已不适用【引.而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治疗优势,祖国医学视脑梗死为血瘀湿阻,脉络痹阻.血塞通为三七总甙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对 ADP 清导

6、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增加血小板的 caMP,血小板的 TXA2 减少,血管内皮的 Pc 增加,降低血粘度,减轻再灌注损伤,对脑梗死有效.本课题也证实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显着,P005,具有可比性.因此,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优于低右加丹参,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提示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值得推荐.收稿日期 20一一 l8(编辑小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甘露王琳黄庆军苏德华勾凌燕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81慢性硬膜下血肿既往很容易误诊,自 cI在临床广泛应用以来,为该病的诊断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90

7、年 8 月一 2000 年 8 月,我院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25例,现就其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 例中男 19 例,女 6 例,年龄 378o 岁,平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 年第 16 卷第 1O 期 jMedTheorPracVo1.16,No.10,Oct2003均年龄 68.6 岁,6o 岁以上 22 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l5 例,有头部外伤史 23 例.发病外伤间距时间 2 个月2o 年,无外伤史 2 例,出现临床症状到入院时间 160d.1.2 临床表现头痛 18 例,头晕 l2 例,嗜睡 15 例,呕吐 18例反应迟钝,智能减退 20

8、 例,小便失禁 5 例,反复跌跤 6 例,偏瘫 16 例,言语不利 11 例,视乳头水肿 14 例,眼底动脉硬化度 15 例,脑膜刺激征 2 例,巴氏征(+)5 例.1.3,头颅 CT 慢性硬膜下血肿位于左侧半球 11 例,右侧 8例,双侧 6 例,位于额顶区 13 例,额颞顶区 5 例,额颞顶枕区2 例,额颞区 2 例,额区 3 例.血肿密度:高密度(4250Hu)3例,混合密度(2243Hu)5 例 ,等密度(3040Hu)2 例,低密度影(1320Hu)5 例,占位效应 :双侧脑室受压变窄 6 例,1侧脑室受压变窄 19 例,中线结构移位 22 例.1.4 治疗及预后本组 25 例均采用

9、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钻 1 个孔冲洗引流 19 例,钻 2 个孔冲洗引流 6 例,保留引流管时间 37d,疗效满意,无 1 例死亡.血肿量 7090roLl4例,100148mi_6 例,150199mL3 例,20OraL2 例,冲洗出的血肿液里酱油色 15 例,咖啡色 7 例,暗红血栓液 3 例.本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530(t.出院前全部复查 cr,3例有少量积气,2 例残留少量积液.其余 20 例血肿引流吸引空气,出院时查体:偏瘫的 16 例肌力由 23 级恢复到 45级,3 例仍有轻度头痛,2 例记忆力,计算力略差,其余全部恢复正常.随访 15 年 17 例,复查头颅 CT3

10、例,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经用血蛋白等治疗积液减少.2 讨论2.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外伤撕裂横跨硬膜下的静脉而引起,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的包膜.本病6o 岁以上老年多见,本组 25 例中 6o 岁以上患者 22 例,占88%,因为老年多有动脉硬化 ,血管脆性增加,以及微动脉瘤形成等因素,轻度头部外伤电可能引起硬膜下出血,因此,对6o 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如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近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迟钝,智能减退,走路不稳等,不论近期有无外伤史,均应考虑到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应及时做头颅 CT 等有关检查,及早确诊 ,及早治疗.2.2 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的原因,硬膜下血肿

11、多因严重的脑外伤,特别是脑挫裂伤所致,cr 检查有助于对病因的确诊,本组 25 例,其中 23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外伤,明显与文献报告结果【2J 原本一致.2.3 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与 CT 检查等 ,临床症状有头部外伤史,颅内压增高为主的表现,脑积液检查,脑积液多呈微黄色蛋白含量增高,CT,MIR 等可确定出血原因与部位 .由于血肿的部位,血肿的大小不一,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也不一样,有的可在伤后 1530d 左右就出现临床症状,而有的患者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这与血肿扩大的速度及患者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血肿扩展速度快,临床症状就早,反之血肿扩展速

12、度慢,甚至短期内静止,临床出现症状就迟.本组观察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出现症状前大多有引起再出血的诱因,如再次轻微外伤,发热,情绪激动,用力过度,应用活血化淤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因此,应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确定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1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 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28.2 姜蔚国,刘凤春.慢性硬膜下血肿成分分析及发病机理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6(5):332333.收稿日期 2003 一 O102(编辑东林)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和 SPECT 观察 (附 4O 例报告)支宏潘平俞祥夏杭素鄢江苏省无锡市第四

13、人民医院脑外科 214062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PVS)患者的疗效以及 SPECT 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的改变.方法: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 40 例 PVS 患者同时应用高压氧 (HBO)治疗.高压氧治疗压力为 0.22MPa,吸纯氧90min,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开始及治疗 3 个疗程后常规行 SPECr 检查观察脑血流的改变.结果:基本痊愈 14 例占 35%,明显好转 6 例,占 15%,好转 13 例,占 32,5%,总有效率为 82.5%.高压氧治疗越早,效果越好.SPECT 检查结果提示局部脑血流(rCBF)有明显改善者临床症状均明显

14、好转和基本痊愈.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于 PVS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SPECT 检测 rCBF 的改变是观察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关键词持续植物状态高压氧 SPECT为了探讨高压氧(HBO)对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PVS) 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院 1999 年 5 月一 2OO3 年 1 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 HBO 治疗这类患者 40 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应用 SPECT 脑血流灌注显像观察其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衄 F)变化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PVS 患者 40 例,男 28 例,女 12 例,年龄 1567 岁,病程 30128d;硬膜外血肿 4 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 19 例,脑内血肿 4 例,多发颅内血肿 7 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原发性脑干伤 6 例,同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