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44277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4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技巧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1 -第一章 绪论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实验室?学习社会工作技巧的专业场所。社会工作技巧:是一套建立于社会工作知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可以提供选择去运用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它适用于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同问题的处境,以达致社会工作目的。二、社会工作实验室设计理念经验学习具体经验主动验证 反思观察抽象思维 具体经验:是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去体会和处理迫切的人生处境,着重的是感觉而不是思考。 反思观察:着重以细致的观察和客观的描述来理解概念和情景,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实际运用。 抽象思维:是运用逻辑、思考和概念,强调的是思考而不是感觉。 主动实证:目的是要主动的影响别人和改变处境

2、,强调实际应用而不是反思理解,也就是强调行动而不是观察。这四种学习方式组成了“经验学习”的周期。 “具体经验”是经验学习的开始,就是要有层次的经历一件事情,透过对这件事情的“反思观察” ,就在思维上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随后就可以尝试运用这些“抽象思维”概念,也就是“主动验证”了。而所谓的“经验” ,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最重要是能把感受到的东西整理出来。思考:尝试着用“经验学习”周期的四个阶段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并举例详细说明三、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学习方法1、 机械学习法:主要是以课堂听讲、做笔记、牢记老师派发的笔、课文以及旧试卷上的模拟答案等方法以便考试时再使用。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3、 2 -2、 意义学习法:参与讨论、从图书馆或其他途径查资料、理解概念和原理、及把概念和资料整理以 获得新的理解。3、 发现学习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邀请你做有意义而主动的学习。不会从头到尾、平铺直叙的提供事实及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不会简单的要求你们死记硬背资料。而是鼓励你们去思考、探究和寻找资料,并把它们整理和修改,我们希望你最终有所发现。思考:请你把以下表格中的学习方式分类(在适当的方框里打“” ) ,并反思自己是平时主要是运用那些方式学习(在备注里打“*” ) 。四、教学目的使你具有社会工作实务中基本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活动 机械学习法 意义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 备注

4、课堂听讲记课堂笔记问问题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全班讨论参加社会实践在图书馆查资料做家庭作业阅读课文时注意重点牢记老师派发的笔记做读书笔记背诵课文的有关段落理解概念和原理学习时举一反三课外搜集资料牢记旧试卷上的模拟答案其他(请具体列出)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3 -1、 思考与社会工作员有关的感受、态度和价值观;2、 理解社会工作员应有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3、 运用社会工作员基本的实务技巧;4、 省察和评估自己在模拟情境中的行为和反应。五、课程的内容学习社会工作技巧,包括一下技巧1、人类沟通的技巧 定义 沟通的过程 影响沟通的因素 沟通中的障碍 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途径2、专业

5、关系建立的技巧 同感 真诚 热情 具体3、社会工作面谈技巧 准备阶段 开始阶段 中间阶段 结束阶段 面谈以后4、人际关系技巧 专注的行为 有技巧的提问 小小鼓励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4 - 简述语意 反映感受 面质 总结5、了解自己 我是谁? 自我表白6、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支持案主和正面回馈 掌握重点 分化案主的问题六、授课方式老师不会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地向你们提供事实及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不会简单的要求你硬记资料。鼓励你们去思考、探究和寻找资料,希望你们能在小组训练、课堂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课后作业的形式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第二章 人类沟通一、定义沟通,是两个或

6、两个以上的人透过一些特殊的途径来交换信息;它包括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也包括信息的本身和回馈。二、沟通的过程在人类的沟通中,我们可以找到:1、发送者:发放信息的人;2、信息:发送者向接收者传递的事实和感受;3、渠道:传递信息的媒介;4、接收者:接受信息的人当一名发送者向一名接收者发出一则消息时,这个消息就称为信息。传递信息要通过一些特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5 -殊途径,例如:说话、非语言(即面部表情或手势) 、或书面等方式。发送者要选择适合当时情况和环境的沟通途径。接收者收到这则信息后,就对发送者做出回复或反应,接收者也要通过一个渠道把他的回应传送给发出者,这时信息的接收者就变成了发

7、送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双向沟通。即是说,当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以后,接收者可以提问题、给予回应、或与发送者讨论信息的含义及直接作答等方法来做出反应。不过有时候人们会不可能、也不愿意使用双向沟通,利用单向沟通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然后就终止了沟通。任何时候,当你发送一个信息,你必须明了沟通时的客观环境和文化背景。图 2.1 沟通的过程 三、影响沟通的因素1、思想(思考):当你与别人沟通时,其实你已经对沟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你对沟通的内容的主观态度或客观分析,是影响你沟通的主要因素。2、 语言(谈话或书写):当你与人用语言沟通时,你的用词和说话方式是非常重要的。3、 身体(整体表现):当你

8、与人沟通时,你的外表表现和非语言行为向接收者传递着重要的信息。4、 情绪(感受):你对发出或接收到的信息的感受,可以通过言语的特征(如:声调、音量)和非语言行为(如:姿势或手势)显露出来。5、 动作(行为):你的行为通常会受到你的经历、习惯、角色和文化特征的影响。在沟通中,你的行为会反映你的动机和需要。作为信息的发送者,理解以上影响沟通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你反过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时,你可以借着观察注意发送者的言语、思想、身体语言、感受和行为来接收和阐释信息。文化背景客观环境信息 渠道反应发送者 接收者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6 -思考题1、请回忆最近一次与朋友、同学、家人或老

