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04672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刘正荣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班级秩序的维护一直困扰许多新班主任。请问下哪一作法最为适当? (A)设计许多活动,降低学生违规机会 (B)制定严谨的班规,并确保执行 (C)发展学生生的班级自治能力 (D)使用奖惩手段,案例1,老师转身写黑板,蔡就开始和同学聊天。此时,见老师转过身来,老师一边抄黑板,一边说着:“蔡,赶紧抄,要再聊天 !”请问该老师所展现的班级管理技巧如何? (A)引导想象 (B)后果分析 (C)公平公正 (D)全面掌控,案例2,张老师在下课时无意间发现小明很喜欢在黑板上涂鸦。下何者是

2、教适当的处理方式? (A)劈头便骂,要小明要在黑板上面乱画 (B)以为意,因为那只是小明的个别喜好而已 (C)解涂鸦的內容,将他的兴趣与学习內容結合 (D)走到黑板前看清楚,只要沒有写骂人的语句就可以,案例3,下表是王老师在上午09:00-09:35上课时学生行为表现的记录。请问哪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最差?,备注:A:上课;B:与教师进行活动;C:上课说话;P:游戏;O:离开座位;D:离开教室;E:心不在焉,案例4,案例5,一位班主任这样评价一位学生“谁要是整天跟着某某转,那他这一辈子算是毁了。” 这位老师是依据什么标准来预测学生的未来的?是经过系统、科学论证的结果吗? 有的老师为什么习惯于

3、以疏远和贬低学生?贬低学生,是出于教师自身的需要,还是自身学生成长的需要?老师的这种贬低,对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评价一定要贬低学生吗?,孩子上了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学习成绩滑坡,其实他也很用功的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很好,学习习惯也不错;问题出在哪儿呢?,案例6,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此时的学生最难管,学习分化也很厉害,被称之为“初二现象”。进入高中后,不少原本成绩不错的学生成绩大幅下滑。“踩高跷效应”:有的孩子的学习好,并不见得就是他智商高或学习能力强,不是他真实智力水平的反映。因为,一个人的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的帮助孩子拔高学习的

4、成绩,如陪伴、监督与辅导,一段时期内是可以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孩子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成绩。 但这是一种“伪智力”,是父母的智慧被叠加的结果。到了高年级的时候父母辅导不了功课了,不能在学习上提供直接的帮助,这时孩子真实的智力水平便暴露出来,可能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但这时无论父母还是孩子自身,都会难以接受学习成绩的落差。 落差引起当事人最大的变化在心理:我不行了(自我评价、自我认同出了问题)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教育者为学生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而在于教育者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保护了多少、激发了多少。,案例6,一个9岁的女孩,在父母又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开始吃手指,咬得很厉害。父母百般制止也不管用。

5、家长找到老师,请老师帮忙教育。老师心疼的说:你傻吗,把手咬成这样,你自己不心疼老师可心疼! 班主任对孩子吃手行为的指导有效吗?,第一:“吃手”表达了当事人回到幼年的潜意识愿望,因为那样父母全部的爱就又回到身边,表达了她需要父母爱(认同)的迫切之情。 第二:“吃手”带来了伤痛,也带来父母的关注,父母的爱“失而复得”,当事人会“继发获益”,问题行为得到强化。 第三:关键:在问题行为出来之前,就给予及时有效的关注;同时,淡化对问题行为的关注。 看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改变他的行为,把它看做教育的“资源”而不是“问题”。 “观察问题的角度决定观察的结果”,案例7,某初一学生家长为儿子不会写作文

6、非常着急:他们也打了,也骂了,也请家教辅导了,也请老师费心了。反正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儿子就是写不好作文。 班主任说:你们这个儿子不聪明,别的学生不这个样,你们这个儿眼看把我愁杀了 听了班主任的话,家长对自己的儿子更加恼怒!,第一、难道孩子过去不会写作文,是因为家长缺少打骂吗? 家长的“打、骂、家教、找老师”对孩子学会写作文起到了什么作用?家长为什么要那样做?(自恋失败后的恼怒) 第二、作文难的关键是“学生的作文缺少读者”;此外,很多学生的作文就是“流水账”,他们可能不知道作文是啥意思。 第三、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得到激发和鼓励,如何让他们积累写作最重要的是体验呢? 第四、帮助的办法:鼓励他的

7、体验,记下自己的体验,给他的作文找“观众”。 这对于相当做的家长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学生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注,内容不见得是最重要的,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的年龄越小,父母及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无条件关注”。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当事人做了什么,而是要分析当事人从中“感觉或正在感觉到了什么”,他是如何表现这种感觉的。,案例8,某高一男生因失眠,没法坚持上学。爸爸带着他转了很多医院,就是查不出病来。自诉“我失眠,已经好几个月睡不着”。 班主任天天给家长打电话:“赶快到大医院检查,别耽误学习”。 您怎样评价班主任的责任心?,第一:非言语行为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可以通过

8、动作、表情、声音、服饰、发式和交际距离等形式传递信息;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可以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成功。 “不要只相信耳朵,更要相信眼睛” 第二、有的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主要凭个人的主观经验,属于经验性而非专业性实践,而当事人对此缺乏必要的自我觉察。 第三、学生的茁壮成长需要教师实现相应的专业成长,实现从经验性向专业性的转变。,案例9,13岁的小强,每天早上的起床,都是他与妈妈之间的一场战争。 妈妈:老师,您说,孩子起床,我是喊他好呢,还是不喊好呢? 班主任就如何让孩子按时起床,与家长进行了一番讨论。,第一:有的老师给家长“支招”,让他们学会提高孩子的

