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51532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IV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HIV 病毒暴露防护与护士【摘要】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与 HIV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很多,故发生 HIV职业暴露危险的机会增加。因此各级护理人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其危害性及可能造成职业暴露的环节,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妥善保护好自己,尽可能减少针 HIV暴露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 HIV暴露所造成的职业性感染。 【关键词】 HIV 暴露 防护 护士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ituation of HIV disease is rigorous in our country.The opportunity of

2、nursing personne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tacts with HIV patients blood and body fluid is great,so the opportunity of danger of HIV exposition is increasing.So all levels of nursing personne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well recognize its danger and the link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occupation expos

3、ition.Through adopting countermeasures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nurses could appropriately protect themselves,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eedle HIV exposition,to maximum limit to reduce the occupation infection because of HIV exposition.2 Key wor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exposition;protection;

4、nursing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 2006年 11月底发布,据联合国报道从 1981年美国发现第 1例艾滋病至 2006年 11月 20日全球共发生 HIV感染 3950万人,2006 年新增 430万人,每天发生 HIV感染者 1.1万人,平均每 8秒钟感染 1人。我国自 1985年发现第 1例 AIDS患者至今已 20年,近 2年 AIDS的传播速度呈递增趋势,随着临床就诊的 HIV感染者不断增加,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与之的血液或体液的接触,使其 HIV职业暴露的机会也明显增加,广大护理人员面临着 HIV职业性感染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应提高对 HIV职业暴露的认识,加强

5、自我防护,尽可能地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1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1 职业暴露 是指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 HIV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 HIV感染。医务人员对HIV感染有关知识的掌握,对 HIV职业暴露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 HIV传播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241 。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认为 AIDS离我们还很远。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就会麻痹大意,警惕性不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HIV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就会增高。1.2 不遵守普遍性防护措施 HIV职业暴露引起的职业感染,多数是通过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

6、他利器割伤皮肤引起,而这种损伤往往是由于护理人员本身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医务工作者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接触 HIV感染者或发病者的血液和体液的几率较高,如果在医疗过程中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 ,操作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则将使 HIV职业暴露成为可能。美国一位护士,在给患者注射时,不小心摔倒,注射器刺入自己的体内,注入 2 ml血液而感染 HIV 2 。此外治疗中因优势手握持针器,将针通过组织后,在操作过程中非优势手的食指、拇指的掌侧面附近易被损伤。2 HIV职业暴露的环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1998年对 HIV职业暴露的建议,以下几

7、方面将增加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器械上有明显血迹;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静脉或动脉血管;伤口较深;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研究还表明:接触 HIV感染时皮肤4有深部损伤者发生血清抗体转化的危险性最高,其次是受到 HIV患者血液污染器械造成的损伤,再次是直接接触 2个月内死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直接触及进入艾滋病患者动脉或静脉内的注射针头。2.1 侵入性医疗操作 侵入性医疗操作确实有暴露 HIV的危险性,从事 HIV AIDS工作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高达31.83 ,美国 23项研究表明,发生针具刺伤后医护人员 HIV感染率为 0.334 。2.2 通过血液和体

8、液传播 在 HIV的传播方式中,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几率很高,一次即可感染。护理人员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很多,职业性感染 HIV的可能性很大。曾对北京传染病医院5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进行分析,认为临床护士尤其是专业艾滋病护理人员感染几率很高5 。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在前 270例 AIDS患者中,有 232(85.2)例为护理人员,其中 23例是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经皮肤和黏膜的暴露无论在外科还是在产科,常发生血液、羊水或其他体液溅到裸露的皮肤、面部、眼睛、口腔黏膜,造成直接的皮肤或黏膜暴露。皮肤黏膜意外暴露接触 HIV阳性的血液、体液或污染的材料、器械等情况下感染

9、的可能性,有报道经此方式暴露后而感染 HIV的危险性为 0.1。美国调查 1201医务人员感染 HIV,有 5为黏膜暴露。52.3 针刺伤及其他损伤 在美国 1993年发现在已死亡的 20万感染者中,其中 6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 63,说明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主要危险是针刺损伤,占80。针刺伤的多发部位:在调查中发现,护士针刺伤最易发生的部位是手指,占 51.75,其次是手的其他部位 6 。此外为 HIV阳性者的手术中锐器伤是感染途径。如骨科力量性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可以造成刺伤与手术人员的暴露7 。3 防护与对策3.1 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

