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附件 2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风电场道路设计标准1 目的为规范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风力发电工程中的道路设计工作,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确保 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规定了风力发电工程道路设计的技术指标、主要内容、成果组成及要求、注意事项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全资和控股建设的陆上风电场的道路设计,沿海滩涂风电场的道路设计可参照使用3 引用标准和文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术语和定义4.1 场内道路:指风电机组间道路和风电机组与升压变电站之间道路4.2 场外道路:指主要利用已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乡镇等 级道路和市政道路,不作为风电场设计范围— 23 —5 一般规定5.1 风电场道路工程范围为风电场进站道路和场内道路进站道路范围为从已有交通网络开始至风电场内升压变电站(开关站)之间道路场内道路范围为风电机组间道路和风电机组与升压变电站之间道路场外道路主要利用已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乡镇等级道路和市政道路,不作为风电场设计范围。
5.2 风电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贯彻“安全、适用、节约、和谐” 的设计理念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 则;结合经济、技术条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 设备、新工 艺;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风电场总体(分多期)规划、风机安装场等协调5.3 风电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依据审查批复的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微观选址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等为依据,设计依据应明确风机单机容量及型号、拟采用的风机吊装方案及设备类型,必要时应进行适应不同设备运输及吊装方案的道路技术标准论证5.4 当风电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时,风电场道路工程特别是进场道路和后期风电场衔接的场内道路应按照“一次设计、满足规划的后期使用要求”的原 则做好总体设计,处理好前、后期工程的相互衔接5.5 道路设计条件为微观选址报告、风电场气象水文资料、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1:2000 地形图、所选定机型的“风机运输要求”等资料— 24 —5.6 一个风电场建设项目应由主体设计单位明确风机机位坐标、高程,确定安装场地布置位置及尺寸、高程等参数6 道路设计指标6.1 风电场道路工程中路基标准宜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考虑到山区风电场地形较为复杂,道路布设较为困难,设计时速一般采用 10km/h。
6.2 道路平曲线半径及路基宽度应满足风机设备厂家或运输单位提出的最小指标要求,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平曲线指标6.3 道路纵坡:干线道路可以按照最大纵坡不大于 10%、最大坡长不超过 200m 控制,支线道路可以按照最大 纵坡不大于 12%、最大坡长不超过 100m 控制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纵坡指标,如在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辅助牵引)时,纵坡的最大坡度也可适当放宽到 14%,以使线路布置更合理、方便施工、减少工程投 资6.4 对风电场工程进场道路应按照“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超长件设备运输可采用临时方案通行”的原则采用单车 道设计,路基宽度应控制在 5.0~6.0m,路面宽度应控制在 3.5~5.0m;进场道路应结合地形条件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间距应控制在 300~400m,错车道路基宽度应控制在 6.5~7.0m,错车道路基有效长度为 50m6.5 对风电场工程场内道路应按照“施工期设备运输及安装为主、后期运行为辅” 的原则 确定道路横断面指标 ,当风机设备安装采用汽车吊或可伸缩式履带吊时,场内道路按照单车道设计,路基宽度应控— 25 —制在 5.0~6.0m,路面宽度应控制在 3.5~5.0m,并结合地形条件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间距应控制在 300~400m,错车道路基宽度应控制在6.5~7.0m,错车道路基有效长度为 50m;当风机设备安装采用普通履带吊时,场内道路应按照两期设计,一期即土建及设备安装施工期路基宽度应控制在 8.0~9.0m,路面暂不施工;二期即运行期路基宽度应控制在 5.0~6.0m,路面宽度应控制在 3.5~5.0m ,道路路基排水边沟设置在一期路基范围内。
6.6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取 30m,极限值取 20m,圆曲线所在路段应设置超高、加宽缓和段圆曲线段的加宽值根据风电机组叶片长度按照风电机组制造厂推荐值选取6.7 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 200m,极限值为 1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 200m,极限值为 100m竖曲线最小长度 20m为满足叶片运输, 对竖曲线还需按照叶片运输要求进行设置,以叶片不剐蹭地面和车底板不碰地面为设置原则7 道路设计主要内容7.1 确定路线具体位置7.2 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特殊路基横断面,绘制路基超高、加宽设计图;计算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确定路基取土、弃土的位置,绘制取土坑、弃土场设计图7.3 确定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和支挡、防护工程的结构形式及尺寸,绘制相应布置图和结构设计图— 26 —7.4 确定特殊路基设计的结构形式及尺寸,并绘制设计图7.5 确定各路段的路面结构类型、路面混合料类型,并绘制路面结构图7.6 确定涵洞的位置、孔数及孔径,过水路面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布置图特殊设计的, 应绘制特殊设计详图7.7 确定路线交叉形式、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布置图和设计详图7.8 确定环境保护与景观工程的位置、类型及数量,绘制布置图和设计详图。
