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72517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考一高2015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兰考一高 2015 届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岳留柱 2013.3.25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卷 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 这些诗 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

2、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 “一浇胸中 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

3、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 “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 远是时间的概念,但 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 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

4、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 团聚, 则冲霄而 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 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 ”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 处山、 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

5、”!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 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 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 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

6、或人造的楼台。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 “逝者如斯夫 ”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 ,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

7、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2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 ”“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

8、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 赁以给供养。性 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 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 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 还家,以 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

9、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 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 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 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

10、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 兴宗临郡,深加 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 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 则无一介之善,不可 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 郭原平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5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郭

11、原平孝顺父母或者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父抱笃疾弥年 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早,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

12、,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5 分)( 2)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3蜀道难南北朝阴铿 王尊 奉汉朝,灵关 不惮遥。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轮摧九折路 。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注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

13、坚,武威姑臧(今甘肃)人,长于五言诗,以描写山水著称。王尊:汉朝啄郡(今北京市)人,字子赣。灵关:剑阁附近灵官峡。九折路:指今四川荥经县本邛峡山,山路险阻回曲,须九折乃得上,故名九折路。8这首诗的哪几句描写了蜀道的艰险难行?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 分)答:_9诗歌最后两名采用了怎样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_,_。(李白蜀道南 )(2)大弦嘈嘈如急雨, _,_,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3)丛菊两开他日泪,_。 (杜甫秋

14、兴八首 )(4)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春天了一定要让风筝放你王开岭“一百年前,天上只有两位乘客:鸟和风筝。 ”那个下午,当那只软翅“大沙燕 ”摇头摆尾、只剩蝌蚪一点时,我对太太说。恰巧,有一架飞机掠过。一个傲慢的现代入侵者。这是我有生第一次放风筝,激 动得脖子疼。 风筝古称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我尤喜闽南一叫法一一“风吹”,名起得懒,倒也传神。若叫“乘风”,是否更好呢?我拿不准。 当纸片儿腾空而起,你会 浑身一颤,呼地 下,整个心思和脚跟被举了上去飞啊飞啊飞,你成了风的乘客,腋下只有天,眼里只剩云你脱胎换骨了,精神如烟,心生羽毛。你不再是深刻的人,你失重了,你变轻了,体内的淤物通了, 块垒和板结碎了别了,浑浑噩噩。别了,尘世烦忧。谁之伟大,发明了这乘风 之物?唐书事物纪原把功劳给了韩信, 说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造大纸鸢让张良乘坐,飞到敌营上高唱楚歌,霸王遂一败涂地。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