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003年7月期末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②》阶段测试题㈠(当代散文部分)说明:①本阶段性测试题适用于学生学完散文部分全部课文后测试。②本测试题共 300 分。第四、五两道题为主观性测试题,判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鼓励学生分析独到,观点创新。一、填空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 《死火》是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的视角,而是从____的双向视角云想象“火” 。2、 《阿长与〈山海经〉 》中,长妈妈将“山海经”误读为____。3、 “那假设被摘下来夹在《雁门集》里的斑驳的枫叶,就是作者的自况” ,这是____的构思特点。4、 《灯下漫笔》之一,作者认为“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是____时代。5、 《女吊》写的是戏台上的女吊,她出场前,作者先写看客,起殇和____等,为女吊作铺垫。6、 《鬼的生长》是周作人的特殊文体之一,属于____。7、解读《水里的东西》 、 《女吊》等谈鬼文字的钥匙是____。8、____是周作人写于 20 年代的借物咏怀的散文,代表了作者当时的心境。9、废名在《在三竿两竿》一文里,曾表示爱好____。10、朱自清有了五个孩子后,自称家庭生活就像鲁迅先生的作品____中描写的那样。11、废名《三竿两竿》认为, “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 ,文中两次提及六朝的作家是____。12、 《三竿两竿》题目的构思源于庾信____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13、废名在《放娼》中,不仅写了练猖、放猖、收猖,还写到了夜间的“____”活动。14、郁达夫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著名作家,其创作前半段以小说知名,后半段则以散文尤其____为多 。15、在____中,被林语堂称作“显著的,传奇的人物”是张宗昌。16、何其芳的《独语》以想象为材料,展示了特有的内心世界,其中, “我”联想到的“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的西晋人物是____。17、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节选自沈从文的____,文章描绘了“我”坐船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的风物和心境。18、 《烛虚·五》以片段性的、破碎的描写来表现一种失语的焦虑,表现了“____”的创作特点。 (抽象的抒情)19、20 世纪 30 年代以提倡“小品文”著名的代表作家是____。20、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____” 。21、巴金的散文集____,创作于 1981 年,其核心内容是对文化大革命所作的回顾与批判。22、 《十年一梦》中, “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这句话出自____翻译的英国小说。23、 《隐身衣》是____的散文集《将饮茶》中的最后一篇,也称《废话》和《代后记》 。 24、汪曾祺的大多散文接近于____代的笔记,以闲谈的态度记录人事,不追求散文的抒情效果。25、贾平凹以商州为题材,创作的散文有《商州初录》 、____和《商州再录》 。26、在《灵魂的声音》中,作者认为,对于小说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重新获得灵魂”和“____” 。27、 《寒风吹彻》所传达的内涵是某种关于____的抽象体验。28、 《思维的乐趣》中, “最后被人看没了的”一本书是奥维德的____。 29、____是史铁生对公园人生百态与命运的感悟,展现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与思考。30、____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了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二、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____。A.爱、自由、美 B.爱、自由、善 C.真、善、美 D.爱、美、真2、散文诗集《野草》中,最能显示鲁迅自己的作品是____。A.《死火》 B.《过客》 C.《影的告别》 D.《腊叶》3、 “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 ,是《野草》中____一文的主旨。A.《死火》 B.《影的告别》 C.《腊叶》 D.《死后》4、 《灯下漫笔》谈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计有____。A.可恕的一种,可憎的两种 B.可恕和可憎的各两种C.可恕的两种,可憎的一种 D.可恕和可憎的各一种5、周作人在《金鱼》中,开首议论“三不喜” ,第一不喜欢的动物是____。A.金鱼 B.叭儿狗 C.鹦鹉 D.猫6、 “据说是身材矮小,很像是一个小孩子,平常三五成群,在岸上柳树下‘顿铜钱’ ,正如街头的野孩子一样,一被惊动便跳下水去,有如一群青蛙” ,这描写的是____。A.吊死鬼 B.河童 C.河水鬼 D.女吊7、周作人的《苦雨》表现的是____。A.二十年代五四落潮时,作者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B.三十年代京海之争时,作者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C.四十年代作者任伪职时的苦闷。D.二十年代作者的休闲雅趣。8、俞平伯在《月下老人祠下》一文中的表达的情绪是____。A.游历新地的兴奋  B.旧地闲游的“惘惘然”C.对故乡的热切向往 D.告别故乡的恋恋不舍9、关于废名的《放猖》与《三竿两竿》 ,较正确的分析是____。A.《放猖》基本是虚写, 《三竿两竿》是实写。B.《放猖》题材与《女吊》 、 《水里的东西》相类,文字也相类。C.《放猖》是刻意为文, 《三竿两竿》不经意而成。D.《放猖》结尾借景抒情, 《三竿两竿》结尾似结非结。10、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的总体风格____。A.比较清朗 B.比较豪放 C.潇洒 D.浓郁11、下列作品,不属于废名的是____。A.《放猖》 B.《桥》 C.《中国文章》 D.《钓台的春昼》12、下列作家,均属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著名作家是____。A.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 B.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杨 绛C.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何其芳 D.林语堂、郁达夫、史铁生、汪曾祺13、 “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 ,这是作家____理想中的散文。A.贾平凹 B.沈从文 C.汪曾祺 D.