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8558896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7 课 戊戌变法设计思路【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教学手段】导学案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流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常常说,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一次次地挨打,有人用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来形容我们在近代史上被侵略的历史,可以说是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中国在近代受到过哪些侵略呢?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师: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历史,探索的历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的第一次探索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化的第二次探索戊戌变法。讲授新课第一环节:读课本、填学案(师):依托文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填空。(师)(让学生小组自己核对正确答案,由疑难问题举手指出,教师让掌握的同学回答,纠正答案)(师)再用

3、 ppt 图文并茂地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公车上书、强学会、中外纪闻、变法内容、结果等等。第二环节:讲授新知、巩固知识师:首先,我们看到课题,戊戌变法,那这一次变法为什么被称为戊戌变法呢?生:戊戌变法发生 1898 年,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师:对了,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变法发生在1898 年,而 1898 年刚好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1、背景: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师:说到公车上书,我们还得从 1895 年,大家回顾一下上一单元的内容,1895 年发生一件什么的大事呢?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

4、条约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它又有哪些重大的影响呢?生: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 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师:应该说,中日甲午战争时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古代,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忠诚的学生,日本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学自中国,这点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和服、文字、传统建筑中看出来,但是,自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高于中国,并且逐步开始了它对中国的侵略。可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一场民族危机,这一事件对当时中

5、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触动很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车上书发生了。2、经过师:那么“公车上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呢?它的经过时怎样的。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 1000 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师:这次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那么同学们知道“公车”是什么意思吗?生: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的人都是举人,故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师:说到公车上书,不得不说公车上书的领导人康、梁,我们教材上有康梁的肖像图。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康梁的故事呢?生:略。师:康是广东南海人,他 19

6、岁时就拜了当时广东的一个有名的学者为师,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他逐步认识到了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早在 1888 年他就曾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危险,要求维新变法,但是这次上书也没有成功。梁启超是当时出了名的神童,十一岁就中了秀才,17 岁就中了举人,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很多人读一辈子书都只能考一个秀才。康有为在1888 年上书后有了一定的名声,梁在听到康的学说后觉得他很有学问,便拜康为师,值得注意的是,梁拜康为师时,康还是秀才,而梁已是举人,举人拜秀才为师,这在历史是罕见的,这也着实说明了梁佩服康的学问。从此呢,梁就成为了康进行变法运动的得力助手。3、意义师:

7、公车上书的奏折并没有传到光绪皇帝的手里,这次上书失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车上书这个事情就是白干的,那么公车上书有什么历史意义呢?生:它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揭开了威信变法运动的序幕。师: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兴起呢?生: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条件。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办学会、创报刊、设学堂。师: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维新派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来扩展这种影响呢?生:略。师: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归纳为办学会、创报刊、设学堂,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来宣传

8、维新变法思想,在这些活动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强学会和它的机关报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强学会的创建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政界名流的援助,像张之洞就捐了不少钱,但有一个人他想捐钱,却被康有为拒绝了,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李由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当时名声不好,康有为把李鸿章的加入会影响强学会的名声。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师:维新变法运动进行到该阶段还只是停留在宣传上面,也就是清政府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变法的要求,但是维新派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清政府变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光绪帝是什么时候接受主张,开始变法的,变法的过程和结果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目

9、,百日维新。1、光绪帝下诏变法师:百日维新的背景是什么?生: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师: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又几次上次上书光绪帝,力陈形势危急和变法的迫切。这一次,康的上书终于是传到了光绪帝的手里,光绪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决定变法,令康有为等人筹备。那么百日维新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生:1898 年 6 月 11 日师:在这一天,变法就开始了。在变法中,光绪帝重用了康、梁、谭嗣同等维新志士。2、变法内容师:同学们请看到教材,变法的主要内容,书上把内容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四类,请思考,这四个内容分别有什么作用。师:经济上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生:有利

10、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师:我们看政治方面,这个允许官民上书的民是指哪些人。是指普通的百姓吗?生:不是。是指资产阶级。师:那么政治方面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生: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师:那文化方面有什么作用呢?生: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师:军事上呢?生: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师:教材说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同学对照变法的内容,看看维新变法哪些内容触犯了顽固派和旧官僚的利益。生: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改科举,废八股。4、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师:改革触犯了顽固派和旧官僚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是怎样

11、破坏或者说阻挠变法的呢?生:1、各省督抚,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大多对变法持观望态度。2、慈禧免去翁同龢的职务,任命荣禄统率北洋军队。3、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师:各省督抚中,只有陈宝箴力行变法。师:戊戌变法遭到了顽固派强大的阻挠,形式非常危急,这时候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了那个人身上?生:袁世凯师:袁世凯是荣禄的部下,而荣禄是慈禧的亲信,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人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从维新派自身来说,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他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手里没有实权,只能寻找外界力量的支持。从维新派的对手顽固派

12、来说,他们力量强大,而且有实权。而袁世凯当时手里有军队,而且表面上倾向于维新派,面对当时的险恶态势,他们就选择了袁大头。师: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后,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是在哪一天。生:9.21师:这场政变称为戊戌政变,它标志着无需变法的失败。这场变法只维持了一百天,所以又称为百日维新。5、意义和教训师:历史的魅力在于他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那戊戌变法有什么意义和教训呢?生:戊戌变法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第三环节:读课外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历史素养我们本节课新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看到课本的史海拾贝,这里讲述了谭嗣同的一些事迹,请同学思考戊戌变法后,康梁都逃到了国外,谭嗣同本来有逃走的机会,但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来唤醒民众,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得?为什么?课后反思本节课讲授的多,让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很少,小组讨论活动少。所以以后再设计课堂教学时,尽量的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听不懂的不讲,提点本课重点和本节课相关的疑难问题),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学和记忆上,让学生学会自学。多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学会快乐、学会组织语言和自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