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课程论文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文化 1秦可卿浅论摘要:秦可卿虽出身寒微凄凉,却容貌风流美丽,性格温柔平和,处事谨慎小心。虽幸为宁国府的大少奶奶,却处境险恶,终被封建大家族所摧残,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秦可卿的身世和其死忘。关键词:秦可卿 出生 死亡秦可卿是《红楼梦》十二正钗之一,也是最早归入太虚幻境的正钗,是中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她的出身、她的才干、她的感情、她的早逝……在很大程度上,读者对秦可卿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掌握只是在曹雪芹向大家展示出的绚丽红楼梦中细查微毫。多年来,研究者从多方面出发,试图揭开她的神秘面纱,把这样一个仿佛如流星般瞬间疾逝的人物的出身、情感和在她身上所体现出的复杂等方方面面给予一个合理的评价。她真正出场是在第五回,因东边宁国府花园内的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过来赏梅,贾蓉之妻秦可卿作陪。到第十三回秦可卿自隘而死,前前后后正面着笔并不多,而且颇多含糊之处。这给读者完整清晰地理解秦可卿这个形象带来了一定难度。1、秦可卿的身世秦可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到底是从怎样的家庭中走进贾府这个赫赫扬扬已近百载的大家族?这是众多读者在研读这一人物时率先要提出的问题。在书中第八回,我们可以读到以下这段文字: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司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从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可卿应该是出身于寒门之家的。后来她之所以能成为贾府宁国府的长孙媳妇,主要是因她的“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又加之两家素“有些瓜葛” ,于是,秦可卿进了贾府。这就是书中给我们的回答。学者刘心武对此并不满足,他一直认为,如果仅凭一个营缮司郎女儿的身份,再加上花容月貌以及与贾家有些瓜葛,这绝对不足以成为秦可卿稳坐贾府宁国府长孙媳妇之位的有力证据。因此,他对秦可卿的出身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刘心武指出:“秦可卿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竟是相当的高贵,甚至有类似北静王那样的血统。 ”我并不赞同如上观点。我们在书中 中国语言文化 2可以找到秦可卿确是出身寒门的合理解释,在第二十九回中,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话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为其最宠爱的孙子选择妻子所提出的标准,而这当然就是权威。贾府对子孙择亲的门第观念看的不是很重,从中可见一斑。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贾府在一些问题处理上是有不符合常规的一面的。这一结论我们在贾府的其他方面上也能有所发现。例如,管理荣国府府内事务的应该是贾赦之妻邢氏,但是贾母却把管理大权交给王夫人。继王夫人之后,管理者应是王夫人长子贾珠之妻李纨,可是这管理的大权却传到了贾赦之儿媳王熙凤手中。在管理这一重大问题上,贾家都是因才而定,并非遵照陈规旧制的。因此,如果要一个拥有花容月貌的寒门之女进入贾府自然也是说得通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娶寒门之女这一问题上,秦可卿现象在贾府中并非唯一,这在贾府是早已实践了的。贾珍之妻尤氏也并无显赫的家世,而且她的娘家还要靠贾府周济;贾赦之妻邢氏亦无与贾府相媲美的出身,可她依然成为贾府荣国府的长子之妻,在贾府中占有重要地位。2、秦可卿的死亡小说中说秦可卿是病死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论秦可卿之死》一文中罗列了不少证据证明秦氏不是病死。小说中写秦氏的死,是从荣国府闻丧写起,未有一笔明写秦氏死时的样子。第十三回说:“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 ”脂砚斋评说“久病之人,后事已备,其死乃在意中,有何闷可纳?又有何疑?一本作‘都有些伤心’ ,非是。 ”这说明秦氏的死并非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众人怀疑秦氏是否死于疾病。其次从秦可卿得病到突然死去,中间夹入了贾瑞事件,实际已经相隔了两年,而秦氏的病,是她经期不调始被发现的,这种病属妇科一类,多与房事和生育有关(秦氏至死也未生育)。第十回张太医说她的病“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言下之意是说到第二年春分时应该好转;第十一回秦氏自己也说“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 ,然而她却死在两年后的秋冬时节。也就是说秦可卿患的病,并不能致她这么快死去,文中说秦氏多优虑加重了病情,但见不出她到底忧虑什么,她对凤姐说“任凭神仙也罢,治的得病,治不得命” ,这里的“命”应该是寓指她的人生处境——这才是秦氏忧虑之所在。在太虚幻境一节中,作者写可卿仙子与宝玉体验云雨之事,似乎暗示现实中的秦可卿与长她一辈的人物有“爬灰”之嫌疑。 《红楼佚话》上说“秦可卿与贾珍私通,被婢撞见,羞愤自缢死的” ,脂胭斋也说曹 中国语言文化 3雪芹曾用史笔写过一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后被删去),具体内容是写秦氏与贾珍私通一事。俞平伯先生在列举了大量证据后认为“秦氏死后种种光景,皆可作她自溢而死的旁证” 。俞平伯先生的旁证如下:一是书中几处用暗写的笔法。如“宝玉听秦氏死,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不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如果秦氏久病待死,决不会让宝玉急火攻心,骤然吐血,宝玉所以如此,实际是因为秦氏暴死,惊哀疑三者兼之,惊因为骤死,哀缘于情重,疑则怀疑其死之故。同一回写凤姐听到秦氏死的消息,也是“吓的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 ,同样表明秦氏死得蹊跷,让人生疑。