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256202 上传时间:2017-11-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2日在嘉兴市南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南湖区区长 董苗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重 转型、 稳增长、强统筹、优民生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选商聚智攻坚年、转型升级深化年、统筹城乡拓展年“三年”活动 ,全区 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情况好于年初预期。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 亿元,增长15.5%(财政口径,下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增

2、长33.6%,其中区 级地方 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4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增 长15%;实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 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0元,增 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 14120元,增 长10%。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完成 “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48:46.5,全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面启 动消费购物、商 务运营、游客集散三个

3、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全年完成三产 税收19亿元,增 长60%,六个街道税收全部突破亿元。开展“休闲嘉兴 时尚南湖” 活动,中心商 贸区集聚效应显现。楼宇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利用楼宇面积45万平方米,培育税收超千万元楼宇8幢。都市 经济园加快 转型,特色街区加快培育, 5个节点型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联动推进。东南新城日渐繁荣,江南 CBD 核心区一批项目开工,国际中港城购物广场、红星美凯龙 开张营业,嘉 兴总部商务花园 23幢楼宇建成、78家企业入驻。新市镇服务业集聚发展,5个市 镇商贸综合体完成选址规划。促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 迅速发展,嘉 兴内河港多用途港

4、区开港 营运。科技服务业起步良好,中央企业共用信息(灾备 )服务中心、印孚瑟斯中国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充分利用世博效应,旅游开发取得新 进展,湘家 荡旅游度假区、梅花洲景区建设顺利,月河、夜游环城河等旅游项目日渐兴旺,全年共接待游客 290余万人次。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坚持以 “4+3”产业规划为引领,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推 进工业集群发展壮大。全区实现规上工 业总产值390亿元,增 长39.6% ,其中四大集群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72%,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5%,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70亿元(经贸口径),增 长3%,其中四大集群 产业 完成投入

5、40亿元,增长9.9%,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达57.1%。企 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区 实现规 上工业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21%,其中利润15亿元,增长39%。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 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2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5家。股改上市取得突破,亚特电器在韩国成功上市。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抱团发展,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66.6亿元,增 长102%。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立足 产业基础,加快功能拓展,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完成 农业生产性投入5.8 亿元, 实现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可比增长2.9%。加强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改造小型灌区 211个,实

6、施高效灌溉4450亩。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实现粮食产量12.7 万吨,推广 “万元千斤”高效种植模式1.6万亩。 积极开拓对沪市场,全年供沪生猪、蜗牛、葡萄等优质农产品16.8亿元。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新增无公害认证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 1个、有机食品 认证1个, “嘉兴南湖菱”、 “新丰生姜”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使用。农业组织 化稳步推进,新增 农业龙头 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农业招商取得新进展,引进现代农业发展主体11家。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成功创建省 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无 线 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社会研究与 试验发 展经费支

7、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94亿元,增 长64%。院地、校地合作不断深入,物联网、轻质合金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政 产学研 联合,推 进科技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 项目12项、国家 级实验室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全年专利申 请1154件,增 长38%,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开展首届区长质量奖评选 ,新增省 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节能减排全力推进。按照“ 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 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面加 强企业能耗评估,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抓好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的

8、节能工作,推 进24个重点节能、节水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水回用、生活污水入网等重点减排工程。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对排污企业进行浓度和总量双重控制。 严把项目审批关, 严厉 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力推进化工行业专项整治,5家企业关停,10家企业搬迁,化工区整治通过省级专项验收。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 能耗以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目标任务。(二)深入推进选商聚智,发展后劲继续增强。我们狠抓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扶持大企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平台建设重点攻坚。产业发展平台持

9、 续拓展。 组织开展了平台建 设攻坚战,嘉兴工业园区南区、特钢新城、亚特电器产业园、浙江通讯产业基地等重点区块建设全力推进。完成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新增开 发面积5000亩。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成老城区拆迁15.3万平方米,中心商 贸区、 东南新城、特色市镇三大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稳步拓展,粮食生 产功能区、 现代农业园区启 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提升。实施“大科技城 ”发展规划,加快中科院嘉 兴中心二期、南湖科创中心二期等平台建设。融资服务平台不断做大。组建了各 镇、街道、园区融资平台,全区国资总规模达到136亿元,有效发挥了调控、引导和带动 作

