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84868220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1张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背景,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根据材料,说一说 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休养生息政策,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名词解读”,【治国安邦】措施,材料一: “秦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之所以得天下者何?” 刘邦

2、 材料二:“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各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 材料三:“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伍而税一,量史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四:“农,天下之本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吸取秦亡的教训,休养生息。,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奴为民,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西汉的耧车,汉景帝,汉文帝,文景之治,“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zi)盛” -汉文帝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景帝,文景之治措施,注重农

3、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文景之治措施,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文景之治措施,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文帝很受感动,随下诏废除肉刑,将黥qing、劓yi、刖yue等酷刑改为笞chi或徒刑,对原有各种徒刑亦有所减轻。景帝即位后,以为笞刑太重,继续减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文景之治措施,“孝悌ti,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喜此二三大夫之行” -汉文帝,文景之治措施,重视“以德化民”,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重视“以德化

4、民”,用好的品德教化人民。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 提倡勤俭治国 ,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景帝的措施,文景之治表现,“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史记.平淮书,“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串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说一说从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认识,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暴政亡国,仁政立国!要减轻人民负担!调动人民积极性!,合作探究,成由俭、败由奢; 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

5、有何现实意义?,畅所欲言,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文帝 A. B. C. D.,巩固检测,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