二是秦氏是贾珍的儿媳妇,小说中却少写贾蓉是如何伤悲,反倒是浓墨写贾珍之哀,如丧考妣,又写贾珍备办丧礼的隆重奢华,不由读者不生疑。三是秦氏死时,尤氏正犯胃痛旧症睡在床上,让人推测这之前贾珍和尤氏可能争吵过;另外前数回写尤氏爱秦氏,而此处没写尤氏的悲伤,而是专门描摹贾珍一人,其间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事。四是脂砚斋评《红楼梦》(甲戌本,第十三回)明确谬:“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这足以证明秦氏之死不是病死,而是自溢而死。那么,秦氏为什么自溢而死呢?按照俞平伯的证据可以确定是因为与公公贾珍私通被人(奴婢)撞见,羞愤而自溢。事实上,在贾府里,诸如这种男女之间的龌龊事是很普遍的,秦可卿作为宁国府的大少奶奶,犯不着被两个奴婢撞见就羞愤得自溢。前面对贾珍父子娇奢淫欲的本性已有涉及,再听听宁国府老仆人焦大的醉骂:“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当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引起凤姐大闹时,这个宗法家庭的最高权威贾母,不仅一笑置之,而且还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世人都打这么过的。 ”等等,这些说明在贾府里诸如男女之间的私通并不被当作一件大不了的事。所以秦可卿的死就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笔者认为,秦氏的自溢而死,是对贾珍父子丑恶行径的反抗。作为贾蓉的妻子,秦氏无疑已经拥有一定的地位,没必要通过与公爹贾珍私通来换取更高的地位。唯一的可能是贾珍利用权势和地位对秦可卿威逼利诱,从肉体和精神上倍加摧残,秦氏内外又没有依靠,所以时常忧虑,终致成疾。秦氏生病,本想可以借此摆脱贾珍的纠缠,但万没想到这是不可能的,最后秦氏只有选择一死解千愁。其次,秦氏自溢而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秦氏出身低贱,她是贾府中最没有地位的太太,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里,她只能是谨慎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须身毙命,作为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赢弱女子,她要么言听计从成为那些臭男人们的玩物,要么用死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中国语言文化 4小说中秦可卿的死,很多读者把这个人物形象定位成乱伦的牺牲品。不可否认,从小说隐晦的叙述和历代文人学者的评点中,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曲都预示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及其归宿。秦可卿的判词是: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词日“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笔者认为,前两句是说秦氏一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感情,当她嫁给贾蓉后,不得已过着一种见不得人的淫乱生活;后两句是说都说荣国府多出不肖子孙,而宁国府的荒淫堕落才是贾府败家的根源。很明显,秦氏在这里成了证明宁国府荒淫堕落的“道具” ,在整个宁国府中最能够有力揭露其荒淫堕落的女性只有秦可卿。再来看<红楼梦》十二曲中的“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这里“画梁春尽落香尘”就是说秦氏悬梁自尽一事;后面的“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则流露出“红颜祸水”的封建意识,这里应是对秦氏的遭际命运引发的普遍意义上的议论,不应单是指秦可卿而言;“其裘颓堕皆从敬”这是追索宁国府颓堕的源头,贾敬早年一心向佛,不问家事,疏于对贾珍、贾蓉等人的管教,导致贾府长房反倒位在二房之下,贾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事消亡首罪宁”是回应“红颜祸水”的意识,把所有的责任让一个所谓“淫荡”的秦氏来承担,这是封建大家族自古以来一贯的伎俩;最后一句归于宿命论,认为秦氏的堕落也好、自尽也好都是因为一个“情”字,因为曹雪芹作此书的总纲就是“欲天下人来哭此一情字” 。所以仅仅把秦可卿形象定位在乱伦的牺牲品上,明显是站在男权主义的角度只看到小说语言的本义,没有探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秦可卿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占着非常特殊的位置,尽管她来去匆匆,尽管对她的描写只占长篇巨著的寥寥数回,但她在全书中所具有的特殊意蕴并不因此而减弱。曹雪芹塑造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采用“幻实相参”的手法,借“幻”的方法,有意识地将太虚幻境、宝玉梦境与秦氏在贾府的生活状态衔接起来,使她成为近些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人物之一。总之,曹雪芹在塑造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很明显表现出思想上的多重矛盾:一方面想对秦可卿的身世、命运给予同情,另一方面又要让她成为自己笔下揭露封建大家族淫乱奢华的腐朽本质的工具;一方面对她的性格表现出欣赏和肯定,另一方面无法摆脱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观念,而不得不从本质上否定她;一方面想完整如实地写出那个社会里女子们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委婉含蓄,甚至用删减手法造成缺损。这种创作中的矛盾现象,是由于当时社会文化思想决定了作者不得不这样-这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作家都无法摆脱的樊篱。 中国语言文化 5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2]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5.[3]周汝昌.红楼十二层[M].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5.[4]俞平伯.红楼心解[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