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0099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刀不误砍柴工”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磨刀不误砍柴工”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磨刀不误砍柴工”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磨刀不误砍柴工”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磨刀不误砍柴工”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磨刀不误砍柴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刀不误砍柴工”(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们一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而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和首要工作就是备课.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关键是怎样才能把刀磨锋利? 备课与上课就象磨刀与砍柴,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扎实,切实,朴实” 。 “扎实”是教师钻研教材而言,是不是真正“扎”进课文里去了,已经成了文中的角色;是不是“扎”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技巧运用的实处了,自己已经被“文”化了;是不是扎到学生现有基础,接受能力的实处了,已经首先成了学习主体的一员;“切实”就是要“切”教师个人对教材驾驭之“实” ,要“切”学生对教材乐于接受且能够接受之“实” ,要“切”学生的问题、需求之“实;“朴实”主要

2、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搞花架子,不追求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教学任务。一 深度钻研教材,在“透”上作文章.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行的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综合型,训练型的编写路子,突出了各个学段语文三维目标的循环和层进。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实验课本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兴趣和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弄清楚自己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大的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担负的作用,弄清楚本单元训练项目赋予它的具体任务。尽管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但是要准确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词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难以迅速而正确地捕捉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过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以教师之昏昏,何以使学生昭昭?通过钻研教材,教师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致了,教材写了什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概括、归纳) ,是怎么写的(教师要从亮点的字、词、句、段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强调的是解决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写?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这时

4、,才有可能选定和学生交流的话题,选定比较好的教法。 二充分的了解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皮亚杰说过:“教师试图加速学生的发展,这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的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阶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 ”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要的材料,无论你怎么设计,有两点不能丢:一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不能丢。我们经常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仔细想来什么是阅读能力?不外呼就是学生的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差,学生的

5、这种能力差有学生的问题(阅读面不够) ,但我认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在教师,之所以这样说其一是因为想要给学生一滴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们老师是否非常清楚小学语文或某学段或某年级或某单元或某课应该训练那些阅读能力) ,其二是教师在指导、引领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这些能力是否落实到位、方法是否恰当、训练是否得当?是否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能据言会意、因言悟道、依言入情等,其三是我们老师是否根据本班实际出发,设计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有阅读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训练, ;二是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丢,要让学生入理入情,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理达情,首先老师要能入理入情,语言

6、、情感要丰富。当然尽管以上的两点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是都必须考虑的,但一百个教师备同一节语文课肯定是不一样的,哪怕是专家,那是因为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和自己的学生的需求不同。教师就要在二者之间发挥媒介的作用,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力求用最少的时间,花费较少的气力完成学习任务。相对教材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原则,较好地掌握目前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生总体状况如何,某一个体又有哪些差异,从他们的基础、能力看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训练重点。对于老师及

7、其将要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否乐于接受等等。只有研究和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成功地教学的目的。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好教材,一切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 要准确、合理、科学运用教学原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教学原则,在小学阶段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等,采用什么原则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知识水平;二是要根据教材特点而定。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个年级段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每个年级段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整体,一篇篇文章则又是整体中的一个个部分;一篇文章是我们教

8、学的整体,而一个个段落又是其中的一个小的部分。教学课文时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最后才能达到从整体上掌握的效果。我们在考虑阶段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渐进性这个方面,第一学段以字和句作为训练重点,第二学段以段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第三学段主要进行篇章的训练。当然,前两个学段也要进行课文的阅读,第三学段主要进行字词的训练,但同样的内容却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种呈螺旋状上升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解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原则,在心中确立按原则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四 设计的教学方案还要时时更新。通过写教案以前作的大量工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应该说基本

9、形成,但这也并不能说教案已经定型,我们还要跳出自己的教案,去翻阅一下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教学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博采众长,它为我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为了使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教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有必要再在心中进行一次整体模拟演练,对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语言,非言语性的行为和教学时间的把握等进行最后的推敲,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订教案的过程。即使在上完课,我们仍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想法,还很有必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再增删教案的内容。可以说,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常教常新,不断钻研,不断吸纳,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才有可能

10、在课堂上站稳脚跟,并把教学青春永葆下去。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一词的含义是广义的。既指一单元学完之后的习惯上的阅读练习(测试) ,同时也指学完一篇课文甚至一课时之后的阅读练习。所谓阅读练习,是指从本班学生的阅读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运用、迁移”等方面的练习力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个体的差异导致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各不相同,在发展性阅读练习方面,可能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我想,只要遵循“以自己班学生问题、需求、发展为本”设计一节课,便可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发展性阅读练习满足了不

11、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记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积极开启了学生心智的窗户,努力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作者简介:闫秀花,女,28 岁,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现任教于开发区实验小学。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课件获市一二等奖项。为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尤为

12、重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电教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情感状态,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烧

13、旺,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此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想看吗?”这时老师打开电脑出示西游记片段:“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支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下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

14、这个故事老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一股迫切学习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二、重现知识形成过程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使用一般教学手段效果不佳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就可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将书中的圆形,由静态变为动态,用微机先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色各一半,再把它平均分成 16 份,

15、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分 32 份、64 份,继续拼成一个新图形,根据电脑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出圆的面积rrr2。这种用微机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课型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特别是那些用传统媒体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内容,教师如果因材施教,

16、借助于幻灯、微机等现代媒体,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重、难点,教师可采用微机进行演示,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着上红色、蓝色、黄色,然后移动前面至后面、移动右面至左面、移动上面至下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响,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并且引起学生概括“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与其它三条棱长度相等,亦即水平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都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同学们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