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889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摘要 情绪模仿是指对他人表现某种情绪时相对应 的面部表情进行模仿。情 绪模仿的经典理论肌肉匹配假说认为,人们所模仿的是特定的面部肌肉动作。然而,与这一观点相符的证据少之又少, 现有的证据一致表明,情绪模仿不仅基于对信号的知觉,还基于对信号的理解。因此有学者提出背景相关模型,指出内隐或外显的背景信息是情绪模仿发生的必要条件,人们模仿与背景相关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传达情绪的肌肉动作,并把观察者和模仿者之间的关系纳入其中,认为情绪模仿与这种关系也密切相联。关键词 情绪模仿 肌肉匹配假说 背景相关模型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类的情绪有多种表达方式,如沉默、咆哮、皱眉、捶桌子或直

2、接告诉他人自己的感受等等。人们也以与当事人相同或相反的情绪对这些情绪信号给与回应。例如,有的人因他人哭而哭,因他人发抖而害怕,因他人成功而高兴。相反,有人却 对他人的哭泣行为持蔑视态度,遇到有侵略性的人感到害怕,看到敌人处于困境感到高兴,看到他人成功而心生嫉妒。学者 Hatfield 把个体的情 绪与被观察者的情绪相同的现象称为“ 捕获他人的情 绪” 。他 们在情绪传染一书中采用肌肉模仿、面部模仿以及面部反馈假说等观点对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地描述,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象是最原始的情绪感染,当人们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他们便自动地模仿这个情绪,该模仿引发的身体反馈反过来又引导他们去感受这种情绪。自此,

3、许多学者对面部模仿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理论。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对情绪模仿的研究现状作一番梳理,简要介绍关于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肌肉匹配假说和背景相关模型,旨在为后继的学者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启示。2 文献综述2.1 概念界定到目前为止,经过众多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情绪模仿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到底什么是面部模仿,它如何发生,又是如何起作用, 现阶段仍然存在大量疑惑。本文将情绪模仿定义为:对他人与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进行模仿。与之前不同的是,本文把情绪感染看作是捕获他人情绪的一般过程,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具体过程不作详细阐述。2.2 研究内容2.2

4、.1 情绪模仿的功能情绪模仿有两大功能。一是加强社会关系;对一个人的情绪进行模仿,会增加观察者和表现者对彼此的好感和喜好。这有两个主要原因:(1) 观察者 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2) 表现 者察觉到他人对自己的共情。二是促进情绪理解;观察者模仿他人的情绪表情,会产生一个反馈过程,这 个过程反过来又使观察者产生一个相应的情绪状态,这个相似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进行情绪识别和理解。2.2.2 影响情绪模仿的因素(一) 个体 对 目标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对一个人持积极的态度会促进情绪模仿的发生,而消极态度则会抑制情绪模仿的发生,即使是微笑,也会把这种情绪信号理解为一种敌意。例如,一个政治家,与他

5、具有相同政治取向或喜欢他的人会更多地去模仿他的情绪,相反,与他持有不同政治取向或厌恶他的人则会较少地去模仿他的情绪。(二) 表达者和观察者竞争或合作的关系观察者和表现者之间合作的关系会促进情绪模仿的发生,但如果两者是竞争或敌意的关系,这种行为将大大减少,甚至不会发生。例如,看到一个与自己存在竞争关系或不喜欢的人承受痛苦和恐惧,你不仅不会痛苦和恐惧,反而会感到高兴。当然,此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一种情绪表现或反应。(三) 表达者和观察者之间的相似性模仿行为的发生与表达者和观察者之间的相似程度成正比。相似性越高,情绪模仿行为越可能发生;反之,相似性越低,模仿行为越不可能发生。例如,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成

6、 员对 内群体的模仿行为显著高于对外群体行为的模仿。(四) 表达者情绪的指向性如果表达者的情绪(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指向观察者,这种情绪不会得到模仿,只会引起观察者的情绪反应;但如果表达者的情绪(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指向除自身和观察者之外的第三人,这种模仿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五) 模仿行为所需花费的代价总体而言,当模仿是廉价的,不需要很大努力的时候,模仿行为更容易发生。比如,当我 们看到一个人痛苦的表情,这说明他可能正遭受痛苦,并且需要求助或帮忙。而一个人微笑则向他人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一切都好,不需要任何立即的帮忙或求助。此种情况下,对微笑的模仿显然多于对痛苦的模仿。3 两种理论介绍3.1

7、肌肉匹配假说(一) 主要 观 点情绪模仿是行为模仿方式的一种。对与特定情绪(如:愤怒、伤心、高兴、 厌恶 、恐惧等)相关的特定面部运动模式进行模仿其实与对顿足、面部接触等行为进行模仿是一样的。情绪模仿也建立在知觉和行为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是一种自动的、与肌肉相匹配的复制反应,与观察者和表达者的目的无关。(二) 理 论依据行为模仿的证据来自对一些特定行为的研究,比如顿足、面部接触、见到他人痛苦之后的回避行为、当看到胳膊纠缠一起时采取一样的姿势或前臂肌肉的紧张程度逐渐加剧等。研究结果表明,与观察到的行为一样,表 现出来的行为(模仿行为)是自发的,与观察者的目的无关。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模仿行为的测量指

8、标,不是速度和准确度,而是模仿行为的频数。(三) 存在不足情绪模仿和行为模仿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与大多数非言语行为相反,情 绪表情从本质上讲是有意义的。情绪建立在对能激发情绪事件的评价之上,反过来,激发情绪的事件又取决于表达者的喜好、价值和动机等方面。此外,当一个人表现出某种情绪,同样也传递出该个体对事件的理解和行为意图,甚至还可能暗含该个体的性格等信息。相反,顿足、面部接触等行 为则没什么意 义,也不包含表达者的评价、企图或性格等信息。(四) 整体 评 价(1)关于分散情绪模仿的证据相当有限。例如,有 8 个研究对恐惧进行了研究,但只有一个研究结果显示恐惧与额肌的活动相关。而且也有研究显示,

