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品康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378633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品康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痤疮经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魏品康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痤疮经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品康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痤疮经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品康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痤疮经验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美容医学 2010 年 9 月第 19 卷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Sep.2010.Vol.19.No.9中国美容医学 年 月第 卷第 期中国美容医学 年 月第 卷第 期中医药美容魏品康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从医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药物的运用方面颇有心得,擅长使用 “对药 ”,屡验屡效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良多,本文就其应用对药治疗痤疮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痤疮属中医学 “肺风 ”、“粉刺 ”范畴,是青春期和成年期多发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及胸背部,多表现为粉刺 、丘疹 、脓疱

2、、囊肿 、结节 、瘢痕等,系临床常见病之一1。魏师认为痤疮发病有缓急之分 、男女之别,阴阳失衡 、气血不和是其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肝肾功能失调则是引起机体气血阴阳变化的根本 。女子发病常责之于肝,因女性 “肝血常虚 ”,肝血虚则面部肌肤无所濡养,脉管不得充盈,血流运行无力,日久又可致瘀化热,结于面部则发为痤疮,症见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经量少 、颜色淡 、经期短,久病者可见舌面瘀斑 、月经夹杂血块 、颜色暗红等症状,治宜补血活血,以四物汤加减 。男子发病常责之于肾,肝肾阴阳,息息相通,有 “肝肾同源 ”之说,青年男子常有相火偏亢,加之学习工作繁忙耗伤肝阴引起肾阴不足,两者皆可使虚火上炎熏蒸面部,烘

3、灼脉络致脂络不畅,壅堵毛孔而成痤疮,症见潮热盗汗 、手足心热 、舌红少津等症状,治宜滋阴清热,以六味地黄汤加减 。如因情志不舒或嗜食肥甘厚腻煎炸之品而发病者,当审证求因,另作他论 。2 常用对药2.1 金银花 - 连翘:金银花味甘,性寒,入肺 、心 、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祛脓,泻中有补 ”,有 “疮家主类 ”之誉;连翘味苦,性微寒,入肺 、心 、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日华子本草 言其: “通小肠,排脓 。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有 “疮家圣药 ”之称 。两者合用出自 温病条辨 之银翘散,原用于治疗温病初发及某些热性传染病初发诸症 。此处用意有所

4、不同:金银花可使疮疡脓成者溃,未成者散 。本草纲目 云 “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连翘可引心火从下焦而去,故合用时治疮疗效倍增;金银花气味芳香,质性轻扬,连翘虽能清三焦热毒,但更擅长走上焦清肺心之热,两药皆为轻扬上浮之品,更利于宣发头面热毒;金银花清气分之热,解血分之毒,连翘清气凉血,清热解毒,伍用能使气血流通,疏散十二经之气滞血凝,故可消肿散结 。魏师常于痤疮属 “阳证 ”患者应用此药对,病势轻者单用,病势重者联用,用量常可加至 30g 。2. 浮萍 - 蝉蜕:浮萍味辛,性寒,入肺经,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尿 。蝉蜕味甘,性寒,入肺 、肝经,功能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此对药常用于治疗

5、痤疮局部隐隐淡红 、起皮屑或伴搔痒等风热致病患者,浮萍入肺经,开毛窍而发汗解表,又可利水消肿,使邪从小便而去,蝉蜕亦是轻浮之品,走于皮肤腠理之间善于疏散风热 。此处用浮萍 - 蝉蜕治疗风热所致的痤疮初期患者,一则宣发肺气,二则通利小便,使外邪从汗 、尿二路散去,邪去则疹消痒止诸症自除 。若病势进展,痤疮局部颜色深红伴触痛明显者,不宜再用 。2.3 蒲公英 - 紫花地丁: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味苦 、甘,性寒,入肝 、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利胆祛湿 。紫花地丁味苦 、辛,性寒,入心 、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此药对常用于治疗痤疮局部皮肤红肿 、触痛明显等热毒较盛者,使清热解毒 、

