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随堂练习答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4135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随堂练习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寡人之于国也随堂练习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随堂练习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随堂练习答案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寡人之于国也随堂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13 小题)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D )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C ) 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 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

2、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C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 ,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6选出加点的“ 以” 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C )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C ) 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王道之始也 填然鼓之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未之有也 察邻国之政

3、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 B C D 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 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D )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相同 B. 相同 C. 相同 D. 各不相同 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C )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B C D 10选出与“ 未之有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 A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 自愧弗如 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B ) A河内

4、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 【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 B王好战,请以战喻。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 1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B ) A.孟子与论语 大学 中庸并称儒家 “四书”。 B.孟子 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 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

5、主要特色。 13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B) 2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 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

6、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 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 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9 题(35 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7、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14选出下列“ 数” 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4 分) ( D ) 数罟不入洿池 数口之家 范增数目项王 媒人去数日 识盈虚之有数 A B C D 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 分) ( A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16翻译下列各句:(14 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

8、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 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17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 (3 分) 18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 分) (第一段: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第二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19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4 分)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