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1676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技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 3新余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 新余技师学院 (公章)所属省份: 江西省 主管部门: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章)法人代表: 刘焦华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790-6344246 手机号码 18007905080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制二一三年四月2填 写 要 求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

2、号,行距为固定值 16 磅。五、实施方案请使用 A4 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3内 容 提 要一、项目概述 . . . .4表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 . . . . 4表 1-2 项目背景. . . . . . .6表 1-3 工作基础 . . . .9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 . . .12表 2-1 项目实施工作思路 . .12表 2-2 项目实施工作目标 . .14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 .16表 3-1 模具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 . .16 表 3-1-1 模具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16表 3-1-2 模具制

3、造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 .18表 3-2 汽车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 . . .21表 3-2-1 汽车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 .21表 3-2-2 汽车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 . .23表 3-3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284表 3-3-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28表 3-3-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30四、主要保障措施 . . .33表 4-1 保障机制 . . . . .33 表 4-2 投入预算汇总 . . . .36五、审核结果. . .

4、. . . .37表 5 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 .37附件:1 新 余 技 师 学 院 国 家 级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训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实 施 管 理 办 法382 新 余 技 师 学 院 国 家 级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训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经 费 管 理 实 施 细 则495一、项目概述表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项目单位名称 新余技师学院通信地址(邮编) 江西省新余市北湖西路 469 号(338000)姓 名 邹建峰 部门及职务 副院长办公室电话 0790-6340508 传 真 0790-6344241联系人信 息手 机 1397900

5、7558 E-mail Z办学特色概述新余技师学院创办于 1979 年, 2004 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 评定为省级重点技工学院(赣府厅字【2004】85 号),2010 年被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 定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人社部函【2011】95 号),2011 年被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定为新余市高 级技工学校, 2012 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新余技师学院。1、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 173 人,在校生 3152 人,学院师生比为 1:18.2;其中实习指导教师 87 人,高级实习 指导教师、高 级技师共 43 人,占实习指导教师的 49.4%。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撰写的论文获

6、得省级以上奖项达 18 篇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40余篇;已经结题的省部级以上课题 8 个,已 经申请立项的省 级课题 15 个;部分教师还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了机械基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电工与 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4 套专业教材。2、教学设施齐全。学院新老校区总计占地面积 326 亩,校舍建筑面积 104649 平方米,各实训基地拥有各专业实训设施设备 1394 台套, 实训设备资 金 3159.1 万,有 较充足的教学实训和培训场所,主要实训设备设 施配套齐全、性能 优良、技术先进。培训场所和培训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能 够满足年培训 1000 名以上高技能人才的需

7、要。3、专业开设合理。学院开设有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数控加工(数控车工方向)、机床切削加工( 车工方向、 铣工方向)、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会计等 11个专业,形成了开放灵活的专业结 构体系。4、办学特色鲜明。学院推行“项目式”教学,以技 术产品作为项目,充分发挥学院设备的优势,定时定量完成专业技能培 训任务;开展“ 模块化”改革试点,以岗位任务确定模块,探索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 为基础、以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推行“五统一”实训法,统一课题、 统一材料、 统一工具、统一程序、统一进度,推动实训质量的提升。在近三年各

8、种省、市学生技能竞赛中,学院共获得省级团体奖 13 个、个人奖 35 人次,市级团体奖 67 个、个人奖 208 人次。5、注重校企合作。学院成立了有行业主管、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咨询委员6会,指导学院专业设置;成立了 专业建设委员会,聘 请企业专业 技术骨干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审定专业教学 计划,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深圳 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新余赣西万商红(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深圳奥林巴斯工 业有限公司、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等43 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 设“ 奥林巴斯”、“ 鸿准”、“江锂”等企业冠名班级,由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 进行“ 订单式”培养

9、;依托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先后为鸿准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等省内外 20 多家企业做过技术指导、职业培训;专业老师还积极参与江西信达长林机械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推行带薪“顶岗实习”,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稳定企业用工。6、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打造一支“ 讲团结 、负责任、有作为”的管理团队;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全 员聘任制、 绩效工资制、人事代理制、校务公开制,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按照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参照部颁教学计划、大纲, 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大纲,依据行业、 专业需求设置课程、 调

10、整内容,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加强教学管理; 创建德育品牌,重 视过 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第二课堂,开展“结对 帮扶”活动, 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7、重视职业培训。2009 年学院被批准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 定所。学院适应市场需求,采取校内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 岗前培训与岗中岗后培训 相结合、学 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 结合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学院、企 业、行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职业培训格局。学院还依托全国数控技 术紧缺型人才培 训培养基地和全省高技能青年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强化高技能人才基地建 设, 圆满完成每年下达的培 训计划。近三年来学院平均每年开展职业培训 42

11、19 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 训 1051 人次;为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168 人次,其中高级 技工以上每年平均培训人数 为 709 人次,高 级工以上培训占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的 22.4%。近年来,学院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学院基本建设、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实现了跨越式 发展。学院 2004 年被列为“全国数控技术紧 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2006 年被列为“全国百所半工半读工作试点职业院校”;2009 年被列为“ 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07 年至今,连续多年被省厅授予“全省技工院校先 进单位” 荣誉称号。截至目

12、前,已经为社会 输送了各类中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2.5 万余名,为本地工业园区、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 贡献。78表 1-2 项目背景说明 简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总体情况。一、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自 2001 年以来,江西经济发展 进入一个新阶段, 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都具有适度超前性,经济社会呈现 既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经济实 力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继 2011 年全省 GDP 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之后, 2012 年全省 GDP 总量达 12948.5亿元,比上年增长 11%,高于全国水平 3.2 个百分点。全省 GDP 增速连续 10 年达 11%以上。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高速快车道, 对技能人员的需求日益 强劲。随着新型工 业化步伐的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