6、消痈散结之力增强,病重者若发为疔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者也可与野菊花 、龙葵等联用,即 医宗金鉴 之五味消毒饮 。蒲公英是魏师喜欢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胃炎2、肠炎等化脓性炎症类疾病,痤疮局部皮肤红肿 、触痛明显也是炎症的表现,故亦可应用 。野菊花 、龙葵等苦寒药物虽有清热解毒之功,却无蒲公英之消痈散结之力,再加一味紫花地丁以泻心肝之火,二者配合应用相得益彰,可使局部痈疮得以消散,热毒得以清解,临证用量亦可加至 30g 。2.4 天花粉 - 浙贝母:天花粉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苦,功能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贝母由于产地不同,有川贝母与浙贝母之分 。川贝味苦 、甘,性微寒,润肺止咳

7、力强;浙贝味苦,性寒,功能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此处用浙贝母是取其散结之功 。此对药常用于治疗痤疮局部脓头尚未破溃或不见脓头而触之绵软呈结节状者,魏师喜用天花粉,因其养阴生津而不滋腻,用在此处取其清热泻火 、消痈排脓之功,如 大明本草 所言能 “消肿毒 、乳痈 、发背 、痔漏疮疖,排脓生肌长肉,消仆损瘀血 ”,浙贝母主要取其善于散结,二者伍用,一排一散,既可使成脓去,又可令结节消 。所谓不见脓头触之绵软,指痤疮初起脓尚未完全形成,不可过早应用排脓峻剂,否则不易使脓毒消散干净 。2.5 穿山甲 - 皂角刺: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功能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皂角刺味辛,性温,入肝 、胃经,功能

8、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穿山甲 - 皂角刺 、天花粉 - 浙贝母的用法皆可见于 校注妇人良方 之仙方活命饮,前者常用于治疗痤疮局部脓头突起焮痛或不见脓头触之坚硬呈结节状者 。穿山甲性善走窜,托毒排脓,功专行散,皂角刺消肿排脓,直达病所,药力锐利,二者伍用,透脓之力极强,尤善治疗病程日久难愈之痤疮,未成脓者可使其消散,已成脓者可促使其破溃,通讯作者:魏品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中医科教授 、主任 、博士生导师;E-mail: 中医药美容 魏品康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痤疮经验总结武 峰,李宇欣,魏品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0003)1379中 国美容医

9、学 2010 年 9 月第 19 卷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Sep.2010.Vol.19.No.9中国美容医学 年 月第 卷第 期中国美容医学 年 月第 卷第 期疮口久不愈合者可促其托毒收口3。若痤疮局部秽浊伴流水湿润者,多为湿邪致病,常配伍制苍术 、土茯苓 、白鲜皮 、苦参等药物;若局部肤色暗红,色素沉着,连绵成片者,多为久病血瘀化热,常配伍生地 、赤芍 、紫草 、牡丹皮等清热凉血之品 。2.6 大黄 - 炒枳实 - 炒枳壳: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枳实味苦 、辛 、酸,性温,入脾 、胃经,功能破气

10、消积,化痰散痞 。枳壳味苦 、辛 、酸,性温,入脾 、胃经,功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大黄与枳实伍用出自 伤寒论 之大承气汤,用于荡涤肠胃,峻下热结 。枳实 、枳壳联用则为魏师经验所得,二药皆入脾胃之经,枳实性烈,破气消积走于腹部,枳壳性缓,理气消胀走于胸部,一上一下,直通胸腹,气机得以调畅,更助大黄通腑泻浊之功,应用时以炒者为佳,增强疗效,更能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痤疮患者多伴有便秘症状,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饮食失调易致大肠积热,上蔫于肺而致肺经血热,兼与湿热蕴结于脾胃而发病 。魏师主张六腑以通降为和,此处用制大黄 、炒枳实 、炒枳壳宽肠理气 、泻热通便,使邪随大便而出,则肺经郁热得解,病因自除

