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1472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八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质量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2010大连联考)2009 年 6 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解析: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先秦 时期的主要农 耕工具。耒 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耜为木制的铲状耕田工具。答案:A2.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 “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C.

2、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解析:这一节日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归根到底是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答案:A3.先农坛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历代皇帝祭祀先农神的地方。图为清朝雍正皇帝亲祭先农坛的情景。它反映了清朝 ()A.重视对祖先的祭祀 B.推行抑制商业的政策C.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D.为天下百姓树立榜样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图片和题干的分析理解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皇帝祭祀先农,意在祈求农业丰收,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思想。答案:C4.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解析: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 志着

3、我国古代步犁的基本定型,此后一直沿用千余年。答案:A5.(2010广州联考)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析:材料只是体现农民辛勤劳作,并没有体 现生活悲惨困苦,故 A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而不是奴隶,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不符。答案:D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解析: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答案:B7.(2010烟台期中)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玄宗时期,是 现实主义诗 人,作品反映人民的 现实生活。答案:B8.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5、 ”诗中描写的是 ()A.青瓷 B.青花瓷 C.彩瓷 D.白瓷解析:注意诗中信息“白碗胜霜雪” 。答案:D9.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发展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白瓷青瓷彩瓷斗彩 粉彩B.青瓷白瓷彩瓷斗彩 粉彩C.青瓷白瓷斗瓷粉彩 彩瓷D.白瓷青瓷斗瓷彩瓷 粉彩解析: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彩瓷、斗彩、粉彩是分别是元、明、清时期。答案:B10.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它反映了 ()A.棉花种植在内地的推广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解析:本题主要理解材料,从材料中

6、获取关键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棉、御寒、生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从这些关 键信息可以看出在当时棉布已 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衣料。答案:D11.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 市” ,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D.明清时期,涌现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 “商帮”是晋商和闽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商帮”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 D 项错误。答案:D12.右图是清代盛世滋生图 ,它形象地描绘了当产富饶,工商繁荣,人文荟萃,景色秀丽

7、的气象。该图反映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典型特点是 ()A.坊市分置 B.出现了农村集市C.对外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解析:本题为图片资料选择题。A 项发生在唐朝;B 项 出现在东晋;明清时期对外实行闭关及海禁政策,因此 C 项表述不正确;只有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13.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依据 诗中提示信息即可判断,草市中也有酒楼等场所。答案:B14.唐

8、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考 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就是要求限制商业活动 ,重点是限制民 间的商业活动 。答案:C15.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 ,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出当时的“崇仁坊”是 ()A.长安城的政治中心 B.长安城的文化中心C.长安城的娱乐中心 D.长安城的商业中心解析:在唐朝前期“坊”和“市”是分开

9、的, “坊”是住宅区, “市”是商业区。但是到了唐朝后期, “坊”和“市” 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从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崇仁坊”已经成为商业中心。答案:D16.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情况最为相关()A.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D.提供抵御外族入侵具有足够的兵源解析: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在于政治上的腐朽、各种矛盾的激化,而不是由于人口流动,排除 A。B 就包含了 C、D 的内容,所以 选 B。答案:B17.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很常见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这

10、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反映了了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徽商等大商帮。所以选 D 项。答案:D18.1840 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闭关锁国 B.文字狱 C.重农轻商 D.政治腐败解析:提取信息:文中观点都是错误荒谬的,反映了当 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和闭关锁国有着密切的联系。答案:A19.(2010临沂期中)雍正

11、皇帝曾显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一政策 ()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转型导致官僚、地主和商人三维一体商业发展模式的产生A. B. C. D.解析:读懂材料的意思, “农业 是关系天下生计的根本,而工商业则是比较末端的东西。 ”所以体现了雍正时期重 农抑商的思想, 这种思想阻碍了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的说法错误。答案:C20.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 , 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

12、“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C.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解析:清朝时期的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排除其他三项,近代商业、近代 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叙述都不符合史实。答案:D二、非选择题(21 题 20 分,22 题 20 分,共 40 分)21.(2008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 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项目 数量 备注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赋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役 兵役和徭役 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

13、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衣 2732 同上支出日常开支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 粮食)与支出的差额。(3 分)(2)据汉书食货志 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6 分)(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 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4 分)(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 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7 分)解析:第(1)问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支情况时应留意备 注中关于役的注析,分为亲身服役和以钱代役两种情况,因此 计算方式也分为两种方式:当以 钱代役,其 计算方式为:粮食收入赋役日常开支;当亲身服役,其 计 算方式为:粮食收入赋日常开支。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