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6777027 上传时间:2018-01-0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大课堂】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四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新人教版(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情分析 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作者对人物(景物)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评价”就是要求考生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评价。,关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大纲考查要求只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没有具体的子项划分与规定,因而显得有些笼统。但从历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这类题目又是古诗词鉴赏中的一个必考点,它要求考生分析归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或者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近年来出现了新变化,即已经不只停留在情感的表面上、类型上,而是越来越深入到感情的深层里、个性上,尤其注重考查透过语言文

2、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像对关键词的分析题、对景语的分析题,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2010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思想内容考查情况统计表,复习定位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涵、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

3、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计2015年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真题体验(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

4、赏析。答:_,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中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主要表达”,二是“结合全诗”。有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考生应整体把握诗中作者流露出的主要情感倾向:本诗集中表达的是因“晚岁”“萧萧华发”“闲伴诸儒”与“壮心偶傍醉中来”的壮志未酬的深沉愁绪与无限苦闷。(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手法在题干中已然明确,考生就应从比角度悟出其妙:一是“佳节”与“愁”的对比之妙,二是诗人的“壮心”与现实的“傍醉”的对比之妙,三是时间“久”(长)与“偶”(短)的对比之妙。考生抓住这些对比点,即可找到答题方向。,答案(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

5、酬和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一、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二)边塞诗,(三)山水田园诗,(四)送别诗,(五)咏物诗,(六)闺怨诗,(七)羁旅行役诗,(八)哲理诗,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忧民,(二)建功报国,(三)思乡怀人,(四)生活杂感,(五)送

6、别之情,(六)儿女情长,题型一概括内容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学考对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问题】概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上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对上片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第一句中的人物是孙权,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处的是“无觅处”,意思是说再也找不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了,言含景慕之情;第二句是写景,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作者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惋惜之情;第

7、三句既写人,又写景。重点写人,写的是寄奴。第四句重点写寄奴的功绩。分析到此,可知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作,表达的情感自然十分明了了。,【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词作,(步骤一)上片通过对孙权和寄奴(刘裕)两位英雄人物业绩的歌咏,(步骤二)寄托了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感慨。(步骤三),典例剖析 (2013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

8、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小试身手】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结合诗句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寄寓的观点态度。通过分析,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鲁仲连自比,希望能够像他一样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而且能够获得后人的褒扬。因此,具体分析时,只要能够抓住这些内容即可。【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解题思路

9、步骤(1):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步骤(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步骤(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3答题模板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评价。,跟踪热身1(2011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从“几问津”“忙于我”可知其奔波忙碌;从

10、“孤枕”可知其孤身在外;从“乡国梦”、“犹带帝京尘”可知其思念家乡;从“交游落落”可知其朋友零落。注意本题的另外一种提问方式就是:在诗中诗人“客愁”的原因有哪些?(或诗人因何而“客愁”)在解答题目时合理地转换设问方式有利于考生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和答案组织的特点,不至于答不到点子上。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犹带帝京尘),朋友零落(交游落落)。,题型二分析思想情感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学考对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11、怀古【问题】简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本题中的思想感情应抓住关键词,如“凭谁问”一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说明其失望的心态;还要抓住典型的意象,如“神鸦社鼓”,这也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答案】下片作者通过“廉颇”一典及“烽火”“神鸦社鼓”等意象,(步骤一)抒发了作者有志不得伸展、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步骤二),典例剖析 (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唐庚【注】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

12、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小试身手】_(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小试身手】_(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小试身手】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诗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感情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首句领起全诗,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太古”指远古、上古,也指一种寂静或荒凉的原始氛围。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2)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联“眠”字写。“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簟”

13、指竹席。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3)这首诗写环境、写生活都十分平淡,而在平淡的表面下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激烈情感,如“世味”仍时时侵扰,“拈笔忘筌”其实是难忘世事。【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解题建模,1设问方式(1)某诗(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概括诗歌的

14、感情及表达感情的方式。(3)概括作者的志趣(情趣)。(4)这首诗有什么含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解题思路(1)第一步:通读诗歌,知人论世,定位是首什么诗,如思乡怀人,怀古咏史等。同时关注题目、注释、背景和作者。(2)第二步:理解诗句,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第三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挖掘深层内涵。3答题模板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读全诗,找意象,抓修饰语)。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总结意境特点)。抒发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感情(结合注释,背景和作者品味情感)。,跟踪热身2(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

15、振玉花注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下阕中的一些关键词,如“远烟”、“茅舍”、“欢笑”等便不难解题。另外,考生要注意联系词句进行阐述。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渔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渔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渔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渔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渔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