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的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5)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巴黎公社;三是俄国十月革命;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课本重点基础知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个人实践2、标志--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3、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4、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发展1、巴黎公社(1)历史条件:普法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2)公社的性质: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3)公社的革命措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实行的改革(4)公社的意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5)公社的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主观原因:缺乏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的正确指导 ;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6)经验教训: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②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建立工农同盟③必须有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最先发生在俄国的原因)2①1861 年农奴制废除以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制度,经济上仍非常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强 ;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 ; (2)革命的经过二月革命(1917 年 3 月 8 日)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即两个政权并存)四月提纲:指出俄国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设想和平夺权)七月事件:革命方式转变,设想和平夺权——武装革命夺权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原 因: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临时政府用武力镇压人民的反战游行,激化了矛盾。
性 质:社会主义革命结果: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A 诞生的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政府-----人民委员会B 政权巩固:政治、经济、外交、体制(3)革命的影响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使俄国在短时期内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③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寻求解放的道路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党和革命大革命时期(1921——1927)(1)领导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的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陈独秀 上海)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建立: A、一大——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领导机构B、二大——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反帝、反封建、反军阀)(2)革命概况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1919-1927 年)① 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第一次高潮失败的教训-----必须建立各阶层的革命统一战线②国民革命的兴起A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924 年 1 月 国民党一大) (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大会对俄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以后,一场以“国民革命”为口号、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B 高潮-----北伐(1926 年 7 月)3C 失败-----指的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失败的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 教训-----没有取得革命领导权;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在八七会议上予以纠正)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年)①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军队的开始②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秋收起义----毛泽东-----文家市决策-----由城市转向农村④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⑤红军长征A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B 遵义会议(1935 年)-----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转危为安。
标志着中共由幼稚开始走向成熟⑥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A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进一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蒋介石继续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全民族抗日活动高涨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民族危机严重,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逼蒋抗日C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的意义-----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 ) (抗战 1、2、3 ) ①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②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A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B 标志----国民党发布《合作宣言》及蒋介石发表谈话------ 承认中共合法地位(1937 年9 月)③国共联合抗战两个战场:A、国民党: 正面战场(主战场)----片面抗战路线(记住几大会战)B、共产党: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路线三个阶段:防御阶段(1937、 7——1938、10) 相持阶段(1938、10——1945、8)反攻阶段:(1945、8)④抗战的胜利A 意义:近百年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收回台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B 抗战胜利的原因:结成了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中共的领导;国际社会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4① 重庆谈判A 背景 中共七大-----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国民党六大----独裁内战的方针B 原因----蒋介石为内战做准备;毛泽东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C 结果----签定《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② 解放战争的过程A、全面爆发:1946 年 6 月底,蒋进攻中原解放区B、蒋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C、中共战略反攻: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战争转折点D、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E、战争胜利:1949 年 4 月 21 日渡江战役开始,23 日解放南京③ 开国大典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准备建立新中国、通过《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B、开国大典 ----标志新中国成立C、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③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占世界 1/4 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③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这些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