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6085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情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龚自珍的忧国情怀内容摘要:清朝末年时期,一位优秀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龚自珍,不幸生于“衰世” 。 “康乾盛世”之赞歌早近尾声。其通过诗歌,散文直面社会的腐朽黑暗,大声呼吁,挽救中国,挽救人才的思想,深刻无情地批判了社会,批判了腐朽的统治阶级。在这种“衰世”里,有着一个“清醒者”的无尽悲伤与无奈。关键词:忧国 人才 衰世 腐朽黑暗 治世 黄昏 己亥杂诗引文:“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累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砾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慕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儿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选自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正文:龚自珍(1792-1841

2、),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0 岁至 28 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 19 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 28 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 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 38

3、 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 ,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 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 。50 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 ,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1819 年夏天,二十八岁的龚自珍在北京游览京南陶然亭。是日黄昏,天色阴暗,房舍楼台,如剪影般远近散布。这位敏感的诗人由景入思,写下一首绝句:台阁参差未上灯,菰芦远处有人行。 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最后一句,与其说是眼前景物,不如说是龚自珍对当时清政权的判断:清王朝已经走到日薄西山,暮色漫天的时刻了。不过,那时的龚自

4、珍仍然有挽狂澜于既倒的雄心,要“贩卖”那“古时丹”以救治这衰颓的王朝。二十年后,即 1839 年龚自珍终于被逼辞官难返,离开奋斗二十多年的京师。南返路上,他看到一位杂技艺人表演叠弹丸的技艺,借题发挥,又写下一首绝句: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 把弹丸累叠到十枚,技艺十很高明的,把弹丸累叠到十枚,技艺十很高明的,但是,叠起来的弹丸,也是极容易倒塌的。借技艺表演,龚自珍又一次技术地道出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清王朝的形势,正如十枚弹丸叠在一起,别亏已成必然之势。可以说,危如累卵正是龚自珍对清王朝政治形势的基本判断。这个判断,既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出现在他的绚丽多彩的诗篇中,又以尖锐的理性剖析,体现在

5、他的全部著述中。基于这种判断,龚自珍把目光射向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用犀利的笔墨,发掘那些痈疽和丑恶,揭示许多人所习见少说的社会问题。龚自珍是一个勇敢的社会批判家。他以批判的态度揭示社会问题,进而更深层次的流露出其对国对家的忧国忧家的情怀。当许多士人还沉湎在乾嘉盛世的迷梦中的时候,清王朝大小臣工还陷在文嘻武恬的时候,龚自珍和他的朋友一起,直面社会的腐朽黑暗,大声呼吁。龚自珍的忧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龚自珍的忧国情怀在社会批判思想中的体现。龚自珍对社会基本形势的判断,定为“衰世” 。 “衰世”既是龚自珍对当时社会行驶的性质判断,又是他批判各种痈疽,黑暗的基点。其特点是:1,类似治世。 “

6、衰世”只是类似“治世”而已,也就是在外表上,形式上还有“治世”的样子,但实质却大不相同。这当然是针对当时形势而发的。龚自珍的祖,父两代,经历了清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即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乾嘉盛世” 。可惜这个“治世”过去了,眼前的“衰世” ,是政治,经济,社会风气、文化思想全面的实质性的衰退时期。龚自珍的敏锐就在于,当大多数人还沉湎在盛世迷梦的余韵之中时,他已经感受到清王朝总崩溃的衰飒。正如他的一首题壁诗里的四句:“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龚自珍对所谓“言伪忠,禁伪教,道伪圣,礼伪自然”残酷而准确的判断。2.“衰世”不可挽救的命运。龚自珍常用“黄昏” ,

7、 “暮” , “日夕”这些表示一日即将结束的词汇,来形容毫无前途的特点。他的一首题为梦中作的绝句云:“不会死斯文执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 ”“夕阳”与“六朝”两词,牵连着沉重的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自谦写诗只是吟咏风花雪月之外,龚自珍把自己的创作与六朝兴亡的历史相联系,暗示所处时代与六朝相似:王朝的倾覆不可避免。龚自珍也用“昏时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 ” ((清)姚莹 1995 年版第 114 页)而在社会实际活动中, “昏时”的“古先册书,圣智心肝,人功精英,百工魁杰所成,如京师,京师弗受,非但不受,又裂而磔之。诈伪不材,是辇是任,是以为生资,则百宝咸怨,怨则

