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4035719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字词小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字词小练 第16课 驱遣我们的想象1.下面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掠过(l) 油漆(x) 苟安(gu)B.躲避(b) 拘泥(n) 怅然(chng)C.鉴赏(jin) 驱遣(qin) 桥堍(t)D.一缕(l) 即使(j) 契合(qi)2.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拘泥/泥土兴趣/即物起兴息事宁人/宁死不屈B.驱遣/谴责歌谣/阆苑瑶台相形见绌/咄咄逼人C.和乐/唱和记载/载歌载舞恰如其分/棱角分明D.契合/木楔麻疹/暴殄天物谆谆教诲/韬光养晦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C.激

2、昂 忧惧 记载 既使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4.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首歌谣,_口头唱,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2)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了。(3)我们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A.虽然 还 拓展 鉴赏B.不但 还 扩大 鉴赏C.虽然 但是 扩大 欣赏D.不但 而且 拓展 欣赏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B.雪花六角,品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

3、;雪者,天下之奇也。C.风大起来了,湖畔的树木花草开始摇动起来。树叶的摩擦声响起来,一直响到整个世界都充满它们的喧哗、呼啸。D.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6.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油漆(_)契合(_)拘泥(_)怅然(_)鉴赏(_)苟安(_)7.根据拼音写汉字。桥t(_)一1(_)wn(_)如驱qin(_)歌yo(_)海xio(_)8.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难道不会有几缕(_)的chu_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_)折了吗?(2)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kung_远、荒凉、静寂(

4、_),使人怅(_)然nng_望。(3)当暴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人忧j_着生产方面的损(_)失以及人事方面的阻zhng_,不是更要感到不安吗?9.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文化认同是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文化或民族群体的感觉,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本质上说,文化认同是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徳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是维系整个民族、国家群体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_、_。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_无法形成文化自信。(1)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句

5、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文化认同 B.国家认同(3)第句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0.赏析下面句中加粗部分的表达作用。(1)古今属于各种门类的文艺,我们所接触到的,可以说,没有一种不是文字的集合体。(2)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11.阅读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57段,回答以下问题。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

6、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1)第5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3)阅读选文,概括文艺作者是如何进行创作的。(4)作者为什么说“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7、”?(5)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的第6段提到了一般的论说文和记叙文,这有什么作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项中的“漆”应读q;B项中的“泥”应读n;D项中的“契”应读q。2.答案:C解析:A 项,n/n,xng, nng/nng。 B 项,qin,yo,ch/du。C 项, h/h,zi/zi,fn/fn。D 项,q/xi, zhn/tin,hu。3.答案:A解析:B项中的“慌”应为“荒”;C项中的“既”应为“即”;D项中的“察”应为“查”。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和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1)根据“口头唱”与“要刻呀,漆呀”之间的递进关系排除A、C两项。(2)根据“眼界”可确定

8、填“扩大”,“拓展”多与“领域”等词搭配。(3)根据“文艺”可确定填“鉴赏”。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B。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B项中,“自高天降落”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雪花”,故此句前的“。”应为“,”;“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与“雪者,天下之奇也”不构成并列关系,故这两句之间的“;”应为“。”。故选B。6.答案:q q n chng jin gu7.答案:堍 缕 宛 遣 谣 啸8.答案:l 炊 q 旷 j chng 凝 惧 sn 障解析:注意“曲”是多音字,此处有“弯曲”之意,应读q。“怅”是形声字,声旁“长”代表字音,但要注意声调的变化。根据拼音写汉字时,还要结合语境

9、确定字形。9.答案:(1)文化认同是认同。或认同是认同。(2)A B(3)更解析:(1)本题考查语法,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各个成分。第句中的“本质上说”是前置状语,“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是定语,去掉这些之后,句子的主干就是“文化认同是认同”。这里的“文化认同”是一个概念,可保留定语“文化”,也可进一步压缩,去掉“文化”这一定语,主干就是“认同是认同”。(2)本题考查语序。选词要结合语境,还要符合事情发展规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先“国家认同”还是先“文化认同”?联系上文内容“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以及提问的顺序是先文化,后民族,可知答案是先“文化认同

10、”后“国家认同”。(3)本题考查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做这种题要结合语境,第句是一个复句,“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是指其中的一方面,“如果就”表假设关系;“无法形成文化自信”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层,与前文是递进关系。故应用“更”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补写。10.答案:(1)“没有一种不是”采用双重否定,语气强烈,更肯定地表达了“各种文艺无一例外都是文字的集合体”这一意思。(2)“也许”表猜测,表示不确定,符合实际,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要根据题意,抓住加粗部分,理解其含义和特点,并结合句意分析加粗部分突出了什么内容或体现了语言怎样的特点。11.答案:(1)第5段起到了总领下文的作用,总说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与作者之间起到的重要的沟通作用。(3)先要感悟生活,然后再用文字描写生活,接着就要进行文字的修改,以求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4)因为文字仅仅是一座桥梁,读者通过它去了解作者的心情,去还原作者的所见所感。这才是读者阅读的真正目的。(5)因为一般的论说文和记叙文都有较固定的行文结构,缺少想象力,相对来说就显得刻板不生动。作者提到这两类文体,就是要与文艺类作品形成对比,突出文艺作品生动具体、充满想象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