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5716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2结合语境,理解“无能为力、惊慌失措”等词语,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情。3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抗战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学生们,听说先生要回四川老家省亲,特设宴为大师饯行,并邀请梅兰芳等名流出席. 宴会开始,张大师向梅兰芳敬酒,调侃道:“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

2、梅先生愕然,忙问:“此话怎讲?”听了张大师的解释,众宾客频频点头,开怀大笑。您能猜出张大师如何解释的吗?(答案是:“有句俗话,叫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您唱得一口好戏,誉满天下,我不过靠一只手作些画,所以,您应该上座。”)这是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寓言谜语。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学生交流,老师做适当点拨寓,寄托之意。寓言,就是在浅显的文字中寄托着某种道理。)2再次猜谜语。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动物)一半是孤独一半狂野。(打一动物)同学们真聪明!但是,今天,有位客人比你们更聪明。猜猜它是谁?(揭示课题)2这篇课文是一则读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老师相机进行

3、归类)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读通: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重读,不漏读,不错读。读熟:反复读,读熟练。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读文,遍读遍纠正读音。葡萄狐狸费劲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可以引导换成其他词语)馋 够 无望 费劲无能为力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吗?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一)研读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这段中有几句话?这三句话是一种什么关系?2重点关注: 第一句中“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的“垂”可以换成“挂”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说是“成熟的葡萄”?你能把“馋得直流口水”

4、换成哪个成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馋涎欲滴”?比较朗读,看看哪个给我们的感觉更生动?(体会用语的准确)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突出“直流口水”)狐狸看到了,馋涎欲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白费劲。”猜猜看,狐狸想了哪些办法?怎么才算是想“尽”了办法?你觉得它为什么会白费劲?“白费劲”正好回扣了前面的哪个词?在文章中,这叫做什么?3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试试看4.从对这段话的学习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从内容上谈,可以从写作技巧上谈,也可以从用词的考究上谈,还可以透过这段文字想开去。)(二)学习第二段1齐读第二段。2你是怎样理解“只好”的?它为什么还回头?这时,狐狸为什么还要回头望?它“回头望”

5、的眼神里充满了什么?你能一边读一边配上动作吗?3“肯定”是什么意思?狐狸为什么那么肯定?这“肯定”里,包含着狐狸你此时怎样的心态?4你从狐狸“想尽了办法”和“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两处,看出了狐狸的心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说明了什么?(三)联系实际,理解寓意1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时机还没有成熟”?你是怎样理解“无能为力”与“时机还没有成熟”之间的关系的?在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认识的人?2齐读第三段。再读。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四、复述故事,背诵寓言1.指名学生扮演狐狸,其他学生有感

6、情地朗读寓言、背诵寓言。2.小结收束。把话题延伸到多角度、辨证地看问题上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的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板书设计】狐狸和葡萄葡萄: 垂 成熟=酸狐狸:够不着 只好=无能为力,还找借口爱慕虚荣 表里不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指明讲述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然后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教师讲述一个同学在随笔本上写下的题为“随机应变”的小故事:如今的岳岳已经从最初撒谎时的表情不自然“进步”到脸不红心不跳了。一天晚上,他请爸爸吃饭时说洗过手了,后来来到餐桌前跟妈妈商量:“你就说我洗了手了。”想串通妈妈做伪证。妈妈说:“你不是要让爸爸带头吃饭吗,现在爸爸带头洗手去了,你也应该

7、快去洗。”岳岳忽然就有了动力,凑到水池前,爸爸疑问:“你不是洗过手了吗?”岳岳顺口答:“没洗。”可能觉得不合适,立刻改口:“我洗得不干净。”现在的岳岳撒谎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个故事的核心词是什么?(撒谎)撒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太为司空见惯了。不过,有一个人撒谎,却撒出了名气,走出了国门,来到了我们眼前教师一边说“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伊索寓言牧童和狼”,一边板书课题。然后组织学生齐读课题:牧童和狼。3看见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归类板书)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致了解故事大意

8、;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符号;读书中有什么感触,及时在书上作上简要批注。2自学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你在书上作了什么批注?交流交流。三、研读理解,品味语言1指名朗读课文。故事中的牧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撒谎成性)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一贯)“一贯”是什么意思?“一贯”与“常常”“经常”的意思有没有区别?谁能用“一贯”来说说你知道的某个人的某种行为?2研读第一段。课文哪里写这个牧童一贯是这样做的?(好几次)“好几次”是什么意思?牧童三番五次地这样做,都获得了怎样的结果?(村民们闻声赶来)“闻声赶来”说明村民们什么?(动作迅速、相信牧童、害怕狼来了会

9、吃掉羊)猜猜看,牧童他连续好几次这样做,其本意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牧童在村边放羊)他这样做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指谁?什么样子是“惊慌失措”?与“惊慌失措”相反的词语是什么?(镇定自若)村民们为什么会惊慌失措?谁能做做惊慌失措的样子?面对村民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牧童的表现怎样?为什么牧童会“哈哈大笑”?想想看,牧童这样做,是否想到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患? 3研读第二段。俗话说,“好事不过三”。正有这么巧,后来,狼真的来了。这次,“牧童吓坏了”,怎么理解“吓坏了”?牧童为什么会被吓坏了?他是怎么做的?(慌忙大叫)怎么叫才是“大

10、叫”?什么样子才是“慌忙大叫”?谁来学学他的“慌忙大叫”?(齐读,读出慌忙大叫的感觉。)为什么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这与第一段中哪个句子有联系?(哪里有什么狼!)“哪里有什么狼”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不用问号?从感叹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村民们对牧童的话隐藏着什么?村民们这次听到牧童“大叫”,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想像一下,村边现在的情况怎样?(相像狼吃羊的血腥场面、牧童此时的无奈和痛苦)如果你是牧童,此时,你会怎么做?你估计会带来怎样的结果?4齐读第三段。用“即使也”说一个句子。想想看,用“即使也”说话,前面应该有什么前提条件? (再读第三段后交流)想一想,牧童的“好几次”撒谎与最后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关系?四、拓展演绎,明理做人1.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牧童的可悲结果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五、改编故事,深层消化找一找生活中的“撒谎”小故事,写一篇令自己反省的短文。注意学习寓言的语言之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板书设计】牧童和狼好几次大叫 闻声赶来狼真的来了 没人帮忙撒谎的沉重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