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姜汝祥解读:万历十五年视频文字稿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17页
文档ID:24695057
姜汝祥解读:万历十五年视频文字稿_第1页
1/17

天乙轩速记 15911088593- 1 -文件名:《万历十五年》时长:55:07正文: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家有哪些现实的价值?传统文化中的个人品德高尚,为何会变成商品?今天的国学回归能够给现有体制带来什么?产权明晰和新教伦理给西方文明带来了什么好处?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利益的不同表现和历史机会东方文化为什么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显得更加强大?中国个人独立性和个人利益的膨胀为什么是法制化建设的契机?新道德价值观念建立在西方组织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次衔接从独立精神和利益精神的衍伸中看待中国企业文化,社会道德观的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家有哪些现实的价值?好,谢谢,今天我想跟诸位来交流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我们读经典这样一个系列里面最重要的一本书叫《万历十五年》,我为什么推荐大家来读一下这本书或者说我非常想跟大家做一些沟通呢?是因为国学走到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是整个社会都在重新的来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对今天中国的企业的价值,我本人也作为这样一个过程的推动者一直在研究和学习,但在最近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个势头的一些让我非常忧虑的现象,我非常想通过今天的这样一个沟通来跟大家表达中国的企业要想国际化,要想持续化,要想真正的以利于世界的国际优秀企业之林,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企业家们又是怎么样来吸收自己的精神营养,从这点来讲,我觉得没有比《万历天乙轩速记 15911088593- 2 -十五年》这一本书更好了,因为它非常清楚的揭示了一个明朝的一个万历年间十五年帝国的变化,因为它揭示了明朝在这样一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的无数的这样一些优秀的国学大师们,像海瑞,像张居正,这样一些国学大师们,是如何挽救中国的命运,与此同时,这些人在挽救中国命运的同时,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做法又对中国自明以来的衰落,应该负一些什么样的责任?--由此我们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怎么样来看待它。

《万历十五年》讲了三个非常有价值的人物,第一个人物叫张居正,第二个人物叫海瑞,第三个人物叫…2:21《万历十五年》讲了非常著名的三个人物,第一个叫张居正,第二个叫海瑞,第三个叫申时行,这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说非常有影响,特别是张居正,大家知道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播张居正的连续剧,在歌颂这位伟大的丞相,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但是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里面,他用这三个人来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非常重要的层面,这三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就是第一张居正,张居正代表了中国正统的儒家思想,如何克己复礼,如何用人,就是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的传统思想来治国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的清官之一,他为了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他为了帮助中国的老百姓,他为了使得中国的明朝能够在衰亡的时候重新焕发它的生机,他不惜,大家知道海瑞罢官这部片子里面讲得很清楚,他不惜去劝皇帝,而且在劝的时候,这口吻当中都非常的严厉,第三个人物叫申时行,申时行是一个介于张居正和海瑞中间的一个中间人物,他的历史功绩在于说,既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难直接的对整个国家起到控制作用的时候,那么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怎么样去做到所谓的中庸,怎么样做到在这个过程当中灵活的来处理传统的这样一种国家的发展,传统的仁义道德和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个人品德高尚,为何会变成了商品?好,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地来看,然后通过这些我们再来看整个中华民族到了今天,我们如何来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张居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非天乙轩速记 15911088593- 3 -常典型的代表,他从小严于自学,他在整个做官的过程当中非常的严谨,但是到他死的时候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死了之后,皇帝给他下了一个结论,说他结党营私,说他为个人谋利益,然后他的兄弟被发配,子女被牵连,那么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其实张居正做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中国国学里面一直崇尚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是做帝王师张居正一生都在奉劝皇帝要刚正不阿,要仁义道德,要按照儒家的治国策略来治国家,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我们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致力于做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我们不是帝王,但是我们是帝王师,我们希望以我们的言行,以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孔老夫子所张扬的或者说所流传下来的这样一整套伟大的人与哲学或者叫人与政治学来帮助治理国家,那么这套治理国家的方式我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这套治理的方式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三纲五常的这套逻辑,这套逻辑的核心就在于仁义,那所谓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相互的互惠或者相互的友爱,所谓义讲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有一套伦理之间的回报体系。

当我们受了别人滴水之恩我们就应该涌泉相报,这是他的民间管理体系,而在他的宏观管理体系里面是两个字,一个叫忠一个叫孝,忠对皇帝孝对父母所以中国的儒家的管理哲学就是这么一个非常的理想化,而且也是非常人性化的这么一套管理哲学,张居正无疑就是这么一套哲学的实践者,张居正把这一套做到了极致或者是说他自己也身体力行这样去做,但是做下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做下来的结果就是,无数的读书人在这样一个圈子里面被迫的去跟张居正一起讲仁义道德,讲忠孝,大家要知道,中国的历史其实儒家文化所打造出的政治体系他一直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的官员们,在致力于帮助皇帝按照仁义道德去治理国家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这就是做官那做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做官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在做官的同时,一方面要实行仁义道德,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考虑个人的私心或者私利所以中国的历史的这些官僚们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一方面做仁义道德,另外一方面又不妨碍他们谋取个人的利益,而在两点之间只要不恶化,中国就平衡了,但是这样一个我国被张居正打破了,张居正说我们应该一元化,我们的知识分子就应该按照孔老夫子的做法去做,天乙轩速记 15911088593- 4 -结果得罪了无数的知识分子。