9、师的对话内容,试着根据上文所讨论过的五个要素分析你们的沟通内容。2、不说话、不言语或什么也不做能不能传递信息?举例解释。四、沟通中的障碍当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有以下特征时,就容易产生误会1、 不同的文化背景2、 不同的性格3、 不同的次文化语言和社会经济阶层4、 与人不同的沟通习惯思考题请回忆一个或两个你误会别人或被别人误会的例子。描写产生误解时的环境,并解释一下误会的成因和过程。五、沟通的形式1、双人:两个人参与,你与另一个人交谈,沟通的内容主要涉及你们两个人的利益。例如:交谈、会话或会晤。2、小组:数人参加,沟通要符合小组成员共同的利益。例如:小组讨论或委员会决议。3、群众:参与人数众多,

10、就要顾及大批群众的兴趣。例如:公开演讲,讲学或广播。六、沟通的途径 言语沟通:口头语言的沟通,如:谈话、公开演讲等。 非言语沟通:除了口头和文字以外的沟通方法,如:手势、面部表情、手语等。 文字沟通:借助文字或符号进行沟通,如:书信、备忘录、报告等。由于社会工作员一般以面谈的方式与案主交往,文字的沟通的方式就主要做记录或宣传活动之用,因此我们就不详论文字沟通,而集中讨论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1、 言语沟通:口头语言的沟通,也就是通过说话来进行沟通。(1)功能:搜集资料传递信息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7 -表达感受、态度和意见影响别人(2)存在的问题词汇的意义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

11、个词汇、语句或表达方式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解释,这种情况在一个特定的次文化或俚语方面就最明显了。某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非人所皆知。有些词汇的表达方式可能只流行于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或阶层。从事不同专业或工作的人有自己一套行内话。某些人不善长词令表达自己。偏见造成的误会。有时人会对某一个人或某些事件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这就导致他们用特别的方式去理解别人说的话,也因而歪曲了本来的意思。言语表达可以否定或掩饰不安的感受。面对如恐惧、尴尬、被拒绝或愤怒的感受时,人们可能会在言语间否定或掩饰自己的不安。所以,与人沟通的时候,不要只顾说话的表面意思,也要察言观色,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感受。通过观察一个人言语和非言

12、语行为的一致性,你能判断出他是否表里如一。(3)社会工作员运用言语沟通的准则:与案主沟通时,要用他熟悉的言语和言语习惯。这样,可使案主容易明白你,而且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快的感觉。此外,案主还会感到与你更亲密。要以案主的处境来理解他说话的意思。除了说话的表面意思外,还要观察其它有助于理解说话内容的暗示,例如案主的非言语沟通。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反复考察自己对案主的问题和心情的理解,以免自己误解了案主。对于那些拙于以言语表达自己的案主,应通过发问问题、鼓励和有技巧的查询来帮助他们。2、 非言语沟通(1)功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和情绪补足言语沟通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8 -当情况或环境不

13、允许使用言语沟通时,就取而代之。(2)存在的问题:阐释非言语行为并没有固定的规则,所以误会的机会很高。较难分辨有意和无意的非言语行为。(3)非言语沟通的暗示(线索)外貌:面部轮廓、体格、声音、性别和肤色等。仪表:衣饰、化装和发型等。姿态、手势和其它小动作(如:四肢摆动、点头、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愉快笑容、垂头丧气、忧心如焚等的表情。辅助语言:说话的声调、速度和流畅程度。距离:合理的社交距离,打算保持远距离,或拉近一点,有一定距离的就座。时间:案主准时抵达还是迟到?是否匆匆忙忙?行为:“砰”的关上门或紧握坐垫。阅读下面由社工传达的非言语的暗示,想象你就是案主,若你觉得被鼓励就在括号里标“”

14、;若你觉得厌恶和不舒服则标“” 。非言语暗示 非言语暗示 非言语暗示挖鼻孔 凝视着你 身体微向前倾神色自若 往窗外看 清爽往后斜靠椅背 放松坐姿 适当的谈话速度头部前倾 无精打采 低沉的声音拉耳朵 扬眉 开放的姿势朝你身上打量 精明的 支吾其辞与你坐在同一水平上 微笑 茫然的一双脚上下摆动 座位高过你的座位 温暖的声音摆动手臂 闭起眼睛 声音轻微表达清晰 声音尖锐的 不安的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9 -(4)社会工作员使用非言语沟通时的准则:为能对案主所沟通的信息有额外的资料,应留心观察他的非言语沟通所提供的暗示。使用非言语行为表示你对案主的同情、关心、信任和支持。言语 非言语有意

15、识的自愿的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可能会误会受社会阶级、文化或次文化等因素束缚内容较具体谈话中止后就不能继续通常是无意识的通常非自愿的传递感受和态度准确性高普遍化没有具体内容分手以后不能继续 2.2 沟通中言语与非言语的一般性比较课堂演练分组进行练习,成员甲花三分钟的时间对乙说一些话,内容不拘。之后,乙和观察员从观察甲的非言语行为得到什么信息,并与甲讨论观察到的行为传达的信息和他实际想传达的是否一致,小组讨论分享。活动教学:连环泡1、 目标:(1)引发学生课堂积极性(2)促使他们关注别人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3)加强对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反思。2、 时间:约 40 分钟。3、 准备材料:麦克风(道具) 。4、 实施程序:(1)全体讨论自我介绍内应有的内容,并考虑当一名记者与被访问者的注意的事项(言语和非言语) 。(2)由老师手拿麦克风访问其中一位同学,再由这位同学访问下一位同学,此时刚才的被访问者就变成访问者。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全体都被访问完。(3)结束后,同学们交流心得和体会。重庆师范大学 备 课 专 用 笺- 10 -第三章 专业关系建立的技巧 第一 节 同感(同理心/感同身受)一、定义人本主义大师罗吉斯(Rogers)在 1975 年出版的一本有关同理心的历程一书,书中为“同感/同理心/感同身受”所下的定义为:进入他人隐秘的内在世界里, 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