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7789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肝移植术后胆漏的防治作者:江艺 吕立志 胡还章 张小进 张坤 【关键词】 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 肝移植失败及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制约肝移 植疗效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复 杂,胆道重建一直是肝移植术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早在 1976 年就被 Calne 称之肝移植的致命性弱点(the heel ofAchilles) 。关于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T”管和内支撑架留 置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议。我们在肝移植工作中总结各环节 的经验,并选择了多种引流方式,以探讨不同的引流方式对 肝移植术后胆漏等并发症的影响。通过对 50 例肝移植不 同胆道引流

2、方式下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提出了 胆道引流方式选择原则。同时提出了我们的肝移植术后胆 道并发症防治方案。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50 例,男 45 例,女 5 例,年龄 1964 岁,中位年 龄234 岁。良性终末期肝病 26 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 24 例。50 例患者肝功能 Child 分级:A 级 12 例,B 级 1 例,C 级 37 例。UNOS分级: 级 31 例,级 9 例,级 10 例。1.2 手术方式39 例患者接受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其中 5 例同时行 肾移植;11 例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胆总管缝合为对端吻 合,吻合胆总管均用 6 号可吸收丝线后壁连

3、续、前壁间断缝 合。胆道引流方式分别是:“T”型管胆道引流 7 例,小儿细 吸痰管经胆囊管残端放入胆道作引流 4 例,硬膜外导管直 接经受者胆管引流胆汁 27 例。硬膜外导管穿过受者胆总 管壁的具体方法: 胆总管后壁吻合好后,在受者胆总管前壁 距吻合口约 1.5 cm 处用 20 号针打洞,将硬膜外导管引入 供肝的肝总管,用 6 号可吸收缝线将硬膜外导管固定于受 者胆总管前壁上以防滑脱和胆汁漏。最后用 6 号可吸收丝 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前壁。不放任何胆道引流管 12 例。所 有胆道引流管均 3 个月拔除。1.3 术后胆漏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腹痛 5 例,发热 6 例,腹膜炎刺激症 3 例,腹腔引流管

4、 引出胆汁 6 例,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出胆汁 4 例。1.4 统计学方法组间胆漏发生率比较用 2 检验(精确概率法) 。各组 胆汁引流量的比较用 t 检验。 作者单位: 350025 南3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 2 结果2.1 胆漏发生与转归情况 50 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 7 例,发生率14%,治愈 6 例。 5 例保守治愈,方法有开放胆道引流管、延迟腹腔引流管拔 除、B 超引导腹腔置管引流、PTCD,2 例行腹腔引流术,1 例 治愈,1 例死亡,死亡原因是胆漏合并腹腔感染。2.2 不同处理方式下胆漏发生率的比较表 1 显示:4 种胆道引流方式下胆漏发生率之间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

5、.014) 。分组 2 检验结果显示:硬膜 外导管组胆漏发生率分别低于“T”型管组和吸痰管组(P 值分别为 0.021 和 0.037); 硬膜外导管组与无引流管组胆 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T 型管组和吸痰 管组间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故将这 两组合并,用分割法对比硬膜外导管组与 T 型管组和吸痰 管合并组胆漏发生率,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 P=0.043) 。说明硬膜外导管引流胆汁方法的胆漏 发生率低于“T” 型管和吸痰管的方法,硬膜外导管引流法 胆漏发生率与未放胆道引流组相近。2.3 胆道其他并发症发生及处理“T”管组有 1

6、 例胆漏并发胆石形成引起胆道梗阻,后经 PTCD 胆汁引流,二次 ERCP 取石治愈。4吸痰管组有 1 例 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行再次肝移植治愈。硬膜外导管组 未发生胆道梗阻和胆石形成,平均 3 个月拔管,拔管顺利。 无引流管组 1 例胆漏合并胆道狭窄, B 超引导下腹腔穿刺 置管引流胆汁,ERCP 下放胆道支架管治愈。2.4 各组胆汁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检验,P0.05) 。见文献1 。表 1 肝移植胆道不同引流方式患者胆漏并发症比较胆漏并发症分组合计发生率(%)不发生发生 “T”管组 43742.8 吸痰管组 22450.0 硬膜外导管组 261273.7 无引流管组 11

7、1128.3 合 计 4375014.03 讨论 3.1 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虽然肝移植技术在许多发达国家肝移植中心已成常规 手术,但因胆道并发症而死亡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占15%34%。美国匹兹堡肝移植中心报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发生率为 11.5%2 。 Greif3将减体积肝移植胆道并发症 与全肝移植比较,其发生率分别为 16.9%、15%,两者无显 著性差异。Oconner4报道肝移植术后胆漏发生率为 5.5%27.4% 。本文胆漏总发生率为 14%,采用硬膜外导管引 流时只有 3.7%,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肝移植术后胆道 并发症主要分两类:胆漏与胆道梗阻。胆漏