结果在他死去之后,知识分子就来讨论一个问题,我们是弘扬张居正还是批判张居正?结果大家发现如果再按张居正那种方式走下去的话,中国将会走入一个知识分子也将反过来反对社会的这么一个场景,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中没有任何好处,而儒家的这套管理哲学实际上是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一个独特的地位,这个独特的地位就叫学而优则仕,只要有了官做,那么无数的读书都有了回报,只要有了官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张居正失败了,接下来申时行,申时行是一个中庸主义者,他说那我能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给知识分子留下空隙,我们让整个制度的运行里面,既做到讲仁义道德,同时我们也留下缝隙让我们的这些官僚们,让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也能从中拿到好处,所以申时行在执政的四年,就是这么一个企图以一种缓和的局势来挽救这个局面的这么四年,在这四年中应该说局势平安,但是实践证明当我们…11:15到了第三个人物叫海瑞,海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他的特点是直接向皇帝提建议,在他的奏折里面有一次甚至这么说:说皇帝,天下的人都知道你不做正确的事已经很多年了,皇帝当时看完这个奏折了之后,气得把那个奏折往地上一扔说,给我把他抓起来,结果把他流放回家呆了九个月,皇帝想了想,觉得他这么做也是为自己好,然后觉得海瑞的做法是对的,又把他恢复了官,所以海瑞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的理想就是我如何月中国儒家的思想,如何对皇帝进行建议,然后让皇帝去执法,然后把一些坏的官僚。

12:50就是海瑞这么一个以直面,也就是说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或者按照中国儒家的想法,来呈现给皇帝的这么一个人,应该代表了像张居正所代表的这一切的价值观,就是如何去让国家去按照中国儒家的价值观往前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海瑞更往前走了一步,因为到了万历的后期之后,整个国家的腐败就更加严重,这个时候海瑞所采取的方式是,为了让这个国家重新回到儒家的这样一个轨道上,他非常的节俭,他非常的以身作则,甚至在他死后,他整个我们讲的俸禄非常的少,他基本上没什么家产,他做到了中国知识分子所做到的一切,甚至他为了这天乙轩速记 15911088593- 5 -个国家重新回到儒家的轨道上,他不惜以对皇帝来直接进行攻击这样的方式,来获得我们讲的民间的这样一个对皇帝的约束这三个人为什么《万历十五年》以这三个人来讲中国历史,因为这三个人代表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困境,这个困境就是中国人自从孔子建立了论语的这一套伦理关系了之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获得了全世界文明里面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个方式就是我们是与人际关系的这种远近和弹性之间的相处,来获得这个世界的和谐或者说管理和生活的和谐,比如说管理,你作为君主,你怎么样管理国家呢?按照儒家的说法的话,君主应该是天下为一家,所以呢,君主应该是民意的代表,应该是像君子一样的去对国家对民族进行关怀,把老百姓视为子民。

好,我们讲的生活怎么办呢?生活有一套对父亲要孝,对子女要慈,对学长要恭敬,这么一套弟子规的描述的这样一套儒家的思想,所以这套思想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或者说非常有弹性的,他这个弹性的价值在于说,每一个中国人要想在中国生存,我们就要学会这么一套处世哲学,这一套处世哲学的好处就在于,他是以人为本,他强调了以人的价值至高无上,他强调了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价值,比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去经营,这是一套我们说,以人的相互关系为特征的这么一套管理体系,但是这么一套管理体系应该说他从建立以来就面临一个非常大的结构性的矛盾,这个结构性的矛盾就是,作为一个皇帝,他怎么去处理个人的这样一种私心和国家的这样一种公共利益呢?作为一个官僚,他怎么去处理跟皇帝之间的忠心和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又怎么处理老百姓的利益呢?作为一个老百姓,我们对皇帝要忠,对父母要孝,我们对周围人要好,那么我个人的利益又在哪里呢?所以中国文化其实长期以来都面临这么一个困境,这个困境通过《万历十五年》他非常成功的去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这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我们中国有无数的知识分子,他们致力于去调节这个中间的紧张,就是皇帝怎么把自己的私心和天下子民为自己家人,这么一种天下为公的思想统一起来,作为政府官员怎么去把对皇帝的忠,对子民的关怀和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作为一个老百姓,我们怎么样去把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对周围邻居的爱,对子女的慈,怎么把这样一些东西整合起来呢?中国文化无非就是在这个里面做大量的努力,所以朱熹写的大学,中庸这些天乙轩速记 15911088593- 6 -都是在做努力,而这些努力都有效的调整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都使得整个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大部分都消灭了,但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中国人在这样一种关系当中成功的以家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知识体系,这一套知识体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靠修身,都可以靠每个人的内心的这种对儒家或者对儒士道的学习,我们来把自己进行约束,所以《万历十五年》里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比如说海瑞所在的南海,就是现在我们的海南岛,我们的福建这一批周边的省份,本来完全可以通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