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595733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众路线反四风心得体会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党改革创新的智慧源泉,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更好的发扬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因为中国历史传统、社会环境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要在这种环境与条件下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无论是革命和建设都不例外。 要进行理论创新,最基本的材料来源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为了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总是不断地进行观念特别是方法上的探索和创造,这些探索和创造可能是朴素甚至是简单的,但这种朴素和简单的观念与方法,一经理论上

2、的凝练和提升,就会成为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 政党组织是进行理论思考和提炼的重要主体,政党组织就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工具,把群众朴素创造的最鲜活材料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转化为方针政策,引领和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 产党创立的中国特色革命理论,就是吸收人民群众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经过提炼和升华之后形成和完善的。如游击战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最为简单、直接的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方式,经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的创造和提炼,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核心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经验中的战术问题上升为决定革命成败的战略问题。 这是

3、群众创造发明与中国共 产党理论创新之间必然联系的典型范例。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 产党的理论创新更加需要来自群众、依靠群众。因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更加需要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并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政党和群众的关系就是引导者和实践者的关系,政党的先进理论固然重要,但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再正确的理论和纲领都是一纸空文。所以,理论创新是从群众中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到群众中去。 “来”的源泉和“去”的指向都是广大群众,没有群众的创造,不可能有政党的理论创新;没有群众的实践

4、执行,理论创新就没有检验的标准,更不能变成实践行动。这是中国共 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的最为宝贵的经验,是中国共 产党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核心内容。 群众的实践对于任何政党的目标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共 产党来说,这一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这是由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近现代中国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政党、派别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组织力量,策划于密室,游走于高层,不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哪怕是多么壮烈与英勇,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谭嗣同就义前感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为什么“无力”,就是因为没有发动群众,群众是最大的“力”,孙中山逝世前总结一生的革命经验与教训,核心的一

5、条就是要“唤起农工”。中国共 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领导主体,并最终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党的理论和政策交给群众,通过群众的伟大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上,群众的力量和群众的实践更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由于在新历史条件下,中国共 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和实践群众路线。“四风”的实质就是群众观念淡漠,一些党员自我利益膨胀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制度和措施上治本。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更好担负起率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共圆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

6、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问题非常复杂,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在理论上把握正确的原则,在行动上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依靠群众。解决越复杂的问题,越要依靠群众的智慧,越要相信群众的创造。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大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这就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群众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要满足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必须深入群众、相信群众,将群众的多元期盼和愿景综合归纳,从党的理论观念形态上最大限度体现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从党的政策和行动上最大限度覆盖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