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有效性提升质监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举报
资源描述
以提高有效性提升质监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田建强质监系统是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工作,具有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权的政府职能部门。有人曾称质监部门是:“上管原子弹,下管葱姜蒜”。可见其工作的有效性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提高质监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性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预见,随着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在晋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将更加突出。十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有效性的一些成绩和经验。纵观我市“十五” 发展成就,可以说至少在下面几个方面质监系统功不可没:大力推进名牌战略,走以质取胜之路,全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在质监培育、企业争创、政府奖励的良好氛围下,质监部门大力开展了标准、计量、质量及检测“三位一体” 的服务,精心培育了兰花牌尿素、白马王牌啤酒等一大批名优产品。全市共有 19 个产品分获国家免检产品、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山西名牌产品称号,其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05 亿元,实现利税 32.4 亿元,出口创汇 8662万美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 65%、 52.5%和 85%。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特色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 6.4%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共建成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21 个。以陵川为例,2005 年农业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 70%以上,农民从畜牧业、中药材、经济林、小杂粮等四大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60%。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促进了旅游等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去年仅旅游业一项收入就达到了 17.16 亿元。近年来,全系统在旅游景区(点) 、旅行社、饭店酒店积极推行服务国家标准和山西省服务规范,还根据不同景区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并通过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严查游乐设施和整治餐饮业计量、质量违法行为等措施,促进了旅游服务业上档升级。特别是在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考核中,由市质监局负责的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为晋城市创优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力实施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助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平质监局为实现高平经济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积极服务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高平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 2063 个县(市) 中,由 2002 年的 730 位提升到 2004 年的 401 位,2005 年又跨入了全国中部百强县(市) 行列。 大力扶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传统主导产品实现由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质的飞跃。铸造业是晋城的主导产业,九十年代末发展迅速,但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市质监局曾在 1999 年组织了一次全市铸件质量监督抽查,抽检合格率仅为10.6%。一份详细的质量报告加快了市政府对全市铸造业进行“整顿、重组、改造、提高” 的步伐。泽州县抓住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立足于为主导产业服务,于2002 年投资近二百万元建成了铸造产品质检中心,为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一一把关。铸管产品已实现了 4 次更新换代,铸件由原来的普通铸件发展到高档铸件,价格由原来每吨 2000 多元,提高到每吨 13000 多元。大胆探索食品、特种设备、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安全监管和打假治劣新机制,为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建立了网络、责任、监督、标准、检测、动态等“六道防线” 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对食品质量实行了有效监管。探索出了“2345”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运行机制,连续 4 年实现了特种设备安全无事故。在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强强联合、共同投资、联合建站、双重监管的模式,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充分发挥打假治劣主力军的作用,在全市形成了责权明确、分工具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严密有效的打假责任网络。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身心健康的产品,针对重点商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假战役,有效地净化我市的消费环境。仅 2005 年,就联合各打假职能部门查处案件 3949 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 1636 万元,取缔无证(照) 生产、经销企业 445 个,端掉制假售假窝点160 个。 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体现出质监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一是做为质监部门就是要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否则,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二是质监工作要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质监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三是质监部门要与各部门、企业、社会建立起纽带关系,只有部门协同作战、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才能延伸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四是牢牢抓住“看家本领” ,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才能显现出工作的有效性。五是创新思路,大胆探索适应发展的新模式,超前行动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六是机制保障, “磨不推自转”科学和谐工作机制的推行,保障了工作的有效性。当前及今后质监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有效性的新思路解读《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中多次提到名牌战略、农业标准化、市场监管等,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质监系统重任在肩,其工作的有效性将对规划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了抓好“一个基地和六大特色产业”建设,建成 20 个规模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种植业标准化率、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产品加工转化率都提出了要求。在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中,强调了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培育8—10 个山西标志性名牌,25—30 个山西名牌,3—5 个中国名牌。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中,提出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对重点行业提出了节能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提到了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抓好煤矿、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等。另外,在其它章节中还提到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 由此可见,质监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树立大质量、大服务、大提升的理念,找准质监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和推动质监事业发展的突破点,不断创新思路,才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首先,要一如既往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质监工作。力争将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化,并作为考核经济工作的一项硬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及领导任期目标。同时,一如既往地加强同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企业的同力协作,构筑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鼓动、企业主动的机制,形成集全社会之力走以质取胜之路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大力度全力推进“质量兴市”、 “品牌强市”和“ 诚信塑市”活动的步伐。在全社会树立“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的意识。建立和完善实施名牌战略的运行机制和名牌创新发展保障支撑体系,按照巩固发展一批、迅速壮大一批、开发储备一批的原则,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早培育。要加强宏观指导,深入服务和监督管理,采取领导定向负责,有关科室定点帮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培育名牌,努力形成一个名牌带动一个产业,一批名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格局。第三,加快技术机构建设速度,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检测手段。一是要立足于我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建检测中心,如丝麻纺织检测中心等。二是对现有技术机构进行整合、改造、完善、提高,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要扶持、促进企业自身形成具有开发研究、产品改进、市场开拓和投资策划等多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第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旅游业等开展标准化工作。重点在农业特色产业建立示范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产业上引深服务、大做文章。要围绕旅游业纵深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在加强旅游景区(点) 等服务标准化的同时,推进电信、汽车出租、美容美发业等配套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化,使之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水平相适应。第五,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职能,并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建立部门联动协同共管机制、 “关口”前移乡镇建站模式和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管效率等新“套路”,更有效地实施监管。第六,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把节能降耗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企业率先推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管理导则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全社会节能增效的路子,为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大力加强效能建设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时间:2006-08-22 09:46 来源: 作者: 点击:60 次 打印苏州市张家港质量技术监督局担负着全市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以及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行使相关的监督执法职能。近年来,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张家港质监局不断加强效能建设,将效能建设贯穿于提高队伍苏州市张家港质量技术监督局担负着全市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以及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行使相关的监督执法职能。近年来,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张家港质监局不断加强效能建设,将效能建设贯穿于提高队伍素质、强化工作管理、增强服务能力、推进发展创新等各个方面,努力发挥“质量监控仪”和“技术推进器” 的作用,大力服务张家港经济建设事业,逐步提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十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机关”,多次被省局、苏州局评为质监系统先进集体,2005 年度又被评为全市“文明行业示范单位”。一、在提高素质中推进效能建设人是最为能动的要素。张家港质监人深刻意识到,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首先须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是提升组织工作效率、增强组织工作效能的基础。为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张家港质监局在严把人员招录关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以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人才为抓手,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自己考” 。为了激发全体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张家港质监局规定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全年不少于 300 小时的学习培训时间,并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考核制度,实行考试成绩与个人利益相挂钩。通过建立以考促学的学习机制,全体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去年,全系统组织的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三次会考结果表明,这种学习考核方式明显增强了全体人员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对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行政法律法规的理解,巩固和更新了大家在计量、标准、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是“送出学” 。质监工作的性质要求其本身的工作内容、服务技能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能及时随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为此,张家港质监局每年都有百余人次外出接受质监工作相关专业领域内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深造,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和将来工作的需要。三是“请来教” 。为了持续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较系统地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张家港质监局与苏州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苏大的师资,利用双休日,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教授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辅导。目前已开展了有关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的 7 次培训,内容涉及 WTO/TBT 知识、绩效管理、管理沟通等多方面的专题。这种系统化的专题讲座不仅使全体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二、在强化管理中体现效能建设为了提高系统整体工作效率、增强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张家港质监局特别重视从规范内部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科学合理、分工明确、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促进全系统整体工作效能提升。一是实行科学管理。张家港质监局 2004 年就通过了 IS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