10、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深入实施接 轨上海战略, 积极把握高铁 机遇和世博契机,认真组织嘉兴市世博“友 谊日” 等各项活 动。推进沪杭同城关联发展,与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建立合作关系,与杭州市上城区加强联 系对接。 积极承接沪杭产业转 移和人才溢出,引进了万盛创业、微创医疗等项目。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与意大利蒂沃利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强化与市级国 资集团及有关单位合作,推 进优势互补、 联动发展。继续做好“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等工作。选商聚智创新开展。成功举办 第八届“ 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签约项目79个。 创新方式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定

11、点招商,主动加强与全球500强企业、领事馆、央企的 对接交流。设立了驻沪招商联络处,与各类招商中介、行业协(商)会、园区招商机构加强合作。成功引进了敏惠电动汽车、普利特新材料、家乐福超市等项目。全区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73.9%,实际利用外资1.37亿 美元,增 长7.5%;引进区外内 资72亿元,增长14.4%,其中市外内资30亿元,增长12.9%。实现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继续加强人才工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留学生 创业园。 实施“创新嘉兴 精英引领”计划,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45人,占全市的 58%,引 进创业创新 A类项目11个,占全市的

12、69%。重大项目全力推进。进一步完善 项目联审、 进度跟踪、现场办公等推进机制,不断加强政府服务,切实加快项目建设 。优化要素配置,成功引进昆吾九鼎、红土创投等多家创投公司。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特色化进一步显现。96个“八个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推进,锐奇工具等64个 项目开工建设,其中 飞策防爆等 32个项目竣工完成。世合新农村、东方特钢退火酸洗、卫星化工二期、旭辉广场等项目扎实推进。(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区域面貌不断优化。我们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拓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 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美化城乡环境。“两新”建设步伐加快。 “两分两换”深化推进,七星镇

13、、余新 镇试 点形象初具,大 桥镇统筹城乡发展实验示范区建设提速。 “两新”建设全面铺开, 创建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10个,江南新家园三期、嘉城绿都一期竣工交付,南祥苑、新贤园等小区加快建设,全区改造集聚农户8166户(市口径)。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步伐加快,新增流转面积2.1万亩,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面积1.4万亩。大力开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复 垦,完成建 设用地复垦2100亩。新市镇培育力度加大,继续推进 行政管理权限下放,新丰 镇、余新镇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小城镇试点,凤桥镇成功申报为省级 中心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完成沪杭高铁南湖段建设任务,落实“ 西气东输”沿线相关工作。区域

14、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疏港公路 320国道以北段、焦山门大桥拓宽工程顺利完成,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大道加快推进。结 合新社区布点规划,建成 农村 联网公路12公里、改造危桥13座。公交设施更趋完善,配合完成城 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建成公交港湾式停靠站46个,调整增开11条公交线路。开工建设110 千伏解放变、凌公 变。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建成城 镇生活污水管网103公里。扎实做好77个老住宅区改造点综合整治。推进公园提升和道路交通 节点绿化,南湖广 场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公园开工建设。城乡管理继续加强。完成新一 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深入开展新一轮“ 五城联创

15、”,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 长效机制。加强城市道路综合保洁监管,实施保洁视频动态管理,探索开放式小区建筑垃圾收集市场 化运作以及公众评审机制。开展十佳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强化新社区管理服 务,巩固 “全国农 村社区建设全覆盖”成果。 坚持规划控制和政策引导,全力开展 “拆旧治违”专项整治,共拆除“一户多宅”768户,整治违法农业生产用房和工业商业用房27044户,城 乡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倡导 生态文明,全面加 强生态文化教育,广泛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新丰镇成功创建省级兴 林富民示范镇,余新 镇通过 省级森林城镇创建验收。启动田园城区绿网、河网、路网

16、“ 三网 ”规划。积极开展“ 关注森林活动”,加快推进绿化重点项目建设,新增绿化造林2900亩,生态绿 道7.5公里。 继续巩固畜禽养殖 污染治理成效,顺利通过省新“811”环境整治考核验收。注重水资源保护利用,全区水域实现占补平衡。疏浚河道 200公里,河道长效保洁实现全覆盖。七星潭港治理工程列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 试点项目。(四)积极推进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进一步加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加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 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两分两 换” 农户的培训 就业。推进劳务合作交流, 规 范劳动用工管理,促 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就 业 12455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6.7万人,参保率99.8%;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9万人,其中农民参保率98.9% 。开展立体化养老服 务体系建 设,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民间投资的逸和源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