8、反其野矣” ((清)姚莹 1995 年版第 207 页)。传世的文化精华,先圣典籍被弃置,杰出的人才被拒绝,欺诈虚伪的官员承担了国家大任,总之,从社会气氛,组织,体制,文化措施到人才政策,都陷入极度腐朽黑暗的状态,前途当然是无望的了。作为一个先进者,龚自珍还是依附这一封建大帝国生存的,他眼见王朝即将沉沦,处于没有前途的挣扎之中,他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联系着中华民族存亡。中华文化存亡的巨大背景,所以格外深沉动人。龚自珍写过一首五言古诗赋忧患云: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显然,面对不可挽救的全面崩溃的前途,和龚自珍

9、深深地痛苦是相联的。封建统治的危机,清王朝无望的前途,甚至中华民族今后的命运,都成为龚自珍终生与共得忧患意识的根子。其二,龚自珍忧国思想的另一面体现在于对人才的希求和提倡。己亥杂诗等诗篇中就有着这样的叙述:“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 “人才,人才,人才!只有人才蔚起,国家才能风雷飙发。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心灵的祈祷,这是时代的呐喊。这激浊扬清震撼人心的诗篇,蕴含着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激愤,太多的企求。上天哪,为了中华的富强,您就破格选用那些有真本领的人吧此处的“天公”实乃语意双关,隐指人间至尊的皇帝,希望皇帝能

10、起用掀起风雷、变革现实的人才。龚自珍呼唤的人才,正是他在京师乐籍说中所称的“豪杰” ,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中所称的“才士” 、 “才民” , 尊隐中所讴歌的“山中之民” 。 贤才遗野,不见于朝。以病梅馆记为例,”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龚自珍在病梅馆记表述出的为人才担忧的观念。人如病梅一样,只有谄媚,附庸,变得病态了,才为人们所接受。完全不知不顾廉耻,碌碌无为。龚自珍借梅喻人,痛斥迎合专制统治而制定的僵化模式对人才的摧残与扼杀,揭露了病

11、态社会使人才不能得到自然健康的成长,表达了挣脱枷锁、追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救世之心,可谓情深意长。而在尊隐一文深刻地表现了他人才观。所谓的“隐”是指在野的贤才。龚自珍认为,真正在才能的人不在京城而在山中,京师之气泄而聚于野,京师贫而四山实,山中有智慧之音传来, “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这波涛” 。山中之民是“横天地之隐” ,能明察历史,掌握大道,变革现实。民间智慧是琼浆玉液。如此快文,石破天惊,恰如倚天长剑,寒光四射,直剌斗牛之星宿。他对自己早年写就的尊隐一文很是得意,一直到晚年还在巳亥杂诗中自我欣赏。龚自珍忧国情怀的特点:1.借以没落王朝的社会现实体现内心巨大的悲痛.自龚自珍的诗词中蕴含着对清王

12、朝末期腐朽衰败的痛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胸存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现实和远大理想抱负的巨大差距所带了苦楚与心酸.凭借犀利的笔调,使得貌似谦逊的诗句中透出一股强烈的傲然之气, 那种特有的自信自负跃然纸上,俊朗酣畅。笔挟秋霜,运力千钧,一篇写罢,风生水起. 2.借花比人才.,运用尖刻犀利的笔调表现浊扬清震撼人心的诗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引出自己对真正人才的渴求,祈求上天为中华的富强破格选用有真学识真本领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批判诗坛寂寞,陈词滥调,吟风弄月,描花绘柳,士人们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伪体流行,人才退化。3最终, “康乾盛世”之赞歌早近尾声,余音几近绝响,繁华如幻;清王朝末世的挽歌隐约奏响,一个以农业文明支撑、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开始走向它的反面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国运衰微,宛若黄昏夕照,一片苍凉,又恰似晚钟敲寒,令人倍感凄楚。但中华巨龙仍在酣睡,对龚自珍的呼喊无动于衷。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亘不鸣。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觉者,注定要承受着太多的悲情。参考文献:刘铭龚自珍评传 黄助昌箫心剑态龚自珍 龚自珍龚自珍作品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