9、自理能力。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确,但却可能把家长放在更大的危机中。如果家长按照这样的建议,竭尽努力而一事无成,他们会被深深地挫败,并失去对孩子的幻想。 第二:学生的问题根子往往在家庭,在于父母的养育方式;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家庭的成员,这样有利于父母的自我反思,从而为学生、也为家长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三、班主任着眼于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潜意识里已经认为问题都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孩子问题的家庭提供根源。这种思维非常不专业。,案例10,家长:老师,我的孩子老是“简单题”也不得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教师:你的孩子学习很浮躁,深不下去,听课也不太专心,不会的问题平时不好主动来问 对

10、此,您的看法?,第一、难题有两种:绝对的难与相对的难。前者要基础和能力;后者看态度。让人不得分的题还简单吗?不得分的题对当事人来讲就是难题。 第二、深入分析: 基础的东西成为当事人的难题,是否说明他的态度存在问题; 是什么原因影响、干扰了当事人的学习态度,这是否也反映着当事人的一种情绪? 当事人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第三、许多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内容最多的是学习问题,而不是个性与成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功能,造成家庭教育的错位、缺位和越位。 不少老师也在有意无意的鼓励家庭教育的“错位”。,案例11,有的老师写论文,题目是:“如何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 您认为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克服吗?,在初一到高

11、三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愤怒、攻击、抑郁、茫然指数,初一时就开始全面上升,初三时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到高二降到最低;高三又开始上升,并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值。 第一、逆反对每个青少年来说,这个行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要通过“逆反”确立一个边界,以寻求独立,满足强烈的、想要成为成年人的欲望,为今后积攒足够的进取能量与情绪经验,形成人格雏形、人生目标、审美与价值系统。这种叛逆是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是必须的。 第二、心理断乳是一个青少年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的、自然的、正常的过程。有的老师和家长读不懂孩子成长的需要,非要“克服”它,就因为“爱和责任”而把一个“正常的过程”变为

12、一个“病态的过程”。 第三、一提到“心理断乳”,人们只会想到孩子应该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其实,父母同样也需要摆脱对孩子的心理依赖,走向精神独立。人们对此往往是忽略的。 许多恶化的师生(亲子)关系案例,大多是孩子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控制,而老师和父母死不放手。人们往往对青少年的“逆反”感到忧心忡忡,而看不到不少老师、家长没有克服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也是恶化师生(亲子)关系的心理原因。 相当一部分成年人自己并没有解决好精神独立问题,他们就把内心的依赖心理投向孩子。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强化孩子的弱者意识。他们经常说:“你笨,你不行!”,“你离开我怎么活啊”,“社会这么复杂,你太弱小了。

13、”甚至剥夺孩子独立实践的机会。把孩子制造成生活上的弱者,孩子就不能离开自己了。 一些父母感觉升迁无望,就把全部希望转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还有不少父母用道德谴责来控制孩子。比如“我把你养大不容易”、“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实际上,这都是通过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保持内疚感的手段。,如何面对逆反的孩子 第一:改变他的行为 看到孩子逆反、和师长对着干,大人首先要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开始长大了。 第二:掌握恰当的方法 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技术二:欣赏孩子,对孩子的爱好保持兴趣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 求,不要马上驳斥他,案例12,一个女生谈恋

14、爱,老师与家长软硬兼施,就是没办法制止。班主任对她说:我看你这个小姑娘还很能啊!你自己不想学也就罢了,为啥还得糊弄那么多同学不学习?是不是不把这个班弄乱套,你就不死心呀?!对此,您的看法是A 班主任关心教育学生,令人敬佩B 班主任语重心长,责任心很强C 班主任善于抓学生教育的时机D 班主任可能没有考虑这样能不能教育好学生,一项关于青春期恋爱的调查分析,问题1: “我就觉得他(她)好”的比例,问题2: “他(她)特别理解我,与他(她)在一起特开心”,问题3:“逃避现实中的心理压力”,问题4:恋爱是“为了表明自己长大了,可以摆脱大人控制”者,占11%。,恋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吸引力或自信”者,占7

15、%,“你看某某多漂亮,可被我追上了!”言外之意,我的朋友漂亮,说明我比别人厉害。,“人家都谈恋爱,不谈显得自己太没面子。哪怕两个人好一天也行,起码我也被人爱过。”一旦从众氛围消失,“爱情”也就会迷失方向。,有些爱情出于从众心理,是为了证明自己,问题5:,问题6,选择恋爱是为了“寻求刺激”者占4.6%,过早追求低级趣味的孩子往往有家庭的根源,这种情况离“真爱”更远,尤其值得重视,有的学生受社会上庸俗文化的影响,丧失高尚的理想与追求,追求低级趣味。,许多学生说起这一点,禁不住笑,说从来没想过这一点的占绝大多数。说明他们对恋爱大多也没有长远的打算。,问题7:选择恋爱是为了“寻找终身伴侣,为将来与他(她)结婚”者,仅占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