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368578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向学生介绍生物圈中另一类生物人,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也是本册书首章内容,本章从物种和个体两个方面阐述人的由来,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站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理解后面章节对人体结构和生理特点的介绍,同时也

2、与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相呼应。 本节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中了解人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对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都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关于生物圈,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了解了其概念、范围,并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学生还掌握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内容。 学生对于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大致分布范围,对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劳动、大脑发达程度等都有所了解。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知识的理解常限于表面,一遇到困难就容

3、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需要教师适当指引、及时鼓励和设计他们喜爱的活动,例如多次创设情境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表演、参与动手制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时间保持,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锻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 (2) 收集整理资料,参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

4、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教学难点:认同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精心整合教材,以介绍人起源于森林古猿、人与自然环境斗争逐渐获得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所发生的变化为主线,将科学方法和精神贯穿其中。 采用讨论法 、创设情境法 、提问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注重对学

5、生的情感教育。(二)说学法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给予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在交流和学习中促使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由郭沫若的女神一诗,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的环境和资源,人类的活动也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而引入本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2、提出问题:我从哪里来?人类又从哪里来?(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3、小组汇报查阅的有关人类起源说法:如神创论和进化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哪种学说更科学合理地解释了人类的起

6、源。 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设计意图:通使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广大背景下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这是正常的,由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观察与比较,突破重点1、观察书上四种类人猿图片,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通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列表比较类人猿与现代人的区别 ,体会比较法研究人类和类人猿的异同。类人猿现代人运动方式臂行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能力使用自然工具制造、使用简单和复杂工具脑发育程

7、度脑容量小,没有语言能力脑容量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语言能力4、学生通过阅读谈论,分析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1)人类数量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更能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人类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2)类人猿数量减少的原因: 现代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设计意图:结合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联系“观察与思考”解释为何人类数量增加,而类人猿数量减少,使学生理解人类经过与自然的残酷斗争才得以发

8、展,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通过资料分析、观察思考、阅读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三)历史重现,突破难点1、通过阅读教材第4页“从猿到人的进化”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东非大裂谷带会有那么多的古人类化石呢?(2)人类进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森林古猿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下地生活(1)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森林古猿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环境改变,森林减少人类树上生活类人猿森林古猿(2) 思考:科学家以什么为证据去研究而做出以上推论的? 证据一

9、:化石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肢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后回答:上肢较细,下肢粗长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后回答:直立行走证据二:古人类遗物石器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3、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方面: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穿衣方面: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其他方面:大脑容量变大、功能增强,产生语言(

10、设计意图:学生分小组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概括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学生自主探究人和类人猿为何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上发生的变化,认识地质变化、化石等证据证明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的情感,以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四)拓展延伸,启发思维学生自由谈论:讨论1: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讨论2: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怎样做?(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问题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疲惫时,又一次激发探究的热情,集中

11、了注意力。同时也很好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五)本课小结学生在我和你优美的音乐声中抒发自己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升华情感。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自主归纳总结本课知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六)课堂反馈完成随堂练习。(设计理念:通过回答这四个题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体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七)结束语: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又是怎么来到世上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

12、发展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二、从猿到人的进化下地生活森林古猿树上生活环境改变,森林减少人类 类人猿 四、说评价与反思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是学生们很关注的问题,也是使学生建立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教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巩固了进化观念,感受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变化。学生们对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对教材中出现的几种类人猿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由于学生们的知识量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造成的。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在课堂设计过程要以新课改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体现生命科学课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的进化这条主线,来设计有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师生探讨过程中要以科学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生物教学会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