11、 。此外,临证亦多用甘草梢 、车前子等通利小便药物,道理亦是如此 。3 验案举隅3.1 典型病例:丁某,女,27 岁,首诊 2009 年 3 月 3 日 。患者面部痤疮反复发作近十年,与月经关系密切,常于行经前发病,月经结束后症状减轻,近 3 年来月经常有延期,近期因工作变动,痤疮新发严重前来就诊,本次月经已延期 5 天未至 。初诊时:胃纳可,口干,晨起口苦,大便秘结,2 3 日一行,下腹胀 。额头及两颊可见散在陈旧性结节,抚之发硬高出皮肤,颜色暗红,触痛不明显,无明显窦道及破溃,无化脓 、水疱,无搔痒 、流水流脓 。口唇周围可见新发痤疮,顶部见白色脓头,颜色鲜红质稍硬,触痛明显,无搔痒 。舌

12、暗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首诊拟方:当归 15g,熟地 15g,川芎 9g,赤芍 15g,桃仁9g,红花 9g,制香附 15g,金银花 15g,连翘 30g,蒲公英 30g,浙贝母 9g,天花粉 15g,制大黄 15g,炒枳实 15g,炒枳壳 15g,炙甘草 6g 。交予魏师校验后,去:金银花,加:炮姜 6g,知柏各15g,月季花 6g,路路通 3 个,14 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服药第 3 天月经即来,至第 8 天月经停止 。大便通畅每日一行,口苦 、腹胀均缓解,口唇周围无新发痤疮,有少许脓头破溃,颜色变淡,仍有触痛 。去:炮姜 、知柏 、浙贝母,加:野菊花 15g,龙葵 30g,炮山甲 9

13、g,皂角刺 15g,继服一月 。三诊时:患者月经如期而至,口唇周围痤疮明显缓解,额头及两颊部分陈旧性结节变软 、缩小,颜色较初诊时变浅 。按上方继服半年有余,嘱其规律起居,少食肥甘厚腻之品,期间患者月经正常,陈旧结节大部分消退,痤疮未有新发,随访至今 。3.2 讨论:患者年轻女性,痤疮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以往月经延期,或因血虚无以生化,或因血瘀而经行不畅,综合其他伴随症状,辨证分析归结于宫寒之因,宫寒则生化无力 、血行不畅,故而月经延期 、面部发疹,首诊时以养血活血之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所加炮姜 、知柏为魏师常用暖宫之对药,月季花 、路路通为通经之对药,可谓切中要害,服药 3 天月经即来,月经既

14、已来,二诊时则去炮姜 、知柏,加清热解毒之野菊花 、龙葵,穿山甲 、皂角刺又为散结托脓之药对,故三诊时患者口唇周围痤疮明显减轻,陈旧性结节变软 、缩小,再服药巩固则未有新发 。 参考文献 1郑定辉 ,杨 娴 .消痤汤治疗女性痤疮的临床研究 J.中国美容医学 ,2008,17(12):1791-1792.2武 峰 ,李宇欣 .魏品康运用对药治疗胃病经验总结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16(5):88-89.3吕景山 .施今墨对药 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88-389.收稿日期 2010-07-01 修回日期 2010-09-06编辑 / 李阳利赵氏雷火灸是在 20 世

15、纪 90 年代初期由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所长赵时碧主任医师在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创新发展出来的,临床用于祛睑袋疗效显著 。其创新在于: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多种药物,配制成不同的雷火灸条;操作手法上改雷火神针的实按灸法为明火的悬灸疗法;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一套 “以面罩位带穴 ”新的灸疗方法,并且打破了古代医书上撰写的禁灸腧穴;研制的雷火灸灸条燃烧时具有独特的热力与红外线辐射作用,最高温度可达到 240 左右,具有药力峻 、火力猛 、渗透力强 、灸疗面广等特点1。1 睑袋的形成原因1.1 人体随着年龄增加,皮肤 、皮下组织 、肌肉及其相关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使皮肤变薄 、弹性降低 、松弛,而眶隔后脂肪并不随之缩小反而增大,并向松弛的眶隔皮肤突出即呈现睑袋 。赵氏雷火灸祛睑袋 50 例边江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240)13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