8、多发生于“T” 管插入处或吻合口处和拔除“T”管时发生胆漏。胆漏发生 的原因复杂,如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直接有关的:供肝胆管 残端过长、胆管吻合口漏针、吻合口张力过高、肝动脉吻合 口狭窄或栓塞、胆道引流管固定不牢等等。胆道梗阻的原 因是5T 管过粗、吻合口狭窄、胆泥或胆结石形成、血凝块阻 塞等。胆道并发症的处理首先应排除有无肝动脉血供问题。 胆漏大多可保守治愈,如放置“T”型管,或延迟拔除腹腔引 流管,或 B 超引导下腹部穿刺置管引流腹腔的积液区;胆漏 合并胆道梗阻伴肝内胆管扩张或无梗阻、胆管不扩张,或可 行 PTCD 治疗。有学者报道 PTCD治疗胆漏成功率 96%, 置管率 89%,胆管不扩

9、张患者,治疗成功率 92%,置管率 76%5 。Sherman 6报道肝移植术后 31 例胆漏,行 ERCP 治疗,全部治愈。本组 7 例胆漏,5 例分别经 B 超引导下腹 腔穿刺引流,延迟拔除腹腔引流管,或 PTCD 方法成功治 愈,2 例行腹腔引流术,其中 1 例腹腔引流术后因腹腔严重 感染死亡。 “T”管组有 1 例胆漏并发胆石形成引起胆道梗 阻,后经 PTCD胆汁引流,二次 ERCP 取石治愈。吸痰管组 有 1 例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行再次肝移植治愈。无引流 管组 1 例胆漏合并胆道狭窄,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 流胆汁,ERCP 下放胆道支架治愈。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防治方案:重视供

10、肝切取、修 整,缩短冷热缺血时间,在体充分胆道冲洗,尽量减少供肝 胆管周围组织剥离,残端尽量缩短,动脉开放后可见胆管残 端血流。保证良好的肝动脉吻合,缩短门静脉开放和肝 动脉开放的时间间隔,加强术后抗凝治疗。一般采取胆 管对胆管端端吻合,胆管吻合无旋转、扭曲,张力适度,保证 关腹后胆管既不屈曲,又无张力;对胆管直径大于 5 mm 时 应用后壁连续、前壁间断缝合,小于 5 mm 时应用间断缝 合。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胆道引流方式(后述) 。胆道并 发症处6理,胆漏主要是早发现、充分引流。术后早期密切彩 超监测是胆漏发现的重要手段;及时调整引流管、超声引导 下穿刺腹腔多点引流是有效的引流方式;胆道狭窄

11、主要是 扩张、放置胆道支架, ERCP 和 PTCD 是有效的介入途径; 胆 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早期胆道冲洗,后期可通过十二指肠乳 头切开术(EST )取出胆总管结石,必要时手术胆道探查;弥 漫性肝内胆管狭窄改变再次肝移植。3.2 硬膜外导管胆道引流安全有效,可作为常规引流方式 传统的胆汁引流方式是放置“T”型管。肝移植术后放 “T”型管有许多优点如胆道支撑、减压引流,术后造影以明 确胆道有无问题,根据胆汁特性分析移植肝的功能恢复;但 由于“T”型管过粗,插入处或拔管时的损伤,可增加胆漏的 发生,长时间放置可诱发胆泥和胆石形成。因而,人们提出 术后不放引流管,这样可降低胆漏的发生,但减少了一项

12、术 后有效直观地观察分析病情的监测手段。因而肝移植术后 胆道引流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根据以上两种方案 优缺点,提出了小直径直管胆道引流方式。由于硬膜外导 管在直径、硬度与兼容性上均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比较研 究,证明用硬膜外导管行胆道引流,兼顾了放“T”型管引流 和不放引流管两种方法的优点,如术后胆道减压、胆道造 影、观察胆汁等,由于硬膜外导管较细,从受者胆管放入,创 伤小,容易固定和拔除,不容易发生胆漏。同时对胆总管胆 汁流动干扰小,从而降低因长时间放置诱发胆泥、胆石形成 的风险。 我们认为胆道引流方案选择的原则:(1)肝移植术后可 常规放置硬膜外导管行胆道引流。 (2)如果达7到以下

13、条件, 可以考虑不放任何引流管。供肝质量好,冷热缺血时间 较短(热缺血小于 3 min, 冷缺血小于 10 h) ,血流开放后很 快排出胆汁。 供受者胆管对口吻合无张力,无扭曲,胆管 直径大于 5 mm。供体胆管端血供良好,肝动脉吻合满意。参考文献 1 江艺,吕立志,谈景望,等.肝移植中胆管引流方式的 探讨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4,25(1):52. 2 Mazariegos G V, Molmenti E P, Kramer D J. Earlycomplica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Surg Clin North A

14、m,1999,79(1):109-129. 3 Greif F, Bronsther O L, Van Thiel D H,et al. Theincidence, timing, and management of biliary tractcomplication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J. Ann Surg, 1994,219(1 ):40-45. 4 OConner T P,Lewis W D,Jenkins R L.Biliary tract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

15、 ArchSurg,1995,130(3 ):312-317. 8 5 Donovan J.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liary tractdiseas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 GastroenterolClin North Am,1993,22(2):317-336. 6 Pfau P R, Kochman M L, Lewis J D,et al. Endo- scopic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biliary complica- tions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 Gastroe- intest Endosc,2000 ,52( 1):55-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