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0767810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讲 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一、考点精讲知识梳理 散文形式灵活, 构思精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一段, 承上启下, 从百草园过渡到了三味书屋, 如行云流水, 浑然一体。语段(语句)的作用是散文考查的常见考点。命题形式 通常有两种形式:填空题;问答题。1、某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文中第几段或第几句,有什么作用?3、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方法技巧 分析某段(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来进行。课本示例: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的作用:总括句,统领下

2、文,点出百草园曾经是我“我的乐园” 。常用的答题技巧有:(一)结构上的作用文章的结构包括标题、开头、中间和结尾。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引起下文(总领全文)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照应(标题照应;上下文照应;首尾照应) ,为下文做铺垫暗示主旨(中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3、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2 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照应;上下文照应;首尾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等。(揭示)主旨或(升华)中心思考与想象(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3、4、标题的作用( 1)行文线索( 2) (暗示)主旨或中心( 3)题目新颖(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 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与主题的关系:揭示主题,升华主题。 (答题时要将主题具体答出)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二、真题精练1 别把我当陌生人“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 ”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

4、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 大概是他女儿。 随后,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 跶跶 地过来了,他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晚上 10 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 “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3 激灵, 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 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 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 “干什么的?”“我,我上车呀。 ”那个男

5、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包厢里, 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 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 “阿姨,吃荔枝吧 ! ”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 我愣了一下, 。 我连忙接过

6、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 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 小姑娘笑了起来, 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 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 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 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 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 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

7、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第三日清晨, 快到终点站了, 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 我抱着小姑娘, 她准备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 ”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 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 ”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 4 分)4 序号 情节 心情1 走进包厢 忐忑2 看到门被打开 3 担心4 接过小女孩

8、的荔枝 感激5 快到终点站 6 难受2、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共 8 分)(1)文章中说“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 ,作者为什么会“怅惘”呢?( 4 分)(2)文章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4 分)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瓢,莹白,晶透,柔软。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 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别把我当陌生人”这个标题的。 ( 8 分)2 和老妈过招老妈 89 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

9、算几何呢?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5 我。”为着诚恳的 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老妈真好 , 事儿真少 , 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 , 事儿多 。 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 。 没看上半小时 , 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 “丫头啊 , 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10、。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 l 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 , 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 , 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 , 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 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

11、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 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 ,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 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12、。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6 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注】纳罕:诧异,惊奇。1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老妈 l 害呀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 8 分)过招时 “ 老妈 ” 的表现过招时我的表现外在表现 内心感

13、受第一次过招 ( 1) 坐在电视机前琢磨 ( 2)第二次过招 反复问一个问题 ( 3) ( 4)第三次过招 ( 5) ( 6) 羞愧 3第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 2) ( 2 分)4联系上 下文,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描写,作用是。 3 分)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 分)A抒写了人世间亲情的美好。B,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C启发我们要尊重和关心老人。D告诉我们要理解老人 的心理需求。3 舌尖上的乡愁无论怎样的匆忙, 不管聚散与悲欢, 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 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

14、追寻每一口美食。 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 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美食对于中国人, 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 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 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 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 但即便差异再大, 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 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7 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15、。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 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 ,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 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 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而所有的美食, 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 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 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 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 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 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 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眼见妈妈辛苦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