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310484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药疗法;综述文献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进而影响其他系统的综合性疾病。中医药治疗 CRF 有其独到之处,现以近 5 年来的有关文献为主,将中医药治疗 CRF 的病因病机、临床和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郑杨等1认为 CRF 病机演变总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有关,而脾肾亏虚是其病机关键。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为标。慢性肾衰竭病本在肾,日久涉

2、及五脏,病机复杂,正虚以脾肾两虚为本,但各脏阴、阳、气、血的虚损程度又不同;邪实又涉及湿浊、瘀血、湿热等诸多因素,呈现虚实夹杂、寒热互见之候。钟洪等2认为 CRF 患者的病位虽然在肾,但其病理当2责之于脾肾亏损,是两脏功能共同失调的结果;而另一方面所表现的瘀血之象,是脾肾亏损日趋严重,致使湿浊泛滥,瘀血内阻所致,故认为脾虚肾亏是 CRF 病机的根本,瘀血湿浊为其标。王少华等3从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等方面阐述了 CRF 正虚邪实之病机。认为病因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病性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即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潴留。同时正虚的演变一般遵循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

3、血阴阳俱虚的规律。2 临床研究2.1 内服王少华4观察补脾肾泻浊汤 (人参、白术、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黄连、大黄、草果、半夏、连翘、桃仁、红花、丹参、赤芍药、甘草) 治疗 CRF 的远期疗效,平均疗程 16.32 个月。治疗 6 个月时病情稳定,治疗终止时统计,血肌酐(Cr)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有效率 68.8%,远期疗效满意。陈晓风等5 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味 (人参、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芡实、金樱子、杜仲、大黄等)治疗 CRF40 例,疗程 3 个月。结果:血清尿素氮(BUN)、Cr 明显下降,血红蛋

4、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3计学意义(P0.01) 。魏晓娜等 6观察延肾胶囊(黄芪、人参、鹿角胶、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大黄)治疗 CRF 34 例,总有效率85.3%,BUN、Cr、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白蛋白、Hb、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筱娟7观察补益脾肾、活血利水、排毒降浊类中药配伍对 CRF 的疗效,采用尿毒宝胶囊(冬虫夏草、大黄、黄芪等)治疗 CRF 32 例,治疗后患者 Cr 和 BUN 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勤8采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 CRF 34

5、 例,脾肾阳虚型加理中丸,浊犯中焦型加吴茱萸汤。结果:总有效率 82.35%,BUN 、Cr 明显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 、血红蛋白( H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林启展等9运用扶正化浊活血汤(药物组成:红参、白术、茯苓、淫羊藿、半夏、桃仁、红花、赤芍药、甘草、菟丝子、丹参各 20 g、熟地黄、黄连、草豆蔻各 10 g,大黄 7 g)治疗 CRF 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型 30 例,总有效率 83.3%,治疗后 BUN, Cr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则保持稳定。耿建国等10用温阳化瘀降浊法治疗 CRF 脾肾阳虚,或兼夹

6、湿浊瘀血型 62 例,方选附子大黄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前后对比疗效显著,临床症状、BUN、Cr 、 Hb、2 微球蛋白(2-MG) 、尿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血瘀是 CRF 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提示临床应对 CRF 患者普遍施行活血化瘀治疗。马济佩等 28,29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及其物质基础。显示 BUN、Scr 、甲状旁腺素(PTH) 、中分子物质(MMS )均以脾肾阳虚组为高,对 CRF 中医辨证分型有指导意义,尤其对脾肾阳虚的辨证有鉴别价值。红细胞膜 C3b 受体花环实验(RCRR)普遍降低,呈现从脾肾气虚组、肝肾阴虚组、阴

7、阳两虚组、脾肾阳虚组逐渐降低的规律,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RICR)值正好与 RCRR 相反。正虚越重,RCRR 值越低,邪实愈重,RICR 值越高。提示 CRF 正虚邪实的本质可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等的清除能力下降有关,显示 CRF 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4 回顾与展望众多学者对中医药治疗 CRF 的病因病机、临床与机理都进行了9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临床辨证分型方法不统一,难以比较,未设置对照组,或虽设置了对照组,但临床配对不够严谨。中药复方制剂,作用复杂,往往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给阐明其机理,指导临床带来难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CRF 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应把现代医学研究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