周作人14、 《烛虚·五》是沈从文在昆明期间所作,题名意为“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 ,属于____散文。A.自传性 B.回忆性 C.议论性 D.写景性15、下列作品,属于写景散文的是____。A.《商州又录》 B.《午门忆旧》 C.《我与地坛》 D.《苦雨》16、 “生命之火熄了又熄了,一片蓝焰,一堆灰。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这一段文字节选自____。A.《寒风吹彻》 B.《我与地坛》 C.《大地上的事情》 D.《烛虚·五》17、 “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这段话出自____。A.《画梦录·梦后》 B.《画梦录·弦》 C.《独语》 D.《十年一梦》18、作品对孤独的心境、瞬间的意境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不能表达”的终极体验,与上述艺术特点对应的作品是____。A.《烛虚·五》 B.《独语》 C.《思维的乐趣》 D.《大地上的声音》19、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____。A.张爱玲《天才梦》 、沈从文《生命》 、何其芳《独语》 、废名《蝇》B.张爱玲《天才梦》 、沈从文《生命》 、何其芳《独语》 、废名《儿女》C.张爱玲《天才梦》 、沈从文《生命》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林语堂《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D.张爱玲《天才梦》 、沈从文《潜渊》 、废名《苦茶》 、何其芳《画梦录》20、张爱玲《更衣记》对于男装的陈述,正确的是____。A.因为习惯上的关系,男子的打扮往往较中程式。B.民国四年至十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C.直至十九世纪,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D.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21、 《十年一梦》中, “我”欠了她一笔多么深切的爱,这个“她”是指____。A.觉慧 B.鸣凤 C.黄妈 D.萧珊22、下列作品,不属于汪曾祺的作品是____。A.《午门忆旧》      B.《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C.《城隍、土地、灶王爷》 D.《游戏、平等、墓地》23、杨绛在散文《隐身衣》中推崇的一种人生态度是____。A.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B.烦恼皆因强出头。C.万人如海一声藏。   D.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午门忆旧》中关于“忆旧”的成分很少,叙述的主体是物。B.《午门忆旧》作于北平解放后。C.《午门忆旧》虽为散文,却更接近宋代的笔记。D.《午门忆旧》更多的展现了午门建筑的风俗、掌故,不追求抒情效果。25、 “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 ,这是作家____理想中的散文。A.贾平凹 B.沈从文 C.汪曾祺 D.周作人26、下列作品,属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创作的是____。A.《商州又录》 B.《我与地坛》 C.《灵魂的声音》 D.《更衣记》27、 《商州又录》借季节的变化,描绘了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其中季节变化的顺序大致是____。A.春――夏――秋――冬 B.冬――春―――秋――夏C.冬――春―-夏――秋 D.冬――夏――春――秋28、下列作品,不属于史铁生创作的是____。A.《命若琴弦》 B.《游戏、平等、墓地》 C.《我与地坛》 D.《公寓生活记趣》29、 “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沉,也没有他的脚印” (《商州又录》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夸张30、 《思维的乐趣》中,被称为是“一尊微笑着的菩萨”的人是____。A.张承志 B.史铁生 C.尼采 D.罗素三、多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 1-4 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散文诗集《野草》 ,下列说法比较正确的选项有____。A.野草是生命的象征,鲁迅借此题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B.《死火》表现了冰与火的交融,冷与热的叠加,是鲁迅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C.《影的告别》中连续用四个“然而” ,表达了一种两难选择的困境。D.《腊叶》中将死与生并置,可以看作鲁迅的遗言。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长妈妈”是我儿时的保姆,她质朴善良,但也有繁琐,粗俗的一面。B.《灯下漫笔》先在《莽原》发表后,收入杂文集《坟》 。C.《女吊》中对女吊的正面描写很少。D.《影的告别》在构思上以物喻人,展示了死亡的生命哲学。3、下列散文,属于描写“异类”或“鬼物”的有____。A.《女吊》 B.《水里的东西》 C.《放猖》 D.《三竿两竿》4、有关《苦雨》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有____。A.反映了五四落潮时的失望与追求的苦闷。B.使用了“书信体” 。C.文章的后半部分显示出了淡淡的哀愁。D.所用材料一般是不入诗文的,而作者却能写出味道来。5、关于《女吊》和《水里的东西》 ,正确的说法有____。A.两篇文章都写出鬼的可敬或可爱。B.《女吊》写出吊死鬼的“讨替代” ,不及河水鬼可爱。C.《女吊》中对“女吊”的描绘是浓墨重彩。D.《水里的东西》的结尾,违背了《伊索寓言》的写法。6、关于《灯下漫笔》 ,比较正确的理解是____。A.“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本句是从作者自身兑换银元的心态,想到整个民族的心态。B.“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时太阳何时死亡呢?我和你都逃亡!”C.“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明的实质的认识。D.“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宴,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本句是全文的高潮。7、 《影的告别》中,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对这句话理解比较正确的选项有____。A.影子明哲保身,不愿见光明。       B.反抗黑暗自然被黑暗所不容。C.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中,都将消失。 D.影子惧怕黑暗,又不喜欢光明。8、关于《阿长与〈山海经〉 》中对阿长性格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