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016003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命题人:丁 玲 审题人:杨林样 201110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2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2、?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 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 的习俗反映了 ( )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4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历代有识之

3、士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 D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5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 14 世纪, “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 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 “罢黜百家” C “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6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 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4、杭州作汴州7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 ”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召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 ”对于清朝上述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 A对少数民族采取放任政策 B不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C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D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8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 )A重视商业 B重视宗教的作用 C重视军事

5、实力 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9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 )A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B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C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D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10创刊于 1861 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11右图

6、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12梁启超:“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沦溟斩巨鲸。括地无书思补著,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 ”下列论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梁启超忧世感时,愤儒家之说,难济艰危B梁启超忧世感时,以西学制度,救国危难C梁启超忧世感时,欲投笔从戎,报效国家D梁启超忧世感时,重内外兼修,治学有宗131918 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

7、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 ”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14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 200 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材料显示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获得发展机遇 技术与管理关乎民族工业兴衰我国北方经济比南方发展更好原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 )A B C D 15 陕甘宁边区

8、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16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 -1956 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这里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

9、分散,规模狭小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 )A B C D17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18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人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 )A法律面前人人平

10、等 B要自由更要自律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19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增加执政者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 ”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 )A议会制度出现 B共和政体确立 C政党政治兴起 D内阁制度形成20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此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C中世纪的经济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2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

11、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2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23马克思指出:“历史

12、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 ”这一评价是建立在哪些依据基础上的 ( )生产力标准 一分为二的方法 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近代化角度A B C D24下图是美国在 20 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C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D新经济时代的到来25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 20 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 “911” 、“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 “最和平”是指“冷战” 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