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473603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昌县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上级要求,笔者深入到挂点乡镇西江镇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一、西江镇精准扶贫工作概况基本情况西江镇位于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连本县庄口镇,西接本县小密乡,北邻瑞金市万田乡,下辖 23 村委会、383个村小组。面积 194平方公里,总户数16396 户,人口 63998

2、人。经筛选识别,目前全镇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3840户 12963人。按贫困属性分,低保人口占17.1%,五保人口占6%,其他贫困人口占 80.3%;按贫困成因分,因灾、因病、因残致贫占 45.3%,因学致贫占4.2%,因自然环境差致贫占4.1%,因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占4 4%。工作措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从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帮扶等方面入手,以 六个到村到户 为总体要求,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在县派该镇22个县直帮扶单位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从镇属各单位、各村选派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

3、头人等共 220名帮扶人员,建立由驻村组长任队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人为成员的22个扶贫工作队,与全镇贫困人口3840户 12963人结对帮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西江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必须到村到户一次以上,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 不脱贫不收队 。二是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针对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支持鼓励发展各类生产加工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镇种植葡萄超过 1000 亩、脐橙超过10000亩、大棚

4、西瓜及蔬菜各1000亩、烤烟900 亩、莲子 500亩,新植油茶201X亩;年出栏生猪逾3 万头,实现产值3200余万元;电子、服装、鞋帽等加工企业达到 60 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三是教育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好 扶智工程 。加大保学控辍力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中职招生重点向贫困家庭倾斜,继续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 ,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 雨露计划 阳光工程 等平台,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专业技术,增强致富本领。四是基础设施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持续加大投入,

5、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投入 400余万元,实施了 9个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小农水项目;投入 500余万元,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牛睡村高陂、南星狮仙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资金300 余万元,实施了红星村豪猪大桥、红星大桥危桥改造等道路交通项目。五是保障扶贫到村到户。对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 一对一、全覆盖 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仍然住在危旧土坯房且无经济能力改

6、建的特困户,想方设法筹集改建资金,努力实现应改尽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六是移民搬迁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自然条件差导致的贫困人口,采取移民搬迁的方式扶贫。由于山区群众居住点多、面广、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就医、就学、就业等基本需求难以保障,要实现脱贫只能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制定了科学的移民搬迁规划,分步骤稳妥有序推进。同时,引导贫困户在迁入地就业创业,促使移民搬迁群众住得下来、发展得起来,逐步脱贫致富。存在的问题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识别难度不小。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

7、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三是脱贫难度加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

8、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按照 的工作思路,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树立 一种理念 。扶贫工作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往往是 只喊喊、不到村 , 只转转、不用心 , 只谈谈、不落实 ,这些说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 真扶贫 的意识;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以 吃低保、靠救济 为荣,缺少 真致富 的志气。实行精准扶贫、有效减贫脱贫,必须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

9、。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各级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实施 扶志工程 ,引导贫困户树立 崇尚致富、脱贫光荣 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 原动力 。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真心参与扶贫、真正帮扶脱贫,在全社会形成 扶贫向善 、 济困光荣 的良好氛围。突出 三个精准 。一是精准识别,解决 要扶谁 的问题。按照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同时,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根据贫困户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对稳定脱贫的及时退出,对

10、返贫需扶持的及时纳入,引入第三方识别机制,通过入户正面抽查及侧面辅助分析贫困户银行存款、子女就学、医院就诊、用电量等情况的方式进行逐一核实,确保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二是精准施策,解决 怎么扶 的问题。采取群众 点菜 、政府 下厨 方式,做到 三个一 ,即为贫困户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 两项驱动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对低保户、五保户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 网 ,实行政府 兜底 、救济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人口,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主要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移

11、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给予个性化、精准化帮扶。三是精准帮扶,解决 谁来扶 的问题。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县直部门结对村、党员结对贫困户的到户到人的帮扶责任制,做到帮扶全覆盖,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 传帮带 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社会形成 扶贫向善、济困光荣 的正能量。建立 三项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 方向标 ,建议结合各县的贫困程度制定更具操作力、个性化、具体化的考核措施,特别是对国定贫困县的考核要降低对GDP 指标、财政收入增长等指标的考核权重,着重增加扶贫减贫的考核权重,真正形成以扶贫减贫

12、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针对当前贫困县不愿、不敢 摘帽 的现象,建议建立脱贫 摘帽 激励机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 摘帽 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让贫困县敢 摘帽 、愿 摘帽 。二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 天女散花 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各地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机制性障碍,成效非常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建议市里对全市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当前,受行业性质所限,金融机构 嫌贫爱富 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做法,即使能够给贫困户贷款也是杯水车薪,很多贫困户因为缺少资金长期无法脱贫致富。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