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海龟的祥瑞寓意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KB
约5页
文档ID:19491148
1海龟的祥瑞寓意目录历史记载 .................................................................................................2神话渊源 .................................................................................................2崇龟传统 .................................................................................................3相关诗文 .................................................................................................4长寿之谜 .................................................................................................4曾为国礼 .................................................................................................52中国古代,龟被看作祥瑞之物,它跟龙、凤、麟三者并称“四灵”或“四神” 。 《淮南子》高诱注云:“介,甲也,龟之为长。 ”《大戴礼记》云:“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 ”在所谓的“四灵”之中,龙、凤、麟都非现实存在的神话动物,而龟却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它性耐饥渴,寿命很长,被认为是介虫之长。而海龟早在二亿多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是有名的“活化石” 。据《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记载,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 152 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历史记载《国语•周语》曰:“我姬氏出自天鼋” 。 《神农本草经》 、 《医林纂要》 、 《名医别录》 、 《药性论》 、 《临证指南医案》 、 《本草正宗》 、 《本草求真》等书对乌龟的药用作了详细的记述, 《本草纲目》称“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清光绪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在中药材上的“龙骨”片(龟甲)发现有古文字,即是后来的甲骨文。龟在中国被视为长寿之物。 《淮南子》说:“龟之千岁。 ”《论衡》说:“龟三百岁大如钱,游华叶上,三千岁则青边有距。 ”《述异记》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 。 《抱朴子•论仙》载∶“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寿焉。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 ”《洛书》曰:“灵龟者黝文五色神灵之精也,能见存亡明于吉凶。 ”《洪范.五行》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 ”《淮南子》:“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久岁矣。 ”神话渊源在中国古代,龟的文化蕴涵远比其生物特点丰富多彩。几千年积淀而成的归文化已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跟植于国人的深层意识之中。龟在古人的眼里是神圣和伟大的。许多古老的民族都产生过一种非常相似的神话,认为大地在水上漂浮,由3某种神圣动物驮负着。这种驮负动物最常见的就是龟。有龟负大地传说的民族有北美易洛魁人,东西伯利亚布里亚特人等。中国古代也有鳌托大地的传说(鳌,大龟也) ,载于《列子》 、 《淮南子》等古籍。屈原《天问》也涉及到了这个神话母题,在此不一一列举原文。龟既然被赋予了驮地撑天的神力,古人在现实中也常常模仿这种神话意境。帝王将相的灵前,常有石龟驮负的高大墓碑,其意为赞誉死者功德通天达地、英名地久天长。神龟负图也是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一个神话母题,所负之图称为龟书或洛书。 《中侯握河记》云:“龟书,洛出之也。 ”在这类神话传说中,龟实质上成了天人之间的沟通者,成了上天意志的代言人。崇龟传统 龟卜文化(用龟甲占卜)也是出于人们对龟的崇拜而产生的。龟卜一般都是天子或诸侯决定重大事项的时候用的, 《殷墟书契考释》中说:“凡卜祀者用龟,卜它事者以骨。 ”由于龟在古人心目中是“介中灵物” ,所以人们的审美视野和价值取向便趋于重龟崇龟,形成了以龟为贵,以龟为用之风。甚至把龟视为国宝。 《尚书》云:“宁王遗我大宝龟。 ”古人还把龟玉相提并论:“铣曰:龟玉,为国宝也。 ”在唐代,龟形佩物也是官员地位高低的象征。 《唐书》记载,唐初官员皆佩鱼,“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佩龟” ,用金龟、银龟和铜龟区别官品。龟被神话以后,其长寿的自然属性便升华为一种文化品格,龟因此成了中国人的生命图腾。人们借龟之名,效龟之行,以追求长寿。在中国民间,亦常以“龟龄鹤寿”来喻长寿。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 “龟鹤齐龄”图案也是经常使用的装饰题材。在汉代画像石中,玄武是常被表现的对象。玄武的形象为龟或龟蛇结合体(附图) 。宋洪兴祖《补注》云:“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而后玄武。 ”孙颖达疏:“玄武,龟也。 ”汉代?纬迷信思想盛行,玄武被视为吉祥的瑞物,具有压胜辟邪的作用。4《史记·龟策列传》曰:“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策列传》谓龟“知天之道,明於上古” ;“明於阴阳,审於刑德。先知利害,察於祸福。 ”汉代的铜镜上也常以玄武作为装饰纹阳。玄武,亦是表示北方的方位神,这来源於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古人认为,乌龟的背甲是隆起的圆形,象天,腹甲是方的,象地。而乌龟的脚就象征著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淮南子》上载女娲炼石补天时, “断鰲足以立四极” 。高诱注:“鰲,龟也,天废顿以鰲足柱之。 ”这实际上说乌龟就是一个小宇宙,是缩小了的天地。相关诗文在古人的龟的诗文中,也往往将龟与长寿联系在一起。《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龟诗》:映日漾晴渊,沿江曝黝甲。爱尔千岁姿,藏身一莲叶。陆游:龟息无声唯默数,鹤躯苦瘦坐长饥。放龟 [唐]司空图 世外犹迷不死庭,人间莫自恃无营。 本期沧海堪投迹,却向朱门待放生。龟 [宋]梅尧臣 王府有宝龟,名存骨未朽。 初为清江使,因落豫且手。 白玉刻佩章,黄金铸印钮。 辞聘彼庄生,曳涂诚自有。龟 [宋]苏轼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 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暴日时。次韵莲龟 [宋]李之仪 翠盖相扶两不欹,多情独许见阳龟。 千年自有逃形处,聊与清香约暂时。古代以龟为名者很多,如汉代五原太守陈龟,唐代音乐家李龟年,文学家陆龟蒙,宰相崔龟从,工部尚书李龟,宋代进士苏总龟等等。宋代诗人陆游曾以龟壳制冠,并自书室名为“龟堂” 。5长寿之谜龟为什么会长寿?其奥妙在于龟的颈。龟伸颈可以吞气,可以延生,缩颈於壳,可以避险。乌龟缩在坚硬的甲壳里不动,很少吃东西。乌龟的肺可贮大量的空气,呼吸缓慢,因而体能消耗极少。中国任素来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象《养生论》 、 《养生主》 、 《养性延命录》等古书,都是延生益寿的理论秘方。 “清静无为,修身养性”是道家崇尚的目标,而乌龟是这方面的典范。一般动物都靠饮食维持生命,而龟则不吃不喝,靠调气也可以生存。道家发现乌龟这些习性后就创造了独特的养生法。故道家养生,讲求“气” ,认为“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源,也是生命之源。道家气功,即有龟息之法。 “龟息” ,就是说练气功时,要象乌龟那样缓缓地呼气。 《云笈七签》五八云:“精气充溢,不饥不渴,龟龙胎息,绵绵长存。 ”《抱朴子·对俗》云:“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 ”所谓“龟息” , “龟鹤导引”都是指仿效乌龟行气的。道家的辟谷功也是模仿龟行事的,并有一专门术语“龟肠” 。所谓“龟肠” ,是说人们的肚肠要尽量像乌龟那麼空著,这样才能长寿。曾为国礼木雕龟形盘:斐济政府赠陈慕华 简介:1979 年,斐济政府赠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这件木雕盘,由一整块平面木板雕凿而成。质地细密光滑,线条圆润流畅。造型呈龟状,龟身为盘,龟头与两足为把手,平底,颇为新奇别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