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962470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广州越秀语文一模(附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广州市越秀区初三语文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共 6 页,分三部分,共 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出题: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3 分)一、(6 小题,18 分)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惩戒/ 逞能 谀词/ 长吁短叹 B慰藉/ 训诫 滞笨/ 鳞次栉比C蓦 然/ 肃穆 煞白/ 一霎间 D扶掖/ 抽噎 嗤笑/ 吹毛求疵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A. 商酌 引颈受戮 脊薄 味同嚼蜡B. 栈桥 孜孜不倦 褶皱 顾明思义 C. 狡黠 廓然无累 干瘪 袅袅烟云D

2、. 亵渎 不容质疑 犀利 粗治滥造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专家们在会议室里商量着,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B. 新来的老师走了半天,转弯抹角,才找到那位学生的家。C. 尽管伊朗多年来不断加大对海军的投入,但其军事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友强大的火力相比,仍是相形见绌。D.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天空,还是不值得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B. 世博园里,各国的场馆就好像一张张国家名片,彰显着各自的特色。C. 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

3、积累材料、整理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写好作文。D. 国家出台严厉的“国八条”楼市调控措施,是因为楼价问题突出的原因。5. 在下列四幅对联中,最适合张贴在学校门前的一联是( )(3 分)A白衣红心称妙手,高术精艺治难疾 B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C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D夏鼎商彝历史远,残碑遗墨价值高来源:学+科+ 网6.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要求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3 分)岭南文化是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特点的原生性文化。二、(2 小题,15 分)7. 古诗文默写。(10 分)(1)根据课

4、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盈我竭,故克之。B.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C.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D.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栏。E. 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F.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5、,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孟子二章)(3)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4 分)说明:本题有 2 分为附加分,加分后第 7 小题 不超过 10 分。古代有些诗词沾染男儿泪,如范仲淹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 ”,他在渔家傲 秋思中的“ ”,白居易望月有感中的“ ”,夏完淳别云间中的“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体会到男子汉的一片深情。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1)吾义 固不杀人(公输)(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6、(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7 分)三、(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1 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

7、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B.闻水声,如鸣珮环 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如鸣珮环,心乐之 念无与为乐者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全石以为底,近岸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其岸势

8、犬牙差互(2 分)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 分)11. 【甲】【乙】两文都写自然景物,两位作者身份也相似,都为被贬之臣,请分析他们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 分)1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 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 分)(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四、(9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5 题。香港的士红、绿、蓝在香港,出租车有三 种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红色的出租车可以跑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9、绿色的只能留在新界;蓝色的只能留在偏僻的大屿山。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搞不清楚,甚至包括很多香港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找了很多原始材料,想知道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为什么要把出租车分成三种颜色。了解了这个过程之后,我豁然开朗。根据当时官方的研究,香港的出租车一天跑 24 个小时,而且香港人做事勤勉,出租车营运都是两班制,各开 12 个小时。这部出租车 24 个小时都在马路上,私家车只是偶尔上路。当时的政府规定,出租车的牌照数量不得增加。如果想要不堵车,就要限制出租车的数量。那么,搞三种颜色的出租车,目的又是什么呢?我听到一个传言:官方觉得三种颜色的出租车管理起来很麻烦,需要三套管理办法,三套人员。

10、所以,政府想干脆都改成红色。如果像传言所说的,哪一天所有的出租车都改成红色,那么,原来绿色和蓝色的出租车,再也不会到大屿山拉客,因为那里穷,他们都会到尖沙咀、香港岛去拉客。那样的话,尖沙咀和香港岛就变得和北京一样拥挤。到这个时候,我才搞懂政府弄出绿色出租车的目的。你收的钱比较少,当然,上缴的管理费也比较少,目的就是要你留在新界,为较穷的客人服务,你不能离开。蓝色的出租车收的费用更低,上缴的管理费也更低,就留在大屿山,接送更贫穷的百姓。如果绿色出租车跑到红色出租车的地盘去拉客,只要有老百姓看到或者被其他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马上就会报警。全民的法制化意识使得交通井井有条。其实,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

11、回头看香港的建设。谁是香港最大的地主?不是李嘉诚,而是香港地铁公司。因为香港的城市发展是以地铁为主导,地铁开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所以,房子都是随着地铁线路而建的,坐地铁最方便。这样的市政建设,用制度化的方式,促使每一个老百姓使用地铁这种快捷的交通工具。这样就使得上路的汽车更少了。此外,香港的牌照费很贵,而且汽油费是内地的 4 倍。你可以开车,这无所谓,但每次加油,你就得付很高的价钱。香港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问题;所有的管理办法根源于一个严格的、严刑峻法的法制化社会。(选自青年文摘2009 年第1 期)1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香港的地铁公司比李嘉诚厉害的是最有钱的,它可以随

12、便到处建楼房。B.从香港的汽油费是内地的 4 倍,可看出香港是个高收入和高消费的社会。C.如果绿色出租车跑到红色出租车的地盘去拉客,只要有老百姓看到或者被其他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马上就会报警。D.政府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决定要把所有的士都改成红色。14.下面哪一项不是为了解决交通堵塞而采取的办法( )(3 分)A.在香港买车上牌照的费用很贵。B.香港的汽油费比内地要高 4 倍。C.香港的房子都是沿地铁路线而建,老百姓出门坐地铁最方便。D.香港的出租车上缴的费用是最少的,所以香港的出租车是最便宜的。15第段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代的是什么?(3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617 题。 唐宋“国花”意象

13、与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 一构成的新境界。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

14、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貌。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