7.9 落实筑路材料的料场位置、品质及储藏量、供应量及运距,绘制筑路材料运输示意图7.10 确定征用土地的数量7.11 计算各项工程数量7.12 提出施工组织计划8 施工图组成和内容8.1 总体文件8.1.1 说明书(1)风电场 地理位置、规划装机容量、分期建设要求(如有)、拟选的风机机型、 拟采用的设备安装方案等基础资料2)风电场 道路采用的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27 —(3)规划的 风电场 道路干、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说明干、支线编 号及连接风机编号4)规划的 风电场 干、支线道路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5)路线 :进场 道路与当地路网的衔接关系;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说明路线布设与风机安装场平面、高程衔接情况;说明干、支线 采用的极限平、纵指标及安全措施设计情况;说明风电场道路用地数量;说明路线交叉设计原则、技术标准采用情况6)路基、路面: 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分布及其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等;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求7)桥梁、涵洞:设计原则,技术标准采用情况,沿线涵洞、过水路面的分布情况,涵洞、过水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8)风电场 道路工程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9)风电场 道路与周 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8.1.2 项目地理位置图示出风电场道路工程在县级交通网络图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城镇等的概略位置8.1.3 风电场道路平面总体设计图示出地形、地物、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坐标网格、风机机位、风机安装场、升压站、路线位置(桩号、断链 、路中心线、路基边线、坡脚(或坡 顶)线、示坡线及曲线主要桩位)与其他交通路 线的关系、沿线— 28 —排水系统、改移河道(沟渠)及道路、用地界等,标出涵洞、路线交叉及防护工程的位置(平面交叉示出平面形式;涵洞按孔数标绘,示出 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防护工程注明类型),标出 过水路面的位置、长度比例尺用 1:2000 或 1:50008.1.4 风电场道路工程主要指标8.1.5 风电场道路标准横断面图示出风电场干、支线道路一般路段的标准横断面形式、路侧设施及护栏等的设置位置比例尺用 1:200若有特殊路基地段,应示出特殊路基横断面8.2 路线8.2.1 路线平面图示出地形、地物、风机机位、风机安装场、升 压站、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 桩位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及坐标网格和指北图式,示出涵洞、路线交叉( 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中心桩号、尺寸及结构类型等。
并示意出主要改路、改渠等图中列出平曲线要素表标注地形图的坐标和高程体系,比例尺为 1:2000~1:50008.2.2 路线纵断面图示出网格线、高程、地面线、 设计线、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路线交叉的位置( 涵洞按桩号及底高绘出,注明孔数及孔径、 结构类型、水准点( 位置、编号、高程)及断链等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 29 —比例尺视地形起伏情况可采用 1:200、1:400 或 1:500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 长及坡度、直线及平曲线、超高、桩号8.2.3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列出交点号、交点桩号、交点坐标、偏角、曲线各要素数值、曲线控制桩号、直 线长、 计 算方位角或方向角、 备 注路线起讫点桩号、坐标系统等8.2.4 纵坡、竖曲线表8.2.5 路线逐桩坐标表列出桩号,纵、横坐 标等并注明坐标系统8.2.6 控制测量成果表即导线点成果表(适用于现场选线设计),列出导线点编号、点名、坐标、 边长 、方位角及高程等并注明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水准点表,列出水准点编号、高程、位置等8.2.7 安全设施工程数量表及相应设计图8.2.8 特别说明:为满足风电场道路工程征地,在完成风电场道路施工图设计工作后,应单独编制《风电场道路工程用地图》,其内容包括①风电场道路用地设计说明,包括用地范围确定原则、用地性质、用地类别、各 类用地数量、总用地数量等;②公路用地表- 列出用地起讫桩号、长 度、 宽度,土地类别及数量等;③ 公路用地图- 示出路线用地界线( 变宽 点处注明前后用地宽度及里程 桩号) ,土地类别、分界桩— 30 —号及地表附着物等。
比例尺用 1:20008.3 路基、路面8.3.1 说明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路基设计( 包括特殊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大型特殊路基设计应按工点编制设计说明)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路面结构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要求、级配组成及施工要求等说明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说明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8.3.2 设计图表(1)路基 标准横断面 图,比例尺用 1:200(2)一般路基设计图绘出一般路堤、低填路堤(路基高度较小且需特殊 处理)、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陡坡路基、填石路基、水田内路堤及沿河( 江、海)或水塘(库) 等不同形式的代表性路基设计图,比例尺用 1:2003)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绘出所有整桩、加桩的横断面图,示出加宽、超高、边坡及坡率(包括各分 级边 坡) 、边沟、截水沟、碎落台、护坡道、边坡平台、路侧取土坑( 如果有 )、开挖台阶及视距台等,注明用地界比例尺用 1:4004)超高方式图分类型绘出超高纵断面、缓和段代表性超高横断面,注出主要尺— 31 —寸、超高渐变率、横坡及超高值。
5)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列出起讫桩号、长度、挖方(总体积、土类、石类)、清除表土、填方(总体 积、填土及填石分压实方和自然方、本 桩利用方、远运利用方、借方、弃方、总运量、 计 价土石方总数等并 说明表土的利用措施、平均运距、临时 占地等6)路基防 护 工程数量表列出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起讫桩号、工程名称、主要尺寸及说明、单位、数量 (左、右)工程及材料数量等(包括 护坡、 挡土墙、护墙、护脚、护肩、边坡加固、驳岸、护岸、防水堤坝等)7)路基支 挡 、防护工程设计图绘出各项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