9、恐惧不仅仅与额肌的活动相关,与皱眉肌的活动也密切关联。再如,有研究表明恐惧模仿与皱眉肌活动密切相联,可皱眉肌活动在对愤怒的模仿当中也存在。对于厌恶,现有的 3 个研究当中,只有 1 个研究表明厌恶模仿与提肌活动有关。对悲伤的研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唯一有确切结果的是惊讶,它是特定肌肉额肌的活动的结果,并得到了多个研究的验证。(2)现有的研究不允许我们对起决定性作用的机制和一致性反应的自然属性下一个可靠的结论。尽管许多研究提出了“面部表情与呈现的面孔”相一致的模式,可这并不就说明特定情绪的模仿在所有的背景下都会自动发生。皱眉所反映的并不一定是生气,也有可能是一般消极情绪的简单体现或对刺激的一个消极

10、态度,还有可能是聚精会神或困惑等。因此,以皱眉回应皱眉、以微笑回应微笑,人们总是做出与他人心情一致的反应,这无疑说明一点,人类的模仿以情感为基础,并不是对特定的、分离的情绪的简单机械模仿。(3)大多数的研究忽视了内隐的或外显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关于肌肉匹配假说的研究中,被试看到一张显示某种表情的脸,可从来没有向被试详细阐述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然而,背景是刺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看到一个人对自己生气和看到一个人对别人生气,人的反应肯定是不同的。由于没有考虑到背景因素,因此,以皱眉和微笑为例, 这种反应可能不是模仿的结果,而是对图片内容的情感反应。 这就等同于一个人看到一个婴儿会笑、看到一个

11、危险物品就会皱眉一样。以上关于模仿的研究,支持情绪肌肉匹配假说的证据少之又少。尽管这些研究表明,人们以一致的面部肌肉运动对呈现愤怒、高兴的图片或录像进行反应,但这种影响是不是肌肉匹配的结果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明确。更重要的是,没有证据表明,特定肌肉的模仿与消极情绪(愤怒除外)紧密相联。3.2 背景相关模型(一) 主要 观 点背景有关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只有观察者和表达者共享他们导致了某特定情绪的观点时,人们才会去模仿分散的情绪。即,在情绪模仿的过程中,人们不是简单地传达情绪的肌肉动作,而是在了解表现者表达某种情绪背后的原因和企图之后的一种情绪反应,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并把观察者和表现者之间的关系纳入

12、其中。(二) 理 论依据(1)对微笑的研究人们微笑有很多种理由,并不是所有的微笑都是一样的。除了高兴,微笑还 可能是因为自豪、热爱、 遗憾、傲慢、蔑 视、害羞、 尴尬等诸多原因。由此可见,人们对微笑的模仿,取决于对微笑这一信号的理解。(2)对特殊人群的研究自闭症患者虽不能自发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但他们与非自闭症患者一样有能力辨别情绪面部表情的种类。患有莫比乌斯综合征的成人亦能够很好地完成识别面部表情任务。究其原因,对情绪的理解和识别,肌肉模仿不是必需的,对情绪背景信息的理解更起作用。另一项研究也有力地驳斥了肌肉匹配假说。学者 Tamietto(2009)给两个由于枕叶视觉皮层损坏导致单只眼睛失

13、明的病人呈现体现高兴和恐惧的图片, 图片包括面部或姿势。研究结果表明,病人以颧大肌和眼轮匝肌的活动以及瞳孔放大的反应来反应,取决于刺激(高兴或恐惧)的情绪特性,与刺激是完整无缺的呈现或是呈现在病人看不到的区域无关。这说 明,他 们的面部表现不是简单的与他们所看到的进行匹配。(3)其他的一些研究有研究表明,观察者通过其他的通道进行模仿,例如,对情绪声音的面部模仿。听到一个情绪的声音产生对相应的面部表情进行模仿。同样的,也有证据表明,即使某些表情被呈现的刺激所掩盖,观察者也能模仿面部的部分表情。再如,人们没有亲眼看到某种情绪或行为,但他们认为表达者可能感受到某种情绪,或听到他们包含情绪信号的声音或

14、姿势时,人们也会表现出与这些信号相对应的面部表情。学者Frijda (2010)也发现,有时模仿在被模仿的行为出现之前就发生了。例如,当人们看到一个争斗,在表达者做出“踢 ”这个动作之前,他们的腿部肌肉可能就会感觉到紧张加剧。这些结果一致表明,人们模仿的不是实际上的表情,而是对他人情绪意图的一个理解,这种理解可能来源于被观察的表情或背景的信息。(三) 存在不足(1)对先有理解还是先有模仿,并没有交代清楚。(2)关于对细微、精细的情绪模仿机制,有待进一步神经科学的验证。(四) 整体 评 价情绪模仿不是简答地对他们所看到的进行精确地复制,而是对情绪信号的诠释。这种诠释基于一些共同的理解,通过一个或多个情绪信号传递而来。总体而言,模仿发生与背景有关的观点比肌肉匹配假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人们通过模仿情绪来寻求情绪的意义和对情绪的理解。因此,面部模仿应该被看作情绪模仿的一种形式,任何一个非言语的信号只要被理解为一种情绪或者被认为与观察者有关,情绪模仿就会发生。4 结语作为心理学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情绪一直受到无数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情绪模仿的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作了一番简要梳理,重点介绍了关于情绪模仿的两种理论,旨在为后继学者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启示,期待该领域崭新成果的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