10、障机制 强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职业安全职能,培养一批职业安全的专业人员负责监管工作。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必要措施,为医护人员提供防护材料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建议由个人、单位和保险公司共同建立艾滋病职业风险保险基金,有效地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包括预防药物的费用及感染后的终身医疗和生活保障等问题8 。3.2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学习 加强对护理人员 HIV/AIDS知识的学习与防护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作中对 HIV的警惕性。调查发现有 85的护理人员迫切要求加强该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9 。6只有学习与掌握相关的知

11、识与技术,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职业暴露后的有关问题10 。文献报道护士在预防 HIV的感染的过程中,被肯定的、成功的方法就是增加知识和技巧11 。3.3 实施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是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强调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12、;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12 。3.4 锐器误伤的预防3.4.1 规范各项操作行为 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与防护意识,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禁止手持锐器物指向他人13 。有学者认为医护人员对针刺伤认识不足,工作粗心大意,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操作不熟练。针对这些情况应加强教育及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操作规程。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尽可能挤出血液,彻底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向有7关部门报告被污染针头刺伤事件,及时按暴露后的处理规范做积极处理。认真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伤的发生14 。3.4.2 安全注射 WHO定义为:当

13、一个人接受注射后是没有危险的。注射行为对医务人员无伤害,对社会人群无危害,对环境无危害。认定传染对象采取保护措施15 。操作前应了解操作内容,以有计划的管理患者与工作环境,减少频率。一个自主意识较强的患者,仅仅一个动作,便可因破坏操作过程而导致暴露的发生。操作中注意防护,尽量采用保护装置,以防止在血管的穿刺中血液飞溅16 。操作后及时妥善处理,永远不要重新戴帽,减少环节。减少对锐利器具的处理意味着减少误刺机会。4 污物管理与灭菌质控4.1 医疗器具的管理 使用过的注射器具不得用手毁坏,应直接存放于专用的盒或桶内,将锐器物与其他污物分别放置,且放置在儿童不可以接触到的位置,处理液体废弃物时必须戴

14、防护镜17 。4.2 加强化验标本的管理 收集患者化验标本(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避免污染容器表面和化验单,外送时应专人取送,并标明传染标志。标本要经消毒处理后才能弃去。84.3 做好尸体的处理 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4.4 感染废弃物 如门诊、病房、手术室等科的针头、手套、绷带、一次性容器、血袋、引流袋、检验科采血针管、试管等专人焚烧及处理。手术用刀片、缝针、各种一次性导管、透析器、尿瓶、引流袋,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窥器,患者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手术切除人体脏器和组织、病理室标本等,均应遵守无菌方法和

15、消毒-清洗-消毒灭菌程序,指定专人收集,密闭运送指定地点18 。4.5 灭菌质控 灭菌前一定要将器具清洗干净,有条件推荐使用自动化清洗机19 。灭菌中一定要进行质控(生物、化学) 。灭菌后一定要封闭保存。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与 HIV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很多,故发生 HIV职业暴露危险的机会增加。因此护理人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其危害性及可能造成职业暴露的环节,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妥善保护好自己,尽可能减少针 HIV暴露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降9低因 HIV暴露所造成的职业性感染。【参考文献】1 李艺彤.对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现状分析.中华护

16、理杂志,2000,35 ( 8):501-502.2 Krasinski K,Borkowsky W,Holzman RS.Prognosis of human immunodef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ediatr Infect Dis J,1989 , 8:216-220.3 李秀兰.对北京护理人员 HIVAIDS 的知识、态度调查和HIVAIDS 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73.4 王毓萍,范晓莉.职业性 HIV感染不容忽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 ( 11):673.5 张可. 临床医护人员 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 (1): 15.6 佟伟,杨晓明.大连市首例境外医源性感染 HIV报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1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